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绘画创作是艺术家对自然认识的结果.是对形态空间的审美性质领悟的结果.艺术家的创造能力还在于他的特定造型思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基本上以具象形态作为造型手段.特别是用绘画的手段研究物象的自然特征.并以一种提供知识的方式去传达我们观察的结果。而当把形态作为表现抽象观念的媒介时,我们又不得不从想象和完成一个作品

  • 标签: 绘画创作 抽象元素 抽象性构图 审美反应 物象 视觉形态
  • 简介:什么是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并不神秘,每天都可以看到。红绿灯,斑马线,鼠标,键盘,可以视为现代世界性文化元素;筷子,算盘,酒旗,大红灯笼,若是进入画幅,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了。

  • 标签: 文化元素 绘画 东北 解读 中国传统 世界性
  • 简介:这里选出几位在绘画语言的运用上有明显特点的画家,作为范例供同学们参考。贯彻"从画中学画"的原则,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前人的优秀作品中找到可资借鉴的元素,并且能举一反三,从前人的作品中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别人的作品中发现值得吸取的营养。同学们可以用前面讲到的基本知识点来对应一些范例作品进行分析,看看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在我们提到的那几个方面是怎么做的,比如:黑白关系如何处理?形状提

  • 标签: 绘画语言 参考点 作品 凡·高 运用 视觉冲击力
  • 简介:第一讲形状的描述既然"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是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式的历史",那么,对形的认识实际上和"观看"的方式是分不开的,人类通过"看"来识别事物,确立事物的位置、属性,这是认知的初级阶段。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人的视觉绝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活

  • 标签: 物体形状 绘画 阿恩海姆 基本形 写生 细节
  • 简介: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被广泛运用于设计与绘画中,通过对点、线、面在设计与绘画中构成关系的研究与处理,使视觉语言的应用更加丰富,提升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内涵。

  • 标签: 线 设计 绘画 运用
  • 简介:印象派作为绘画史上一个画派,它极大地影响了近现代绘画的发展。阳光、田野、乡村、街头,以巴黎为中心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画家创作的源泉,忠实反映现实生活是其世界观的再现。那么,印象派画作仅此而已吗?其实并非如此,在印象派绘画绚丽多彩的光影之下蕴藏着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内容。

  • 标签: 印象派绘画 现代生活 时尚元素 代言人 现代绘画 现实生活
  • 简介:这种艺术传统并非凭借机遇或偶然发现而获得的。我想,它的诸多特性可以极为合适地归结为"抒情性"这一词语,而这种抒情性则来自人类的某种精神和文化。我们必须记住,中国绘画在神韵和技巧上与中国书法和中国诗歌是息息相通的。书法给它以技巧和基本的表现手法,从而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而中国诗歌则赋予它神韵。在中国,诗歌、

  • 标签: 中国书法 中国诗歌 艺术传统 气韵生动 米友仁 美术理论家
  • 简介:这在过去很简单,平面上湿的颜料,仅此而已,今天的绘画能够包含摄影,数码印刷,雕塑和许多其他材料,而不一定是颜料。

  • 标签: 绘画 数码印刷 颜料
  • 简介:艺术家对一个题材的内心体验的深度,决定了画面感染人的程度绘画语言的深度决定绘画精神的深度。精神应该通过整个画面要素的综合产生出来,不是局部,是整个画面在说话,它是一个整体。

  • 标签: 绘画精神 手记 内心体验 绘画语言 艺术家 画面
  • 简介:优秀的美术(绘画)作品应该同时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有思想深度和高雅的艺术情趣,二是要有技巧的高度和难度。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情趣的高低,决定了画家认识与作品水平的高低,而技巧则是区分专业画家与非专业画家的重要标志,这是我的认识。我是1978年(77级)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的,上学期间一直对绘画课程的学习情有独钟。当时尚不能理解绘画与艺术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教授我们绘画

  • 标签: 绘画技巧 作品 写生 绘画艺术创作 艺术情趣 思想深度
  • 简介:绘画是一种语言,一种传达精神上信息的媒介。它落实在具体的画面上,表面肌理上,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而我们常会说某幅画“好”、“有意思”,其实那是因为我们被其表面处理感动,然后才去体味作者的意

  • 标签: 外部世界 绘画语言 表面处理 表面肌理 随感 艺术语言
  • 简介:数字绘画教育的出现大大冲击了传统绘画教育。对于从事多年传统绘画教育的教师来说,是继续坚持传统绘画的教育模式,还是加入新的数字绘画教育模式,抑或是将数字绘画教育模式融入传统绘画教育模式中?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 标签: 数字绘画 传统绘画 教育 模式
  • 简介:凝视,一动不动面对画面,许久。离画布几步远,坐在椅子上。我看到画室里的张祖英常态中的凝视。不知在静止中他脑海中流动的思绪,也不知他在审视中如何判断他的画面结构和色彩布局。我看到的是他眼中的专注和游离。我理解,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素养的组合,如同我此时在笔下一样凝聚创作的精神。这就是创作,就是灵魂的探出,把所有感知和情感汇聚的时刻,旁若无物,只有画面,关注着画面的构成和线条的交错。然后,这个色块和那个色块连接,组合成自己崇尚的恒定的"美"。毋庸置疑,绘画创作是审美情趣的展现,审美情趣是人格追求的表露,语言可以言不由衷,但创作不可能永远自欺欺人,它一定是为人格调的定位和情感理想追求的必然。张祖英就是如此严谨地审视自己的作品,正如他永远不会在生活中潇洒地玩一把一样。

  • 标签: 张祖英 画面结构 人格追求 色块 对我说 物欲横流
  • 简介:近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了绘画的任意性,这种感觉最初来源于拉乌尔·德凯泽、艾伯特·奥伦、克里斯托夫·伍尔、玛丽·海尔曼和麦克·克莱伯绘画中放荡不羁、草草数笔的感觉。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是他们故意而为之,他们背离了那种“强有力”的绘画风格,试图营造出一种矛盾重重、摇摇欲坠的感觉。

  • 标签: 绘画风格 任意性 感觉
  • 简介:离画布几步远,坐在椅子上。凝视,一动不动面对画面,许久。这是我看到的画室里张祖英的常态。不知在静止中他脑海中是否有流动的思绪,也不知他在审视中如何判断他的画面结构和色彩布局,我看到的是他眼中的专注。我理解,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素养的组合,如同我此时在笔下凝聚写作的精神一样。这就是创作,就是灵魂在探索,是把所有感知和情感汇聚的时刻。旁若无物,只有画面,然后,将这个色块和那个色块连接,组合成自己崇尚的恒定的"美"。毋庸置疑,绘画创作是审美情趣的展现,审美情趣是人格追求的表露;人的语言可以言不由衷,

  • 标签: 绘画创作 本性 画面结构 审美情趣 人格追求 画室
  • 简介:"青春"与"青年"在使用中如果没有特别的修辞指向,这两个词可以看作是同义词,可以随意通用而不至于产生歧义。"青春"相较于"青年"而言,其引申的和比喻的意义才是其在修辞上的关键。"青春"在"年轻人"或"年岁小"——人们对"青年"作为一个人生命阶段的划分并不是一致的,但其开始的时间起点大致是一个人成人的年龄,即18周岁,而截止的年龄则要么是

  • 标签: 生命阶段 现代性 信念系统 中国当代美术 共名 备选项
  • 简介:女性绘画根植于西方的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要研究女性绘画必须首先研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 标签: 女性绘画 女权主义 女权运动 妇女解放 政治运动 社会理论
  • 简介:观念艺术(CONCEPTUALART)在诞生之初又可叫“理想艺术”、“思索艺术”、”形而上艺术“等。观念艺术的核心是把创作者的思想带进艺术创作本身。任何艺术都是一定观念的产物.但大部分不能名为“观念艺术“。概略地说.观念艺术应是对某种特定观念的强调.或者极端化。所以,观念艺术首先是现代主义的。似乎观念艺术在诞生之初并不包括绘画.但它本身恰恰是对绘画的超越。

  • 标签: 绘画意识 观念艺术 简论 艺术创作 现代主义 形而上
  • 简介:伴随着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西方现代绘画存在明显的进步论思想。在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纯化自身本体,最后抛开绘画的叙事内容,从形式本身入手,不断求新求变。20世纪初,以蒙特利安和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绘画开始在西方流行。蒙特利安的垂直水平线条分割画面形成大小不等的方块,如此机械和冰冷的几何方块让人看到了不自然的人为和理性,有人称之为“冷抽象”。

  • 标签: 西方现代绘画 死亡 现代工业文明 叙事内容 抽象绘画 康定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