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欣赏的目的、能力和态度不同,则欣赏的层次亦不同.对音乐欣赏的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区分.庄周从审美对象类别角度将音乐欣赏分为"闻人籁"(听人造管乐奏出的音乐)、"闻地籁"(听地上窍孔奏出的音乐)和"闻天籁"(听风吹万物奏出的各种不同的音乐)三个层次:"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这种分级泛化了音乐,因为自然之声只是类比语义上的音乐而非真正的音乐.

  • 标签: 音乐欣赏 角度 审美对象 类别 区分 泛化
  • 简介:文学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内容是说我渴望爱,因为没有爱而空虚。可是光有爱的渴望和爱的失落,不一定能产生诗。《诗经》里面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把爱的渴望与爱的失落变成了十六个这么精简的文字,所以形式的部分当然是重要的。如果我们说,因为徐志摩感情非常充沛,所以他是诗人,这里面的逻辑有问题。我们感情都很丰沛,

  • 标签: 内容与形式 文学 《诗经》 徐志摩 失落 |
  • 简介:黑格尔认为艺术形式是内容本身所固有的,感性形式显现理性内容;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强调形式在艺术中的核心性,认为艺术形式是艺术的本体存在。内容与形式是构成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因素,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是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 标签: 形式 审美形式 艺术形式 内容
  • 简介:<正>把音乐当作一个音的建筑,于是便有了结构的概念。对结构这一概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从宏观角度,考察音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是从微观的角度,考察这样一个建筑是怎样由有限的音材料组织而成的。前者就是一般的曲式研究,它更注重于音乐结构的外部形态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即更注重于告诉我们音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这种研究有一种乐于

  • 标签: 研究方法 音结构 外部形态 音乐结构 材料组织 宏观角度
  •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被广大的音乐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新的教学行为.但也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们的许多老师在实践这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同时,或矫枉过正,或顾此失彼,或蜻蜓点水不到位.所以,现在有一句话说得比较概括:我们的教师不缺理念,缺的是新课程理念统领下的课堂教学行为.这种新理念统领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缺失所显露的形态很多,其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目的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且危害也最大.

  • 标签: 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学习兴趣 小学 教学片段
  • 简介:"装饰"二字,"装"是行为,"饰"是目的,从字面意思来讲是指通过美化的行为让对象变得更美观。人类的装饰行为是以美的形式法则为基本准则的,如:对称均衡、对比调和、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同时人类的装饰行为还要符合一定的目的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日益发展,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装饰艺术的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本文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形式来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现代装饰形式,得出画面中最重要的是形式美的观点。

  • 标签: 装饰艺术 现代装饰 形式美
  • 简介:<正>所谓形式,即构成事物的各种元素之组织或安排。虽是事物的外形,但却有其内部的规律。人们往往把音乐的形式与曲式结构等同起来,曲式结构仅是音乐形式的一种组织手段,是它的一个下属成分。音乐形式具有特殊的组织规律,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和安排。所以,要考察音乐的形式,首先应该考察音乐形式的构成方式。

  • 标签: 音乐形式 节奏 元素 音乐现象学 存在方式 曲式结构
  • 简介:在合唱音响进行大幅度渐强或渐弱的段落中,渐强时经常出现音区的扩展,渐弱时常伴以音区的收缩。因为人们在听觉上对音响力度变化的感受与音区有着直接的关系,当音区上升时音色明亮而紧张,听觉上的渐强感觉就突出起来;当音区下降时音色由刚变柔就带来渐弱的感觉。当音区向两端扩展渐强时,

  • 标签: 合唱指挥 音响 音区 听觉 音色 感觉
  • 简介:二、打破层次间和谐的配器技法在层次间制造拍频音响状态是纽加德打破层次间和谐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源于他在1967—1968年间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孔型设计》。在这首作品的中间段落,纽加德把我们带入了声音探索的新领域。他将两个频率十分接近,而且振幅也大体相似的声音用震音的织体快速地交替,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相互重叠的音,这些音的频率在临届带宽度产生了干涉现象。在本文中,干涉现象主要体现的结果是拍频。

  • 标签: 技法研究 配器 层次化 结构 干涉现象 1968年
  • 简介:《升华之夜》是勋伯格最早的一部成熟的标题性器乐作品。与典型的标题音乐或纯器乐作品不同的是,它的形成受到标题音乐与纯音乐思维的双重作用,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中。作品在体裁、曲式、主题结构手法以及和声调性四个方面体现了标题音乐与纯音乐思维的交融。

  • 标签: 标题音乐思维 纯音乐思维 勋伯格 交融 《升华之夜》 形式结构
  • 简介:<正>西安鼓乐是流行于西安地区的一种大型古代器乐演奏形式。我从一九五一年开始,就参与了对它的发掘、整理工作,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才中断了。在十多年中,经过了比较深入的调查、收集和初步的整理,从中发现了不少与我国古代音乐艺术传统有关的线索。这些发

  • 标签: 西安鼓乐 形式结构 器乐演奏 中国古代音乐史 艺术形式 杨荫浏
  • 简介:<正>我国历代所传留下来的乐曲不但有着非常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强烈的民族风格,而且具有我们民族音乐所特有的形式结构原则与极其丰富的音乐发展手法。二胡古曲《三宝佛》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三宝佛》就其旋律的素质来说是非常抒情的、优美的,并且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就其形式结构来说也是非常严整而完美的。整个乐曲从轻轻的引子开始。引子是个提问式的乐句,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引子,因

  • 标签: 主导动机 民族音乐 形式结构 手法 旋律 三宝
  • 简介:音乐作品中波浪式旋律线是最主要的旋律表现形式(从作品整体的关系看总是以波浪式起伏为主体),在局部范围内对波浪式旋律层次的处理,其力度支点要从音高的关系以及内在的节奏起伏两方面综合起来判断。如:

  • 标签: 旋律线 合唱指挥 音调 音乐作品 节奏 力度
  • 简介:“均”(七律)作为音高标准,是“宫”、“调”生成之度量;“宫”作为音阶之主,是明确“调高”的重要依据;“调”作为第三层次,是乐曲调式性质的最终体现。“均、宫、调三层次概念”,各自在表达不同内涵属性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构起了一个“均统帅宫”、“宫统帅调”的完整系统。

  • 标签:
  • 简介: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下,融汇了其它艺术的审美样式,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审美风格。其中简约的舞台形式,不仅是外在艺术形式的精炼,也是一种审美心理对舞台形式的规范,同时强化了戏曲舞台审美的主观精神倾向。立象以尽意亦是传统戏曲舞台形式的审美特征。“立象”不是在舞台上设立具体写实的舞台景物,而是在“简约”的美学原则下,使舞台景物化为具有深刻思想的视觉符号,让“空灵”的舞台充满了意象编织的网络,从而获取舞台形式的内在精神韵味,为戏曲演出创造出合情合理的舞台空间。

  • 标签: 传统戏曲舞台形式 审美倾向 天人模式 立象 艺术形式 简约
  • 简介:引言。洋琴在传人四川时的最初面貌,随着岁月的流逝,今天的四川洋琴已与康熙年间文人李洋传人的洋琴无论是外型、音域、音色,还是在曲调、演奏形式、演奏技巧等诸多方面已形成飞跃性地大发展,而不再具有可比性,然而,这其间的曲折是非也是众说纷纭。任何事物都必然经历过一定的流变、发展过程,才可能达到相对的高度及深度,四川洋琴也不例外。本文所要探寻的就是这一众说纷纭,却又鲜为人知的四川洋琴演奏形式的流变过程力求还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 标签: 演奏形式 演奏技巧 曲调 音域 音色 康熙年间
  • 简介:<正>敦煌,汉代为河西四郡之一,地处杨关大道的要隘,是丝绸之路上的吞吐口。千百年来,成为我国从内地经新疆到印度、波斯、(即今伊朗)希腊、罗马等国的枢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座落在鸣沙山的峭壁上,面对三危山。它开凿于公元366年的东晋时代(前秦建元二年),一直修建到十四世纪(约在公元1370年前后),延续了一千年左右,到唐代武则天时期(685—704),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个洞窟,后经长期的自然与与人为的破坏,现仍保存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开凿的石窟492个,排列成南北向,上下蜿

  • 标签: 组合形式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壁画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莫高窟 壁画艺术
  • 简介:西安鼓乐是流传于西安地区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占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演奏形式、风格流派几方面出发,对西安鼓乐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分析,并做出归纳、总结。

  • 标签: 西安鼓乐 演奏形式 风格流派 僧派 道派 俗派
  • 简介:<正>"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大多商业歌手的遗憾在于不得不唱别人的歌,揣测别人作嫁的各种情感,便少有高端把握的经典之作,更不用说在从收歌到发行的一系列过程中都不得不权衡市场、权衡公司的诸多事务,与音乐有实质性关联的创造比重自然有很大磨损。

  • 标签: 《乐记》 巴洛克 所由 中都 亲力亲为 诙谐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