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10月,美国文库(LibraryofAmerica)收录了美国文学与文化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Wilson,1895—1972)的作品。创建于1979年代表着美国文学和文化权威评价的美国文库,从1982年起开始对美国建国以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字遗存进行整理,择精品重新出版。对作家而言,其作品如能被收入美国文库,意味着他本人进入了美国文学的名人堂。威尔逊的作品被收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 标签: 美国文学 威尔逊 文库 文学作品 头衔 骑士
  • 简介:威尔·弗格森(willFerguson),加拿大著名小说家和旅行作家,1964年10月12日出生于加拿大亚伯达省北部一个小村庄,16岁时弃学离家周游世界,沿途打零工,后又返回家乡完成了高中学业。中学毕业后,弗格森参加了加拿大青年志愿者团体卡蒂马维克,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基洛那的博物馆、南安大略省的一家疗养院和魁北克省的一个自然保护公园区工作过,

  • 标签: 弗格森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人性 发掘 青年志愿者 加拿大
  • 简介:凉秋10月,又是金风送爽时节,相隔两年后我再次应邀来到福冈,参加福冈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17届日本研究国际讨论会。会后又逢周六周日两天假日,顺便游览了熊本、大分、别府,环绕北九转了一大圈儿,了却了一件长久的心愿。行之以思,止之为文,已是常年的老习惯了。拉杂写下一路见闻、观感,成了一组名副其实的“杂记”。福冈UNESCO协会这是一个民间文化组织,成立于1948年,在九地区文化工商界的支持下,艰苦奋进,筚路蓝缕,为弘扬日本文化,开展国际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60年来,共举行各种文化国际研讨会33次,邀请世界各国学者800余人,为世界“日本研究者”们提供了讲坛。以福冈为舞台,向世界展示了1500年日本历史文化的壮丽风采。作为一个民间学术组织,立足偏远之一隅,能够吸引日本全国乃至全世界学者的注目,实属不易。我和这个协会的关系,算起来将近20年了。那是1989年,我第一次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最大的半官半民学术团体)邀请的学者到国学院大学搞研究,协会专务理事兼事务局长竹藤宽先生,从“基金”国际交流科的邀请名单上看到了我的名字,便来到东京,约我到桥饭店,商量能否以现...

  • 标签: 九州杂记
  • 简介:本文以《通往维根码头之路》为起点,解读著名政治作家奥威尔有关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社会角色等基本的政治观点,结合奥威尔的出身和教育背景,分析他政治观点的形成以及这些观点对他的其他作品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社会主义 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 简介:作为美国新一代后现代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理查德·鲍威尔斯不仅继承了其前辈的创作传统,而且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将大量的信息纳入其小说叙事话语,架起了科学和艺术的沟通之桥.文章认为杂糅与混合叙事策略的运用,使鲍威尔斯的艺术呈现出立体型和多维性.通过科学话语和文学话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叙事文体和说明文体的杂糅和混合,鲍威尔斯在其创作中实现了科学和文学的大融合,有效地化解了后现代叙事危机,也在信息时代捍卫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

  • 标签: 理查德·鲍威尔斯 叙事策略 杂糅 混合
  • 简介: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是作者前、后期创作的过渡。小说围绕着日常与例外、胖子与瘦子、现在与过去、名字与自我这四对关系来组织情节,巧妙展现了个体与公共世界间的冲突,表达了主人公保灵寻找独立的主体性,以及这一追寻破灭的悲怆心情。这部小说既脱离了奥威尔早期创作只注重刻画孤独个体的沉闷,又没有后期作品偏重呈现公共世界的残酷,忽视个体丰富性的政论风格,因而是奥威尔小说艺术的成熟之作。

  • 标签: 乔治·奥威尔 《上来透口气》 个体 公共
  • 简介:希·休斯顿,法国女作家,1953年生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后来跟随家庭移居美国波斯顿。她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塔·托多洛夫的妻子。目前,她与丈夫及两个孩子居住在巴黎。主要作品有:《向后转》(1994)、《天使之印》(1996)、《道尔斯·阿戈尼亚》(1999)等。法国《读书》杂志刊登了卡特琳娜·阿尔冈对这位女作家的采访录。

  • 标签: 女作家 洛夫 天使 《读书》杂志 文艺理论家 波斯
  • 简介:《樛木》是《诗经·周》的第四篇。全篇三章,每章四句。诗云: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三章仅易数字,在反复咏唱中,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气氛。明孙月峰说“:此所谓一唱三叹。首章道意已尽,后两章惟换韵耳。”(孙鑛:《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库存目丛书》,经150—53。)

  • 标签: 诗经 周南 解读 存目丛书 君子
  • 简介:明清两代有不少女性走出家庭,展现自身,冲击传统性别伦理体系。但更多的女性在维护传统,陈尔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位。她亲自课子读书并著《授经偶笔》阐发经旨;她编纂女训诸作,作《述训》《述略》自觉传承闺阁仪范:她是贤德之妻,家书二十八封委婉尽情;她还工吟咏、富才华,懂医药、知书画,是一位内心丰富、品行高洁的女史。虽然处处可见她维护传统的努力,却也不可避免受时代影响。

  • 标签: 陈尔士 课子 闺阁垂范 家书
  • 简介:今天,倘若询问人们的云南印象,答案会是截然两重的。有人说那里是色彩斑斓的香格里拉,正如滇国大地上那个芬芳的地名一样,这里应当有着最旖旎的风光、最动人的传说、最轻盈的少女……所有的想象力在此地尽情发挥似乎都嫌不够。另一些人则在心中自觉不自觉地将它与“夷边地”相连。也难怪偏见丛生,沈从文在《湘西.引子》中曾说:要人们谈谈对湘西的印象,回答不过是那里“是个苗区,同时又是个匪区”罢了。

  • 标签: 欣赏 散记 故事 边城 香格里拉 不自觉
  • 简介: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布克奖小说《狼厅》和《提堂》生动再现了都铎王朝的辉煌时代和一代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当代小说家调整视角、反思历史的创作心理.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克伦威尔由铁匠之子成为国王亨利八世的权臣、从乡野草根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一生,探讨其性格及形象中的英格兰特性,解读英国民族共同记忆对历史人物的建构,审视曼特尔正视民族身份认同问题、重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创作思想.当代英格兰特性不仅仅局限于体现其民族的独特性,更体现了英国民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是英国民族共同体精神的重要表征.

  • 标签: 希拉里·曼特尔 《狼厅》 《提堂》 克伦威尔 英格兰特性 共同体文化
  • 简介:<正>5月17日晚坝中学运动场临时抗震棚胥勋和南坝中学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刚从信用社的废墟回来。整个下午,他都守候在挖掘现场。他的同事严志书、同事的妻子刘园园都在地震中遇难。

  • 标签: 采访手记 八十年代 南坝 告诉我 李杨 刘园
  • 简介: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生活在北、南宋之交,一生沉沦下僚,清戒持重,嗜书如命,所著颇丰。留存至今的《竹坡词》三卷,虽非“苦心刻意而为之者”(宋孙兢《竹坡词序》),却自成一格,别具特色。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竹坡词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偶有涉及者也失之简略。

  • 标签: 周紫芝 南宋 中秋词 《竹坡词》 论略 词人
  • 简介:安格斯·威尔逊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最有名的作家”。他的创作视野宽广,角度多样,对社会的观察深邃透彻,对处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尤为关注。短篇故事《小同伴》以老姑娘阿克赖特小姐的怪病为主线,写出了英国中产阶级“剩女”们被道德力量教化后的压抑和悲哀,揭示了束缚人性的道德实践对人的戕害,剥除了掩盖在宁静的英国乡村生活表面的虚伪假饰。威尔逊的作品对战后英国文坛的复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安格斯·威尔逊《小同伴》边缘人物 性压抑
  • 简介:朱敦儒是北宋苏轼与世长辞到南宋辛弃疾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间的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词人。青少年时期词以其"婉丽、疏朗"的风格特征为主,但至"靖康之变"后,朱敦儒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渡以来的悲哀、凄苦、愤激、感怆,继而转变为放任旷达、闲适恬淡,反映出其思想的变化过程。

  • 标签: 嬗变 愤激 恬淡
  • 简介:作为清代东北诗人的金朝觐,天资颖迈,雄视文坛,其与师朋好友之间的酬和之作,虽无巨制鸿篇,但他由东北到西南四川做官的人生轨迹的变化而创作的诗歌,都真挚感人;在东北,他与朝鲜友人的唱和,反映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更具地域特色。本文就诗人在东北地区反映现实为主和任西南四川知州期间的咏诗纪游为主的诗歌创作,来阐述诗人在诗歌思想内容、艺术方面的差异。

  • 标签: 金朝觐 地域 由北入南 诗歌 异同
  • 简介:在“好吃看得见”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红遍大江南北之前,恐怕魏应自己也没想到,他的食品王国是从一碗方便面开始构筑的。

  • 标签: 方便面 中国人 生活 牛肉面 康师傅 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