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我投稿的第二届手卷展作品、实际书写用不了多少时间,但从构思到完成,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形式、尺寸、内容、纸张、色彩、小图、草稿、正稿、调整、校对、拼接、题签、盖印、托裱、释文、邮寄等,任何环节都不容忽视。这件手卷作品历时一个多月,数易其稿,是我所有作品中耗时最长的一件。

  • 标签: 正稿 内容与形式 托裱 信贴 所都 小高
  • 简介: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涉足美术批评领域,虽被视为旁门左道,但开辟了精神分析学的美术批评,扩大了美术史和批评的视野。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收藏古物嗜好为考察点,探讨其对古代神话的重新解读和特殊发现,如何赋予其新的意义和持久生命力,以及他的犹太出身和传统感情暗示,如何影响他在神话、艺术和文学领域,选择自己的祖先,以寻找解释精神生命的谜语的线索:他的贡献是探索被现代研究者所忽略的软事实,而非现代研究者关注的实验数据等硬事实。

  • 标签: 古物收藏 美术考古 犹太人 精神生命
  • 简介:一WFS全息声音技术的原理全息声音系统采用波场合成技术,英文全称WaveFieldSynthesis,缩写WFS。WFS技术的发展始于1988,由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开创。之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在由欧盟推广的CARROUSO项目中进行,有十个欧洲的研究机构参与这项研究。全息声音系统是新兴科学技术带来的全新的听觉感受,它能够使人们在听觉领域获得更好的体验。在国内,对WFS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才刚刚开始。

  • 标签: 合成技术 声音 全息 应用 影像 3D
  • 简介:清代中晚期,書法界出現碑學運動,中國書法原有的二王帖學一脈相傳的局面被打破。在這場運動中,阮元首先指出,在二王帖學之外還存在着碑學這一重要的書法資源,但是,對碑學的取法和學習却不是以打擊和拋棄傳統帖學爲目的,即這場運動的實質是融碑入帖,復活古法。通過對阮元、包世臣和康有爲碑學思想的分析,我們進一步印證了這種觀點。在這場碑學運動中,真正將融碑入帖、復活古法的思想運用到實踐中的就是那位布衣書家鄧石如,他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對這一書學思想進行了最好的闡釋。

  • 标签: 北碑南帖 融碑入帖 古法 復古
  • 简介:1939年,决澜社画家倪贻德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梁锡鸿,以及摄影师何铁华在位于香港铜锣湾的岭英中学创作了一组壁画《抗战》、《建国》,这组壁画以鲜明的现代主义元素和风格,成为抗战主题性壁画创作中的另类存在。本文重构了这两幅壁画在香港诞生的历史语境,并与倪贻德不久前在武汉参与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进行了联系和比较。本文认为,现代派洋画家在抗战初期大量参与壁画实践,不仅反映了全面危机状态下艺术家国家意识的普遍提升,更折射出当时画坛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的结构性现象:正是由于漫画、版画、摄影、戏剧、电影这类大众文艺媒介占据了抗战宣传的支配性位置,洋画家们才如此重视具备跨媒介特性的壁画,并由此引发画风的突变现象。

  • 标签: 倪贻德 梁锡鸿 何铁华 香港 《抗战》、《建国》壁画 媒介竞争
  • 简介:《雪后观景图》来自日本,绢本,尺幅为94cm×44cm,其前景丘壑跌宕,寒林错杂,房舍掩映其间,两位高士临窗对坐,一人正对前方,一人侧转回头,形态各异,却同时眺望右侧窗外雪景,与栈桥上拾柴而归的书童遥相呼应。房舍后景,峰峦高耸叠嶂,飞瀑悬空峭壁,画面静寂而幽深,在这荒寒禅境间,三个人物无疑注入了生机(图1)。《雪后观景图》外装双重木盒,可知曾被识者深藏数代,其内盒盖墨书:竖物雪后远

  • 标签: 兼谈夏圭 图探究 夏圭观景
  • 简介:本文以《中國書法史繹》的寫作模式爲切入點,從書史研究的歷史背景、研究方法、觀念演變等方面闡述書法史的寫作模式應該突破以史料考據爲中心的學術路徑,突出追求史料背後所凸顯的觀念史意義,從而形成藝術史寫作的新模式,進而對藝術史的視覺含義和風格形態做出闡釋與歸類,使書法史成爲一門開放多元的現代人文學科。

  • 标签: 書法史 寫作模式 反思 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