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在王阳明的文录、奏疏、公移、书信中既有对心学理论的剖析,更有对经邦济世、治政安民、平乱治军、治世化民的政治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阳明在"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理论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经世济民、治政安民、平治天下的社会治理思想并积极投身于亲民恤民、利济万民、平定叛乱、化民成俗的政治、社会、文化实践。其为政之地社会秩序稳定,其带兵平叛百战不殆。

  • 标签: 社会秩序 治理 检视 政治
  • 简介:儒家思想的社会化主要途径包括: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引导以及推动,通过相关的乐器为媒介,传播儒家思想并使其社会化。儒家思想社会化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性、广泛性、政治性、伦理性以及幼年性。对于儒家思想社会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推动力的政策要求,儒家的思想可以为我国的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一定的文化营养。

  • 标签: 儒家思想 社会化 当今启示 途径 基本特点
  • 简介:王阳明心学所渗透的主体性思想,体现了对作为主体之人的价值的重视,其对主体自由精神的宣扬,对于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对于当下和谐社会建构与理想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万物一体""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各个层面中都蕴含着主体性思想,包括主体赋予对象存在的意义、主体道德精神的呈现、主体道德实践的责任感、使命感等,其对当下人主体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感等的培养有促进作用的思想因素。

  • 标签: 王阳明 心学 主体性 主体价值 现代价值
  • 简介:第一节文学的生活形式与生活的文学形态一、文学行为与生命行为的连体形式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一个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的话题:文学是文学,生活是生活,两者不是一回事,文学是一些语言事件,或者说语言形成的情景与形象,或者说语言构成的艺术符号,怎么把它转化为生活?

  • 标签: 文学形态 生活形式 导言 语言形成 艺术符号 语言构成
  • 简介:毛泽东主席发表60周年了.这60年,中国的社会乃至文艺史、思想史、政治经济史,已几经变迁.日趋复杂的历史经验,使人们更倾向于用一种多维的、立体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读解60年前的这篇.因而,我们今天的"纪念"也就不再仅仅是一种重温历史的仪式,而越来越成为在特定日子里反复进行的理论探讨和追问.

  • 标签: 读解 文艺 《讲话》 眼光 追问 倾向
  • 简介:在日本“汉学”这个名称,是进入明治时期以后才产生的,此前则被称作儒学。明治以后,日本受到西洋学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同西洋学抗衡,才把儒学改称为汉学,如此在日本最终形成了国学,汉学,西洋学的三足鼎立。日本学者的汉学研究大多在选题上注重实际,研究方法上注重讲求实证,多以材料取胜,善于从细微的细节中以小见大,阐发哲理,这也体现了他们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和风格。金谷治作为上述汉学研究者当中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其巨著《秦汉思想史研究》,集中展现了其日本学者的汉学研究学风,以及其浓郁的中国情结。

  • 标签: 日本学者 思想史研究 汉学家 秦汉 汉学研究 明治时期
  • 简介:1937年,朱光潜曾经是这样评论过废名的诗: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了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

  • 标签: 废名 艺术形式 思想特征 1937年 朱光潜
  • 简介:乾隆时期,馆阁文人不再像顺康之时那样矜持身份,而是比较积极地思考建设词体的问题,总结词体的特质以及唐宋名家词集的特色,他们的词体观比较成熟,论述较为客观,结论亦经得起推敲,对词体的认识远远超过了《钦定词谱》的编者,代表词体官方研究的最高成就。而在词律学的建设上,他们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并对前期的词谱建设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词学史 意义 词律 词体观 乾隆时期
  • 简介:本文描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从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结合地方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高校校园 文化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
  • 简介:摘要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 标签: 师德师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的体制、建制、机制形式,是落实文艺方针、方向、路线、政策的组织管理与思想保障。任何社会制度都会建立符合社会时代特征及遵循文艺规律的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正常运行和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相应建立了社会主义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并通过文学批评的评价机制搭建作者与读者、文艺实践与理论联系的桥梁,一方面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文艺理论创新。从这一角度而言,文艺制度的保障功能作用不仅是通过体制、建制、机制实现的,而且是通过文艺批评的评价机制实现的。

  • 标签: 延安文艺 《讲话》精神 制度思想 价值意义 制度建设 毛泽东
  • 简介: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大量存在学生的胆怯心理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克服学生胆怯心理的一些对策。

  • 标签: 体育教学 胆怯心理 原因 对策
  • 简介:文学呼唤思想苏桂宁世纪末的中国文坛相当繁荣,各种旗号在文坛上空猎猎飘扬:新写实、新状态、新体验、后现代、后新时期,凡此种种,都显示着创作的活跃,也显示着当下文坛在某方面的宽松与自由。人们追求感觉,追求体验,追求能够在现实中一触即发的灵感。这都无可非...

  • 标签: 五四文学 元的思想 艺术精神 作家 中国文学 文学作品
  • 简介:<正>《人民日报》83年11月12日发表了评论员的《清除精神污染也是一种思想解放》一文,对“思想解放”与“思想僵化”的界限作了具体分析。文章指出:什么叫思想僵化?思想停滞了,头脑这个机器不开动了,旧的观念不改变,新的东西进不去,因循守旧,都是思想的僵化。这种僵化,可以是“左”的僵化,也可以是右的僵化。最近几年,我们拨乱反正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左”的僵化,仍有待继续克服。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存在着一种值得重视的右的僵化呢?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有了明显表现的时候,当西方腐朽没落的社会思潮随着对

  • 标签: 思想解放 精神污染 社会思潮 思想僵化 解放思想 具体分析
  • 简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孔子在原始经学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且完整的经学诠释学命题。关于这个诠释学命题的提出,孔子是受动于血缘宗法制信仰的推动。而没有给出逻辑的论证,因此孔子以一个独断论的诠释学命题封闭了“六经”文本。把“六经”负载的意义在绝对的遵循中诠释为绝对真理——周公礼乐制度,同时也为自己塑造无冕素王的圣人形象提供诠释学意义上的必要性准备。西方基督教的释经学关于《圣经》的诠释有着重要的自解原则,中国经学诠释学对“六经”或《十三经》的诠释也有着在信仰上构成的自解原则。而经学诠释学自解原则告诉我们,“述”的字义与词义是“遵循”.“作”的字义与词义是“制作”与“兴作”。杨伯峻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过度诠释为“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从而把一个经学诠释学命题降解为文学诠释学命题。

  • 标签: 孔子 中国经学诠释学 自解原则 独断论诠释学 信仰 误读
  • 简介:看山说山,看水说水。看不同品性和立意的影片当有不同的说法。看“戏说”而说正经,不是“戏说”有错,而是说法失了分寸。《刮痧》的编导显然立意拍摄一部既好看又有意义的影片。好看的卖点是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存状况,他们的甜酸苦辣,他们的喜怒哀乐,意义的焦点在刮痧,用中国祖传的医术在美国为儿孙治病,引发的冲突与和解;吃有吃文化,衣有衣文化,看病救命,拔罐刮痧,自然也是一种文化,从而可以提升为中美文化的冲突与相融。题材具体而微,意义深刻而大,循着编导的思路探寻其中的得失,没有看走了眼吧?一《刮痧》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首先,当然是刮痧。中医在美国与西医的较量;两种医学文化的较量。第二,在影片中,由于

  • 标签: 《刮痧》 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 文化问题 儿童监护 变革者
  • 简介:最近,在总结我三十年从创作实践中对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认识中,提炼出最主要的三条,是:溶散文于诗歌,溶思想于形象,溶古典于现代,或可称之为"三溶说"。读方舟的散文诗,觉他在这几方面都有成功的实践,尤其在后两溶上。这里选出的五章,可为例证。

  • 标签: 散文诗 形象 思想矛盾 三十年 创作实践 意境美
  • 简介:由于我们的民族对性普遍怀着沉重的罪恶感,我们的国民视性为淫秽的或丑陋的,因而人们也不能公正而坦然地对待人的欲念冲动,尤其是女性的性欲一直为正统文化所不屑与不齿。传统的父权制视女性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因而格外重视女性的贞洁与否,它关系到家族的血统是否纯正,关系到财产是否永远不流失

  • 标签: 加丽亚 张贤亮 男权主义 正统文化 黄香久 白涡
  • 简介:17世纪中期的朝鲜,政治上党争激化,思想上出现了向朱子学一边倒的倾向。在当时的思想持续僵化的大环境中,霞谷郑齐斗(1649~1736)决然地选择阳明学,并继续将其发展,最终成为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选择阳明学并一直试图从中找到新的'活力'。郑霞谷并不是单纯地吸收阳明思想,而是把阳明学的主要核心思想要素与当时朝鲜学术的潮流加以整合,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说。霞谷对阳明思想的理解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还在某些特定的点上进行了'独辟蹊径'式的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郑霞谷之生平及对四句教的解释为中心,探究阳明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特征。

  • 标签: 郑霞谷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善恶无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