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近代乐歌制作为题,试图通过乐歌作家对"音性"技艺操作的经验,求其歌谱形态、音化世界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思想价值,辩其历史合理性。文章研究发现:乐歌入主中国,是音乐家的主动选择。他们在全球文化濡染的前提下,从自身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出发,为寻求人类文化行为的"统一标准",向西乐取经,开启了"新音乐"思维最早的情感体验和学理探索,为西乐价值理念和音技语言在中国社会道统层得以全面渗透乃至形成"霸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乐歌作家 歌谱制作 音技演绎 形下释义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距今虽仅百年上下,并不遥远,而艺术生平史料的搜辑,有时欲已非易事.笔者近年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若干叙写近代京剧大师的作品.这些尘封已久的史料,实颇具文献价值.因愿问加按语、转录于此,以乡同好.

  • 标签: 近代艺术 梅兰芳 史料 程砚秋 中国近代史 文献价值
  • 简介:古典时期的很多作曲家经常被后人遗忘,其原因并非是这些作曲家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太优秀。在这些被后人“遗忘”的作曲家中,相比萨列里、胡梅尔来说,

  • 标签: 钢琴演奏 维也纳古典乐派 近代 作曲家 古典时期 贝多芬
  • 简介:本文从乐器声学研究、音乐听觉心理研究、动态音乐测量技术研究、录音制品及重放系统音响效果的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保护民族乐器音响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我国音乐声学研究状况,并指出目前在音乐声学领域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声学 音乐声学
  • 简介:<正>辛亥革命前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戏曲改良运动,不少地方相继成立了戏曲班社,实行戏曲改革。戏曲班社是戏曲改良的体现者,肩负着改良、革新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这些勇于改革、探索的戏曲班社的存在,戏曲改良就是一句空话。当时,影响较大、活动时间较长的班社主要有上海新舞台、陕西易俗社、四川的三庆会、广东的志士班、河北的警世戏社等。在众多的戏曲班社中,以编演时装新戏著称的奎德社是坤班中办班时间最长、著名演员最多、影响最大的戏班,被誉为"女富连成",是近代戏曲史上卓有成效的戏曲改良团体。

  • 标签: 杨韵谱 戏曲班社 戏曲改革 戏曲改良运动 警世戏社 志士班
  • 简介: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华萱(荣寿)杨和平李华宣(荣寿)(1895--1965)是我国近代音乐家,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我国的音乐事业,并且在我国近代音乐教育、音乐学研究、作曲及作曲理论方面,撰写和创作了大量的论著及作品,为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做了许多有益...

  • 标签: 近代音 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 音乐学研究 作曲理论 中华教育改进社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之法,从历史角度、学术角度去反思,从社会文化变革及社会和音乐家与艺术歌曲的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文化体系下、不同时代艺术歌曲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区别。

  • 标签: 艺术歌曲 学堂乐歌 意境
  • 简介:释大休是清末民初的高僧,他不仅精于佛学、书法、篆刻、诗词,同时也是著名的古琴家。与大休有过交游的人很多,其中也有不少琴人的身影。而大休一生中的两个知己,均为善琴之人,一为周庆云,一为周冠九。从大休学琴的弟子有徐元白、徐文镜、吴其劝、方镇华、汪建侯、吴兆奇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浙江古琴名家徐元白,对近代以后浙江琴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笔者认为近世将徐元白归为浙派或“新浙派”代表人物,似为不妥。

  • 标签: 释大休 古琴 徐元白 传承
  • 简介:中国传统戏曲灯光依靠灯烛照明,运用火彩、灯彩砌末制造效果,形成了"灯彩戏"传统。近代以来,戏曲舞台引入西方自来火、自来月、煤气灯、煤油灯、电石灯、电光等照明灯具,改善剧场照明条件、创新舞台灯光效果,促成了戏曲舞台照明的革新。民国年间,海派京剧借鉴和使用新的灯光设备和光色技巧,大造机关布景、电光特技和五色灯光,颠覆了传统戏台照明方式,大大促进了近代戏曲舞台灯光的"现代化"历程。

  • 标签: 中国戏曲 舞台灯光 照明 灯具
  • 简介:<正>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国音乐经验方面做了不少有成效的工作。总的看来,建国以后我们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多放在对作曲技术理论、演奏演唱技巧的学习借鉴,对外国作曲家及其创作遗产的研究评价等方面,而从宏观方面来研究欧洲音乐自文艺复兴以来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中引出若干对我们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是注意不

  • 标签: 初步思考 音乐历史 近代欧洲 作曲技术理论 文艺复兴 学习借鉴
  • 简介:汉口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城市之一。文章通过对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的转型、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的变化、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转型的意义等,探讨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变化的社会成因及其意义,从一个侧面探讨中国近代对外通商的代表性大城市的音乐生活的变化。

  • 标签: 近代 汉口 音乐活动场所 转型 意义
  • 简介:视唱练耳学科引入中国已逾百年,清末留日音乐学生对此学科发展之初的创建与贡献不容忽视。本文从视唱练耳学科引入中国之初的特点分析着手,对其历史意义进行总结归纳。由此得出,视唱练耳学科草创阶段的音准要求、音阶训练、简谱识谱法、首调唱名法、基础乐理知识等基本训练内容是由近代留日学生自日本引入的,这一历史史实对视唱练耳学科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标签: 视唱练耳 传入 日本 留日学生
  • 简介: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经过维新启蒙和辛亥革命两次荡涤后,我国文化艺术界掀起了一场探求新思想、新知识的热潮。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从事我国音乐事业的有志者,他们不满于当时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现状,一方面继承和研究我国民族民间……

  • 标签: 中国 近代 艺术家 王露 古琴 琵琶
  • 简介:1941年1月2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苏北盐城建立.胡服(刘少奇)兼任院长.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4系.音乐系系主任何士德,孟波负责教务.章枚,贺绿汀都曾在此任教.办学条件艰苦,露天上课.后来鲁艺华中分院改编为军与三师两个“鲁艺工作团””,任命何士德为军鲁艺工作团团长,采用边上课,边工作的方法坚持教学,教学内容有和声学、作曲法、指挥法、发声法等.

  • 标签: 音乐教材 音乐教育史 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 国立音乐院 专修科
  • 简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明清之交,我国戏曲就开始大量输人到日本。根据日本近代中国戏曲史研究专家青木正儿《御文库目录中的中国戏曲书》一文的记载,从1602年至1663年,收入日本御文库(国家文库)的中国戏曲作品、选集就有19种,而民间输入的数量更应不在少数。与此同时,日本学者也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的翻译和研究。据载,江户时代(1603~1868)的新井白石(1656—1725)和荻生徂徕(1665—1728)是见之记载的两位介绍中国戏曲的日本早期著名学者,他们把元杂剧和日本古典戏曲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日本学者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近代日本 王国维 日本学者 戏曲史研究 文化交流
  • 简介:汪昱庭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名敏,号子夷。显庭是他的字。汪昱庭于1872年农历8月27日生于安徽省休宁县一个农民家庭。1885年,因家境贫困,与县人偕同到上海,在南市区花衣街的一家棉庄当学徒。1911年,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谭延闿部队

  • 标签: 汪昱庭 殷纪平 农民家庭 南市区 一代宗师 陈子敬
  • 简介:马思聪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向延生1840年至1949年之间的近代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这时大都有了进一步的成长与繁荣,有些则呈现出僵化以至衰落的势态;前已传入的外来西方音乐,这时逐步发展...

  • 标签: 马思聪 中国近代 小提琴协奏曲 音乐史 《第一交响曲》 国民党政府
  • 简介:中国近代戏剧可依其登台演出者分为人戏与代人戏。其中人戏又可依流行范围分为京戏与地方戏,代人戏主要包括皮影戏与木偶戏。中国皮影戏、木偶戏作为剧种堪称历史悠久,关于周穆王时偃师为能歌舞之木人以及汉武帝时齐人张灯烛映李夫人像以慰君王对爱姬的思念的传说(见《列子·汤问》、《搜神记》等书记载)可证明这一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历史上之代人戏较人戏早出。但是,人戏兴盛,后代人戏一度衰竭,至近代方才复苏,因此我们将代人戏置于"中国近代戏剧"部分来谈。

  • 标签: 中国戏剧 英语世界 梅兰芳 皮影戏 近代戏剧 京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