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小说《伤逝》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用倒叙结构中的对比性诗化结构表现出了鲁迅充满现代性悖论的婚恋观与女性观。作为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之间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涓生在反叛传统之时,仍然难以彻底告别传统女性观的影响。鲁迅不是在道德层面上批判涓生之罪,而是在生存要义的前提下,呈现出了爱情的脆弱本质。

  • 标签: 《伤逝》 现代性 男性视角 女性观
  • 简介:汉代经学兴起,小学亦随之迅速发展,并出现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释名》等重要字书。在传统目录学上,这些字书通常被视为经学的附庸,归入经部小学类。今人探讨这些著作,则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等角度入手,较少关注语言之外的思想、文化价值。其实,字书就是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所下的定义,从中可以看出时人的思想观念和思辨水平。从文体研究角度看,早期字书可以作为研究文体语义和语源的材料,

  • 标签: 文体学研究 字书 早期 《说文解字》 汉代经学 传统目录学
  • 简介:集部之外的要籍集部是文体研究的主要文献来源,但经、史、子著作中也有不少文体史料,为文体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值得引起重视。《说文》。又名《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中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文字本义的字书,收录并解释了不少与文体相关的语词,如祷、议、诫、诰、谚、谜、札、祝、诗、谶、奏、训、册、谕、谟、论、诏、誓、语、说、记、诂、讴、备、谥、诔、诅、谱、碑、史、笺、简、符、牒、帖、吊、券、檄、颂、铭等,数量相当可观。

  • 标签: 文体学研究 叙录 古代 《说文解字》 文献来源 多元视角
  • 简介: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稀见诗文集等,旨在揭示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个人的生活图景。第一辑十种:《莫友芝日记》、《贺葆真日记》、《邓华熙日记》、《汪荣宝日记》、《翁曾翰日记》、《徐兆玮杂著七种》、《白雨斋诗话》、《俞樾函札辑证》、《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 标签: 中国近现代 丛刊 史料 近现代中国 历史细节 现代叙事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传统小说中的图文关系是松散而和谐的,删掉插图对阅读文本不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图一般都为文服务,它们的意义所指也是明确的;而后现代小说的图文关系则是紧密而对抗的,删掉插图,文本就无法正常阅读,图不是文的傀儡,而要凸显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图像与文字所指意义的关系常常是解构性的和不明确的。这种由《项狄传》开创的“语像写作”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仍以文字叙事为主导,但图像在小说发展中逐渐展现出与文字相同的地位,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噱头。图像突破了媒介差异直接参与到叙事流中,以“图像修辞”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媒介融合的叙事风景,对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印证了现代社会表达的“语言危机”,也预示着文字叙事在纸媒上所能达到的极限。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媒介 插图 图像修辞 语像写作
  • 简介:英国荒岛文学作品以与世隔绝的荒岛作为叙事空间,展示了现代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了作家对现代人与自然的境况及其命运的认识,表现了作者既眷念现代文明,又崇尚原生态自然的矛盾心态;既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向往与追求,又蕴含了对现代性的反省与超越;既揭示了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又暗示了现代人追求的人境和谐只是一种乌托邦幻象而已。

  • 标签: 荒岛叙事 现代性 自然
  • 简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立至今,其创作的动画电影不仅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赢,更成为近几年动画界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显现是皮克斯动画区别于以往迪士尼经典动画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皮克斯动画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美国动画的主要特色之一。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皮克斯动画电影 戏仿
  • 简介:《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课文。它出现在目前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中,而且从1912年入选由蒋维乔、庄俞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五册》起,其改编白话版与文言原版就是各个版本的小学或初中教科书的常备课文。其寓意看似简单明了:体现了一种知难而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细究之下,

  • 标签: 《愚公移山》 现象学还原 神话文本 语文教科书 经典课文 商务印书馆
  • 简介: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简称“中莎会”)主办、南京大学英语系和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莎士比亚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中莎会自2013年复会以后举办的首次年会。来自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年会综述 中国 南京大学 动态 外国文学
  • 简介:中国山水画,始自汉,独立画科于东晋,兴盛于隋唐,其历史源远流长。因晋陶渊明、南北朝谢灵运等山水诗之影响,山水画家开始关注乡村野景,由此出现了表现田园意趣的山水画,可以说,田园成诗,田园为画,其历史也同样源远流长。马良书的山水画作品极富田园意趣,空灵洁净,满纸清香,有一种浓郁的理想化的人文气象。其作品重意境与神韵,既有传统精华,于墨色交融中呈示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笔墨功底,又有别于传统样式,

  • 标签: 田园山水 田园画 山水诗 画科 画面结构 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