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第一次见巴,是在照片上。2004夏天。听说凯的新作《清算》出了,我去安德什大街上的作家书店找,当时我正在翻译他的《船夫日记》。由于新书的封面跟作者以往的设计截然不同,所以我弓着身子找了好久。忽然,我的目光被架上的一个封面吸引,顺手拿起。促使我拿起它的并非书名,而是封面那只睫毛清晰可数、眼白血丝可见的女人的眼睛,目光犀利,冷艳袭人。

  • 标签: 当代小说家 匈牙利 作品 凯尔泰斯 封面 袭人
  • 简介:年复一年,时光的尘埃层层掩埋,垒积沉厚。而刨去岁月的覆盖,这个多年前起获于瑞士,至今还在生长中的故事打一开头,就跟一百多年前问世未久的铁路、桥梁、隧道、火车,跟上世纪初那些古老、笨重却轰然有声的过往,难解难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泰因·泰纳,20世纪冰岛最重要的诗人、北欧现代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一只手残废,以写作为生,但后来靠自学成才。193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引起注目,后来又陆续推出了五部诗集,为冰岛诗歌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成为冰岛文坛一代宗师。

  • 标签: 泰纳 现代主义诗歌 诗选 1934年 20世纪 自学成才
  • 简介:第一章那一年我二十三岁,刚刚大学毕业。八月里的一天——大约是八月二十一日,我到单位去报到,领导说:“单位暂时不能解决你的住房,你先租个地方住下来,赶紧来上班。”说完,便把我引到另一间办公室,给我介绍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又把我介绍给几个同事,我于是一一握手,却没有记住他们叫什么名宇。这时,办公室有人替我搬来了一张桌子,我自己又去把凳子搬来,然后到行政科交了照片和迁

  • 标签: 办公室 医疗事故 病毒 医院 一次性输液器 中年人
  • 简介:在鲁迅阅读的德文书中,尼采的《查如是说》尤其受他欣赏、重视。据周作人回忆,“《察如是说》一册多年保存在他书橱里,到了1920年左右,他还把那第一篇译出,发表在《新潮》杂志上面。”①鲁迅藏书中还有该书的日文版和阿部次郎的相关著作——《ニイチェのツァラツストラ:解釋並びに批評》(《尼采的查:解释及批评》)。

  • 标签: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鲁迅藏书 文书 《新潮》 周作人 日文版
  • 简介:1.一天,美国人休在朋友家做客,用餐时发现菜里有一股煤油味。2.男主人也抱怨煤油炉老是出毛病。夫妻俩的抱怨触发了休的灵感。他想:“如果发明一种用电的炉子不是更好吗?”

  • 标签: 电炉 美国人 煤油 抱怨
  • 简介:一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驱车驶离慕尼黑时,已经傍晚七点半。尽管我很想在"英国公园"内的"中国塔"前好好泡泡啤酒节,尽管浑身上下渗透了巴伐利亚田园未饮亦醉的微醺,尽管在慕尼黑美术馆正展出难得一遇、情调诡谲的"吉尔伯特与乔治作品展"……但是

  • 标签:
  • 简介:<正>比起做演员,94年出生的亚历克·伊作为球迷似乎更专业些,因为从小,他就梦想着长大后有一天能够为家乡球队曼联踢球,而不是去演什么电影。然而有时候上帝却像是在下棋或者去了洗手间,无暇顾及人类那一点点小小的梦想,甚至随便那么一指点,一个人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亚历克·伊就是这样一个被上帝遗忘却又无限照顾的孩子。2004年,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年仅10岁的伊被挑中主演丹尼·博伊回归童真的《百万小富翁》一片,在片中扮演7岁的弟弟达米安,首次走上大银

  • 标签: 亚历克斯 特尔 博伊尔 达米安 曼联 大后
  • 简介:经历加·米拉尔,1889年4月6日出生于智利北部的一个小镇。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未能上学,靠姐姐的辅导和自学获取文化知识。九岁练习写诗,十四岁开始发表诗歌。1906年在小学任教时,与铁路职员梅里奥·乌雷认识并相恋。1909年乌雷另有所爱,又因不得志突然开枪自杀,这使米

  • 标签: 加米斯特拉尔 米斯特拉尔小记
  • 简介:本文是围绕《我的世纪》(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我的世纪》),对其作者、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格拉进行的一次采访记录.格拉对他获奖的感受、《我的世纪》的选材和成书过程、如何看待文本翻译、影响他世界观的人物和思想以及对21世纪的展望等问题做出了真实而又深刻的回答.

  • 标签: 君特·格拉斯 当代 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 成书过程 人物
  • 简介:希腊人钟情于大海,罗马人则热爱土地;希腊人是水手,而罗马人则是农夫。但罗马人完全吸收了希腊的奥林匹亚诸神——把宙斯转变为朱庇,赫变成朱诺,阿瑞斯变成马尔,阿弗洛狄德变成维纳。出发意大利之前,我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地中海边,一个人,无拘无束,看海,听海,和海对话。到达拉斯佩齐亚港口城市是下午两点半,大雨。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雨

  • 标签: 行走拉斯佩齐亚
  • 简介:<正>北屯往北往西到布尔津哈巴河一带就是额河,在北屯就可以感受到额河潮润清爽的气息。王老师住在北屯的最北边,紧挨着大片的田野,阿尔泰山近在眼前。山前辽阔的原野一下子让北屯给挡住了,北屯也不是什么大地方,无非是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从中心到边缘,房子越来越低。王老师的房子肯定是平房,王老师上班的小学校有一栋四层高的楼房。王老师骑上自行车不紧不慢十五分钟到学校。这一段路也是旷野与房舍的分界

  • 标签: 额尔齐斯 北屯 中国小说学会 中短篇小说集 三十里 白桦树
  • 简介:约翰.福是1945年以来最重要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亦是英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言人。其处女作《收藏家》使其一举成名。之后,他大胆地进行小说实验,《巫术师》、《法国中尉的女人》、《乌木塔》等作品的相继发表,使他被誉为“战后最严肃、最有才华的小说家”、“战后英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这几部作品雅俗共赏,得到学者、评论家以及读者的一致好评,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成为英美高校文学课的必读书籍。1999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尽管最终既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未获得布克奖,福在当代英语文学中的名望却丝毫未损。其代表作《法》,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

  • 标签: 小说家 艺术研究 后现代主义小说 《法国中尉的女人》 诺贝尔文学奖 约翰
  • 简介:俄国文学批评家尼·霍夫因攻击去世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为学界诟病,其本身批评思想却反而极少被关注。文章首先从霍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互动关系说起,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分歧所在;继而引入托尔斯泰与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异同,重新阐释霍夫在这场三角对话中的作用,揭示这位非主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革命性意义。

  • 标签: 尼·斯特拉霍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对话
  • 简介:亚伯·格贝尔(AlbertWeisgerber,1878-1915)1878年4月21日生于萨尔布吕肯附近的圣英戈伯.早年进入凯泽腾县立建筑职业学校室内画和装饰画科学习.1894年转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97年又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从师于法朗兹·施图克.1905年至1907年曾两度前往巴黎访问,并与马蒂斯相识.马蒂斯的作品使他倾倒,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913年被选为"新慕尼黑分离派"第一任主席.1914年,格贝尔自愿从军,1915年战死于伊喷附近的弗美乐.

  • 标签: 德国 画家 魏斯格贝尔 印象主义 油画 《圣英戈伯特的宗教行列》
  • 简介:林堡的作品。很难对这位大师的创作得出某种分明的印象。仿佛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芜杂的。朦胧的。所有的小说、戏剧、和书信。所有的,对女人一如既往的爱和恨。因为林堡先生本身就是博大而庞杂的。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张。加之林堡先生又是一位极率性抑或被称作为极感性的作家,就如同他总是此起彼伏的激情生活。于是他对他事他物的看法,便也伴随着其生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你大可不必和林堡先生较真,更不必对他在女性问题上的激进或者保守斤斤计较。

  • 标签: 斯特林堡 先生 辩护 生活态度 不同时期 女性问题
  • 简介:从浪卡子县到日喀则途中,要经过一个狭长形的湖,叫满湖。这湖坐落在峡谷之中,两岸山体裸露,红褐色花岗岩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映衬着翠绿色的湖水,像是一幅绝美的画图。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按动照相机快门,要把这一切收藏下来。汽车沿着盘山路爬上了海拔4330米的山口,这里是拍摄满湖的最佳角度。停车场旁边是石头垒起的玛尼堆,一道

  • 标签: 米拉山 经幡 藏族 浪卡子县 花岗岩 满拉
  • 简介:<正>本书所讨论的“大理论家们”各有千秋、相互不同,但是他们中间的多数人同意那种使个别现象产生意义和重要性的大框架的观点极为重要:科恩(Kuhn)的典范或称基本模型、阿尔都塞的“疑难”(problematiques),以及福柯的话语、认识论和“制度”(regimes)。

  • 标签: 伽达默尔 语言游戏 普遍性 阐释学 盎格鲁撒克逊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