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跟钻石作为南非的国石或者猫眼作为斯里兰卡的国石不同,中国的国石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然而,我们的目的也不在于选出哪一类石头作为国石的候选者。没有办法证明祖先拿起的第一块石头是当做工具还是装饰品,但是我们至少知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内在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当我们在不断地深入发掘出中国人在玩石赏石活动中所传递出来的内在的文化意义时,会越发觉得这种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所有的特质都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 标签: 民族文化 文化意义 斯里兰卡 心理结构 中国人 国石
  • 简介:张树侯,名之屏,安徽省寿县瓦埠镇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自幼勤奋好学,二十五岁中秀才,青年时代与柏文蔚等一道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民国成立以后,自知非政治才,退居乡里,潜心艺事。生平力学,至老不衰,于金石书法,好之尤笃。“三代篆籀,暨汉唐以来诸石刻,搜罗甚富。”书法正、草、隶、篆四体皆能。篆隶书工力深厚,

  • 标签: 小传 淮南 金石书法 青年时代 安徽省 同盟会
  • 简介:《金石萃》作为清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著作,为后世金石书籍的编纂树立了典范。继《金石萃》之后,出现了二十余部续补著作,这些著作可分存目、补遗、校订三类。校订类著作主要校勘《金石萃》碑文之文字。本文以罗振玉、罗尔纲、魏锡曾三位金石学家对《金石萃》校订的著作为中心,试图考察校订著作的体例及特点。

  • 标签: 《金石萃编》 校订 罗振玉 罗尔纲 魏锡曾
  • 简介:“方法论”的问题在今天似乎已因过时而并不讨好,然而在艺术史学史的视野之下显然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价值。事实上,中国艺术史学史在当前还难以充分建立起来,因为中国艺术史本身还是一个远不成熟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史至今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传统,建立不起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这一点上我们(理所当然)远远地落在西方同行的后面。西方世界从瓦萨里、温克尔曼等人以来,已历经数代艺术史家,建立了诸如形式分析、图像学、心理学以至所谓的“新艺术史”等等研究体系,建立了独立而成熟的艺术史学科。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史家更是不断高呼“艺术史终结了”之类耸人听闻的口号。’但这恰恰说明了西方艺术史学科的成熟——他们已经可建立自己的艺术史学史,并且已可对艺术史学科本身作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在这一点上或许正如“反人文主义”的美国艺术史家大卫·卡里尔所言,“这种艺术史和艺术史学史之间的平行是意味深长的。两种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一种自觉的意识,即它们都是再现的系统”。

  • 标签: 中国艺术史 “方法论” 《金石萃编》 西方世界 艺术史家 20世纪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