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围绕《我的世纪》(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我的世纪》),对其作者、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格拉进行的一次采访记录.格拉对他获奖的感受、《我的世纪》的选材和成书过程、如何看待文本翻译、影响他世界观的人物和思想以及对21世纪的展望等问题做出了真实而又深刻的回答.

  • 标签: 君特·格拉斯 当代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成书过程 人物
  • 简介:俄国文学批评家尼·霍夫因攻击去世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为学界诟病,其本身批评思想却反而极少被关注。文章首先从霍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互动关系说起,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分歧所在;继而引入托尔斯泰与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异同,重新阐释霍夫在这场三角对话中的作用,揭示这位非主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革命性意义。

  • 标签: 尼·斯特拉霍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对话
  • 简介:亚伯·格贝尔(AlbertWeisgerber,1878-1915)1878年4月21日生于萨尔布吕肯附近的圣英戈伯.早年进入凯泽腾县立建筑职业学校室内画和装饰画科学习.1894年转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97年又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从师于法朗兹·施图克.1905年至1907年曾两度前往巴黎访问,并与马蒂斯相识.马蒂斯的作品使他倾倒,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913年被选为"新慕尼黑分离派"第一任主席.1914年,格贝尔自愿从军,1915年战死于伊喷附近的弗美乐.

  • 标签: 德国 画家 魏斯格贝尔 印象主义 油画 《圣英戈伯特的宗教行列》
  • 简介:<正>本书所讨论的“大理论家们”各有千秋、相互不同,但是他们中间的多数人同意那种使个别现象产生意义和重要性的大框架的观点极为重要:科恩(Kuhn)的典范或称基本模型、阿尔都塞的“疑难”(problematiques),以及福柯的话语、认识论和“制度”(regimes)。

  • 标签: 伽达默尔 语言游戏 普遍性 阐释学 盎格鲁撒克逊 生活方式
  • 简介:<正>从前,在快乐的幸福谷里住着一位王子。他厌倦了谷中的享乐生活,出逃去寻找真正的幸福。他和同伴周游列国、历尽艰险寻访在常人看来拥有幸福的各种人,以求得关于人生的教诲,但结果总是出人意料……

  • 标签: 幸福 人生 漫游 各种人 快乐 寻访
  • 简介:<正>卡夫列·米拉尔(1889—1957)是智利杰出的女诗人,拉丁美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她一生主要发表了四部诗集:《绝望》、《柔情》、《塔》(即《有刺的树》)和《葡萄压榨机》。

  • 标签: 拉丁美洲 抒情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金 获得者 女诗人 爱情诗
  • 简介:<正>神秘现实主义是通过分散形象的并置,造成神秘感和似乎不可能的情景,甚至想要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上为什么如此并置都是很困难的。神秘现实主义画家们,即使他们并没有沉缅于弗洛伊德的梦境形象,他们也还是追求把日常生活场面转变成奇异的、神秘的构图。

  • 标签: 现实主义 巴尔蒂斯 日常生活 作品 弗洛伊德 神秘感
  • 简介:《我的世纪》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格拉1999年的新作.它体裁独特,内容包罗万象,从1900年写到1999年止,"一百年,一百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来叙述一百年来发生在德国或与德国有关的历史事件.本文尝试对一百个故事的人物视角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加深对作品和作家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君特·格拉斯 故事 作家 人物视角 当代 叙述
  • 简介:勃兰德:格拉先生,近二十年来,您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您有没有估计到会获得此奖?格拉:我没有期待,也没有估计到会获得此奖。我总是太忙了,忙于创作。我甚至十分高兴我四十岁时没有获得此奖,因为对一个作家来说,在此年纪获奖无疑是一个负担。如今我已年过古稀,此时可怀着极大的喜悦心情接受此奖,但有一点儿嘲弄的味道。勃兰德:您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

  • 标签: 人物访谈 作家 德国 君特·格拉斯
  • 简介:1945年,智利女诗人加夫列·米拉尔(GabrielaMistral)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诗人。米拉尔的诗歌充满了“柔情”,是对爱的礼赞。爱情,是她早期创作中吟咏的主题。随着个人生活境遇的改变,她笔下的“爱”,从男女情爱延伸到对“母爱”的歌颂。

  • 标签: 米斯特拉尔 诗歌 母爱 大自然
  • 简介:鲁道夫:君·格拉先生,您的出生地但泽几乎在您所有的叙事作品中都显得举足轻重,而实际上这些作品的情节大部分是发生在联邦德国或西柏林的,如《局部麻醉》和《蜗牛日记》——至少,我们可以在其中某个情节里看到但泽和它环境的影子。您自己在那儿生活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年,被迫离开但泽时您也只有十七岁,而且您创作的整个背景都远离这座城市,那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格拉:原因很多。有一点首先要肯定的是,有许多作家,他们在整个生命旅程中

  • 标签: 人物访谈 德国 作家 君特·格拉斯
  • 简介:本文通过凯个人及其作品的遭遇,揭示凯被无形的命运规定成犹太人的不幸和痛苦。过去的凯遭遇的是奥斯维辛明目张胆的大屠杀;今天则仍然被一张无形的命运之网笼罩着,让凯所有关于奥斯维辛的话题成为徒劳,这是凯所处匈牙利社会的一种普遍的麻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回避和遗忘。然而,只要有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存在,奥斯维辛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 标签: 凯尔泰斯 奥斯维辛 极权主义 文学评论 《无形的命运》 匈牙利
  • 简介:丹妮尔·也写惊险小说了么?可不是!一位硅谷英豪的遗孀为了维护因公司倒闭而自杀的丈夫的声誉,迟迟不愿把这个IT神话的幻灭公之于众,而是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带着三个孩子艰难生活.然而芙南达,这位既柔弱又坚强的女子却不知一只贪婪凶残的恶狼正向她虎视眈眈:她的小儿子遭到了绑架,绑匪在不知其夫已破产的情况下勒索一亿美元.于是正义的一方--芙南达一家、警局的李探长,与邪恶的势力--主谋艾迪森、打手沃等人,以及在正邪之间飘摇不定的摩根围绕着一个孩子的生命和一笔不存在的巨款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的结局当然也不会让疾恶如仇的读者失望……

  • 标签: 写情 情斯蒂尔 斯蒂尔赎金
  • 简介:<正>一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当中,在我国译作较早,评论较多的是勃朗姐妹,其次是乔治·艾略特,盖夫人则久居“二流”地位。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盏夫人的“新时期”,《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等几部描写城市工业题材、以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见长的作品中译本相继问世,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华和创造,充分认识到这

  • 标签: 西尔维亚 乔治·艾略特 女作家 人性弱点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 简介:<正>《简·爱》中的罗切无疑是个复杂的艺术形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之进行界定或评判,否则,不同的视角所引出的迥异的结论就会在批评界尖锐地对立起来,1987年在上海召开的“勃朗姐妹研讨会”上人们对罗切形象曾热烈地讨论了一下,这种讨论是有益的和令人思考的,同时也应该是继续的和深入的。本文将试图从外部、内部和远距离这三个角度来具体地审视罗切这个人物形象。

  • 标签: 再审视 人物形象 简·爱 罗切斯特 作品 性渴求
  • 简介:·格拉在其小说中展示,暴力产生于针对“他者”的仇恨与偏见。这种仇恨与偏见会使人、尤其是青年人易于听信法西斯主义的诱惑,听任其摆布,充当其杀手和炮灰。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格拉建议,若要规避暴力,便要以怀疑精神对抗绝对要求,以“蜗牛哲学”对抗大跃进,以“第三种可能性”对抗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因为对“他者”的贬低、否定、歧视和迫害正是这种在西方几千年文明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 标签: 暴力 他者 偏见 二元对立 第三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