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幅被隐藏在17层石灰泥下的达·芬奇作品或将重见天日。它是在意大利斯福尔扎城堡(theSforzescoCastle)中被修复人员发现的。这件壁画被17层石灰泥覆盖着,裸露部分描绘的是一棵陷在石头中的树根。据专家称,它已经被隐藏了至少500年,是1400年晚期达·芬奇作为宫廷艺术家服务米兰公爵时所创。据悉,米兰官方已经决定将遮蔽壁画的层层石灰泥去除掉,还原其真实面貌。修复工作将于2015年米兰国际博览会举行时完工。

  • 标签: 修复工作 国际博览会 石灰 意大利 米兰 艺术家
  • 简介:与当下诸多追求形式美感与虚幻想象的艺术作品不同,曲直的油画作品多选择面向生活、面向自然,也许这种带有“新现实”意味的绘画显得不够有噱头,但这正是曲直绘画艺术所追求的核心。假若艺术是生命的外在形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的话,显然曲直是在以极淳朴的也是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我。

  • 标签: 生活 沙滩 艺术作品 绘画艺术 形式美感 油画作品
  • 简介:土家族女作家叶梅女士的散文专注于民族生活的书写,展示特有的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感情真挚、灵韵生动,在同时代的众多女作家之中,独树一帜。叶梅散文通达、沉着,充满生活情趣,以情感饱满之笔抒写了普通大众较少关注的民族生活传达出一种人文主义情怀。

  • 标签: 叶梅散文 民间立场 人文情怀
  • 简介:本文以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一个稀有的族群——“佯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风和考察,聚焦佯家的诞生礼——“想竹姆”仪式歌舞,从该仪式所蕴蓄的宗族切入,结合仪式中的相关歌曲实例论述,以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生存理念。

  • 标签: “想竹姆” 仪式 民歌 观念
  • 简介:以伊斯兰教为信仰本位的回族人,在长期的中国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二元特征的回族文化。本文所要研究的宁南山区回族人的"精灵鬼怪"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伊斯兰教原有的精灵的基础上,与中国本土语境中的鬼怪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回族特色的"精灵鬼怪"

  • 标签: 宁南山区 回族 精灵鬼怪观
  • 简介:“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了一层。”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姜夔词之语,却也正正合了我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观感,每回看完戏给我的最大感受都是——“隔”。

  • 标签: 中国传统戏曲 京剧 话剧 《人间词话》 姜夔词 王国维
  • 简介:南宋山水在取景上“以小大”,通过“截取法”裁剪自然物象,以局部特写的真实细节和边角之景为特色,创造了“一角半边”的典型图式。当下山水画在情境营造上“极简化”倾向已成为现代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价值判断,但无论是对古人“以大观小”、“以小大”等情境营造的传承运用还是师法造化,其关键要能“迁想妙得”。山水画情境营造不能以减弱艺术品质为代价,而应更加追求笔墨精神,充分彰显笔墨内涵,才能阐释情境营造“搜妙创真”的个性魅力。

  • 标签: 南宋山水 “截取法” “以小观大” 情境营造 “极简化”
  • 简介:王维的“雪中芭蕉”与六朝树木绘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雪中芭蕉”所表现的禅画的时空。中国禅画的时空,多受《华严经》的影响。从时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消弥了四时寒署的差别,即《华严经》所谓“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从空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超越了南北地理的局限,与《华严经》所谓“种种庄严刹,置于一毛孔”如出一辙。在中国禅画史上,王维、荆浩、苏轼、董其昌、担当,为禅画的发展作出过关键性贡献,是推进中国禅画发展的骨干。中国禅画可按性质、风格等,以文人画家、遗民逃禅、空门外学等,以及风格技法的支离纵放、严谨精致,或审美感受的冷寂清静、热烈飞动等线索力口以考察。

  • 标签: 禅画 雪中芭蕉 时空观 王维 担当
  • 简介:中国元素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提出给设计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尝试着从招贴设计的三大组成元素,即图形、文字和色彩三大方面分析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体育招贴来进行创意表现。力求招贴设计不但要体现体育文化的特色,还要能深层次的挖掘"中国元素",使两者从形式到内涵都充分表现。

  • 标签: 中国元素 现代体育 招贴设计 应用
  • 简介:《霸王别姬》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中国电影,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高峰。但该片竟然是导演陈凯歌在美学追求上的一次后撤之作,利用了典型的情节剧模式,但因其史诗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度刻划,并没有自低品位,导演更借影片表达了对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 标签: 《霸王别姬》 陈凯歌 情节剧 史诗追求 传统文化
  • 简介:本文从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性的批判出发,进而探究二者艺术的差异。与海德格尔相对,列维纳斯论域中的现代艺术以其反视域和不可筹划等性质而脱离了存在论之整体性,从而成为一种存在中的异在。但也正由于这种异在性,它逃避了在现实和时间中与他者的真实面对,沦为一种偶像崇拜。他者的引入可以将这种静止的偶像置入运动,列维纳斯因此强调了批评的责任,并展现了一种亲近的诗学。从异在和他者两条路径出发,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发起了全面挑战,并带动了当代法国哲学和文论的发展。

  • 标签: 列维纳斯 海德格尔 艺术 存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