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评剧唱段由起板句(引子腔或过门)、主体腔和落板句三部分构成。主体腔是指唱段"躯体"部分的乐句,由"上下句"构成。上下句是指具有特定曲调程式的乐句,而不是泛指上下句唱词所配用的所有曲调,即不包括起板和落板乐句。传统理论认为:上下句只有两句曲调,以"落音"为标志,上句落re、下句落do,主体腔就是上下句循环反复(变奏)。

  • 标签: 乐句 评剧 DNA 解读 基因 音乐
  • 简介:<正>中、西文化的交流、也会伴随于宗教的传播,特别是佛教及天主教等。“自昔西汉时,有宗徒圣多默者初入中国传天主正教。次则唐贞观以后,有大秦国西士数人,入中国传教。又次,明嘉靖时,圣方济各人中国传教,至万历时,西士利玛窦等先后接踵入中国传教,译有经典,著有书籍,传衍至今。”[1—253页]西方传教士来中国后,他要将所见所闻,无论是科学、文化、宗教、政治、风土人情……都要向欧州的教皇写汇报,因此他们的汇报,尽管思想方法、目的、阶级立场与我们不同,但

  • 标签: 利玛窦 西方传教士 可能性 乐律 汤若望 钢琴
  • 简介:江永是康乾时期学术由宋明理学转向考据学的关键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律学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分析江永不同时期的律学著作,系统梳理了他从最初排斥十二平均律与三分损益并创立“今律”,到晚年时放弃“今律”转而接受十二平均律的律学思想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他能接受十二平均律的两方面原因:一是从江永极为重视的返宫标准上看,十二平均律比“今律”更加完善;二是江永在接触十二平均律之前,就认可河洛之学与方圆相函理论在律吕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朱载靖十二平均律也正是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源头的一致性,使得江永容易理解朱氏新法的内涵,他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几何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 标签: 江永 律学 新法密率 《律吕新论》 《律吕新义》 《律吕阐微》
  • 简介:<正>律学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了三分损益法后,不少律学家为探索一种能以十二律循相还宫为目标的新律,而相继努力,曾取得了卓越成绩。其中,尤以明代朱载堉首创之十二平均律——新法率,贡献最大,举世瞩目。朱载堉在什么条件下,又在什么影响下取得如此成就的?言人人殊。一种观点认为是“数学发展的结果”。其实,朱载堉新法率的理论中,只涉及数学的勾股定理及开方术,而这些算术,早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成书的《周髀算经》一书

  • 标签: 新法密率 朱载堉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周髀算经》 生律
  • 简介:『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叙事曲,这些叙事曲标题性鲜明,思想性深刻,且深受他的好友波兰爱国诗人茨凯维兹史诗的影响.本文以肖邦第一、第二叙事曲为例,通过它们与史诗之间的联系来进一步诠释音乐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肖邦音乐的内容和风格.

  • 标签: 肖邦 叙事曲 史诗 联系
  • 简介:朱载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五度相生”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他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所阐发的一系列有关“五度相生”的内涵原理是明确清晰的,诸如黄生林、林生黄……,黄生仲、仲生黄……,以及“四折去一”“三折去一”等。由此证明,朱载堉的“新法率”是摈弃“三分损益”、运用“五度相生”的结果,缺少“五度相生”这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律基础,“新法率”无疑也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朱载堉 新法密率 四折去一 三折去一 五度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