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铃与钟的源流关系,学界认识比较统一。然而,对于由铃而钟重要转化期的商铃,众说纷纭,分歧较大。大致为:1.非乐器说;2.与乐器相关说;3.乐器说。商铃功能的复杂性、多重性所引起的认识不确定性,是困惑乐钟演进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大量考古材料的具体辨析,认为:1.须有区别地认识商铃,不能简单将商铃一律视作动物铃,商存在着为人相配或由人执用的铃;2.铃之为乐的传统自二里头文化开始不曾中断,部分商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乐用功能;3.可以通过对商铜铃的重新梳理及新材料的出现,逐步辨别出曾经的商乐铃,并建立起由铃而钟演化衍生的更加充实、具体的谱系,廓清编钟之源。商乐铃的认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仅提出了一个可资重视的理由和参考路径。

  • 标签: 晚商 铜铃 乐钟源流
  • 简介:序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然何以骚独钟于楚,赋独钟于汉?骈语独钟于六代,而诗独钟于唐?词独钟于宋,曲独钟于元也?每读至此,总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的恍惚。

  • 标签: 传奇散 明传奇 晚明
  • 简介:这一,幸福和团圆相互联欢,喜泪和热泪抱成一团,这一,祝福和鞭炮相互祝愿,红灯和春联笑脸相见。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明戏剧的繁荣主要表现为昆曲艺术的兴盛。苏州作为昆山腔的发源地和大本营,群众基础广泛而深厚。每到中秋节前后,当地民众自发地聚集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万人空巷,倾情放歌,参加盛大的虎丘曲会。作为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虎丘曲会既是吴中地区戏剧活动繁荣兴盛的集中呈现,也是吴中游乐文化盛行的必然产物。

  • 标签: 虎丘 晚明 吴中地区 戏剧活动 昆曲艺术 群众基础
  • 简介:一自从王国维开始有关近代意义的研究以来,中国戏曲研究在质量和数量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曲学大辞典》等书,可算是汇集历年来研究成

  • 标签: 北杂剧 南戏 中国戏曲研究 宋杂剧 元杂剧 戏曲文物
  • 简介:《竹林涌》是由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项祖华先生于1987年在云南创作的一部具有民族风情的乐曲,该曲旋律优美、织体丰富、对比明显、技法高超,极具代表性。本文从演奏技法这个角度对乐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将它所用的技法分为基本的演奏技法、借鉴姊妹乐器所创用的新技法和其它技法三大类,并对每一类技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标签: 扬琴 竹林涌翠 演奏技法
  • 简介:兀明南曲"四大声腔"之说由来已久,早在祝允明(?—1526)《猥谈》中即有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之名目,近人叶德均又倡"五大声腔"之说,后来不同于"四大声腔"或"五大声腔"的说法更是不胜枚举。当然,

  • 标签: 弋阳腔 昆山腔 晚明 存在状况 吴越地区 魏良辅
  • 简介:《异同》是清末昆曲曲谱抄本。原编撰者叙述曲谱来源时说:光绪癸巳(1893)年,在补园主人处见曲谱一宗,有六百数十出,内有文而无腔者俱多。六(陆)续集成三百余出,凑成九百六十七出。请吴门殷四先生改正,费十余载精神,草草录全,装订百本。

  • 标签: 异同 曲谱 编撰者 昆曲
  • 简介:《海岳圆》传奇,国家图书馆藏钞本。卷首有作者题辞,署“乾隆四十年岁次乙未秋七月,吴陵宫敬书于云南中甸之安南古厂”①。研究者据作者题辞把《海岳圆》著录在宫敬名下,但宫敬居里、字号、生平事迹均不详。如《中国曲学大辞典》云宫敬“字里、生平不详”②,《明清传奇综录》云宫敬“吴陵(?)人,生平未详”③。笔者在清光绪五年(1879)刻《泰州宫氏族谱》中发现宫敬的生平资料,经考证,认为《泰州宫氏族谱》中的宫敬即《海岳圆》传奇的作者。

  • 标签: 家世生平 作者 《中国曲学大辞典》 明清传奇 图书馆藏 生平事迹
  • 简介: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号世培,自号寓山居士,绍兴山阴人,明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祁彪佳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祁承业是明代著名藏书家,所建澹生堂收藏杂剧、传奇多种,他的长兄祁麟佳、三兄祁骏佳、从兄祁豸佳都是戏曲家。祁彪佳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浓郁戏曲氛围的家庭,培养了他对戏曲浓厚的兴趣。他的《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共收录戏曲作品708种,是明代最为浩繁的戏曲文学批评专著。

  • 标签: 祁彪佳 戏曲家 《远山堂曲品》 《远山堂剧品》 戏曲作家 晚明
  • 简介:2003年9月,王建中先生平淡而又愉快地度过了70寿诞,本可以在成就与荣誉中颐养天年,但他仍不辍笔耕,沉浸于对浩瀚、神奇的音乐海洋的探索与追求中,继续着他与音乐的缘分。继2002年5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举办的“王建中作品专场音乐会”之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和星海音乐厅又于2003年10月联合举办了他的作品音乐会。这是深厚的喜爱,这是难忘的回忆,这是新的企盼。早在2003年4月,为撰写《王建中钢琴作品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我请求拜访王先生。先生不顾彼时正值“非典”肆虐高峰期,欣然同意我飞赴上海,给予我直接的指导和教诲。回兰州后我整理谈话记录,一方面深感荻益良深,同时读来又觉得意犹未尽,于是请求再次拜见,先生又慨然允诺,我遂于10月再次赴沪访谈。此刻我不禁又回忆起见证并亲身融入了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程的王建中先生对中国钢琴音乐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理解,老前辈虽已入古稀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谈兴颇浓……

  • 标签: 王建中 人物访谈 音乐会 钢琴家 艺术生涯 演奏技法
  • 简介:星颂》是瓦格纳代表性歌剧作品《汤豪赛》中骑士沃尔夫拉姆的一首浪漫曲,也是作曲家传世的经典作品之一。《星颂》的歌词虽然是经过人工的翻译。或许烙上了翻译者自己的见解,但透过字面的意思,仍能感受到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它的曲式结构与歌词密切相关,有着统一性。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具有并列的三部曲式的特点。但其第三部分又独立性较强,且规模大于前两个部分的总和,因此此曲也有着多曲式结构(复二部曲式)划分的特点。其和声设计也十分的考究,与整个音乐的情绪、结构密不可分,作曲家还运用和声的转位、半音离调等手法来设计低音线条,使低声部做到旋律化。本文通过对《星颂》的歌词、曲式、和声方面入手,结合歌者的演唱处理,试图对这一首咏叹调的微观分析,来探讨如何更好的演绎这部经典作品。

  • 标签: 《晚星颂》歌词分析/曲式分析/和声特点/演唱技巧
  • 简介: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集团。他们上可言尧舜,直接参与统治,下可为寒士,关心百姓生活。但其共同特征是具有较为独特的品格。文人所尚,无不趋雅,尽管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遭际不同,但他们始终游居于封建文化的上层,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封建文化遗产大多经由这个特殊人群的表述。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形式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脱去粗俗鄙野之气,变为雅致堪赏之物。在职业习惯上,他们以文为杖,或论国家经营之策,或创诗词曲赋之章,在整个封建社会结构中,他们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 标签: 文人 中国封建社会 演出 昆曲 职业习惯 百姓生活
  • 简介:现存的元剧剧选集除《元刊杂剧三十种》外,均确定是明人选集。学界研究多将不同选集视为个体研究对象.研究视角集中于文本考证、版本特征、曲文差异、编者考证、流传路径等方面,此类研究多注重考察元剧选集的个体化和差异化,注重选集文本的自身特点与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考证,或进行个体差异比较。

  • 标签: 审美意义 元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文本考证 文化 刊刻
  • 简介:陈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翻译家与作曲家.曾用名:陈肇尧、陈白石、陈作猷.1907年2月10日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旧官僚的家庭.童年时在海丰及汕头读小学.后来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二十年代初,一位从法国回来的堂兄启发了他学习音乐与美术的兴趣.1923~1925年,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和音乐.1926~1930年赴欧留学,在“法国国立音乐院南锡(Nancy)分院”师从巴什雷(Bachclct)、艾克(Heck);又在巴黎师从奥勃多菲尔(Obcrdocffcr)等人,学习作曲和小提琴(曾与马思聪同学).

  • 标签: 音乐教育家 马思聪 音乐理论家 陈洪 肖友梅 广东省海丰县
  • 简介:花样青春的故事从美国回来的芦厘瑞稀(堀北真希饰)女扮男装转学到樱咲学园。瑞稀来到2年C班教室,一开始就遭到同学中津秀一(生田斗真饰)等人的下马威。后来另一名学生走进教室.他就是瑞稀转学到这里的原因——佐野泉(小栗旬饰)。

  • 标签: 典藏 日剧 甄选 十大 女扮男装 堀北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