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尽管“太大不能倒”会滋生道德风险并催生寡头垄断,但抗击“太大不能倒”困难重重。2010年德国《信贷机构重整与有序清算法》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破解“太大不能倒”的问题成为可能。本文详细介绍并评析了该部法律,并指出该法的创新之处在于:“自愿性重整程序”提供“早期危机治理”制度根除道德风险;通过业务拆分方式以“转让令”化解寡头垄断的隐患;以及“政府干预”回归“市场调控”使破解“太大不能倒”成为可能。

  • 标签: 德国 信贷机构重整与有序清算法 “太大不能倒”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期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冷静地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一条理智而务实的外交政策.其目的在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手段在于实现与法国的和解,加强与巩固与苏联的关系以及调整与美英两国的手段.

  • 标签: 斯特莱斯曼 大国外交 和解 合作 调整
  • 简介:海德格尔和卡夫卡,一个是被称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一个是现代派文学大师,二人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存在主义视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为其思想先驱,那么海德格尔自然受到克尔凯郭尔的影响;而卡夫卡的作品又被视为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体系在艺术创...

  • 标签: “卡夫卡式”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克尔凯郭尔 存在主义哲学 两个世界
  • 简介:德国研究会第届年会召开(本刊讯)1994年6月8日,德国研究会第届年会在河北承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华代表汉斯·舒马赫先生、诺曼基金会驻华代表周民德先生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会长王殊谈了国际...

  • 标签: 德国研究 欧美关系 经济与安全 德中关系 德国外交 欧洲联盟
  • 简介:文体知识(二十八)──选词李逵六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文体仅仅是选择正确的词汇。于是,不少文体学者和文体著作只关心在文体上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变化,提出词汇运用的规则。我们在前面利用很大篇幅叙述了句子构造范围内的文体变化的可能性,原因是,第一,当前语法...

  • 标签: 文体学 文体色彩 内涵意义 文体构成 词汇运用 词义
  • 简介:隐喻还有两种次要形式,需要提一提,这就是拟人(Personifikation)和联想(Synsthesie)。这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在口语中可以遇到,在文学语言中则被用作有意识的文体手段,可以产生较强的效果。在这里,人们可以从无生命物质和物体的生命化过...

  • 标签: 文体学 拟人表达 文学语言 诗歌 口头语言 专有名称
  • 简介:文体知识(二十七)主动和被动李逵六德语动词结构具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就是说同一件事、同一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加以描述。尤其是那些具有所谓施事主语和受事宾语的信息句,更容易发生这种变异,但也不仅仅是及物动词,一些不及物动词同样也可以构...

  • 标签: 文体学 被动式 二十七 被动句 表达形式 不及物动词
  • 简介:2013年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研修班于2013年4月11-14日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全国高校德语青年教师培训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德语系和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承办,并得到了德分委四级考试中心的鼎力支持。此次培训专题为“语言教学”。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中德教学专家担当主讲。

  • 标签: 语言学教学 同济大学 青年教师 德语专业 研修班 成功
  • 简介:10月28日下午,我国德国研究年规划(2013-2017年)专家咨询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国际司专家处与欧洲处、外交部欧洲司三处、商务部欧洲司六处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及同济大学各院系和外事办公室、文科办公室的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会。

  • 标签: 专家学者 同济大学 五年规划 德国研究 咨询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德国的塞巴斯蒂安·勃兰特为人类贡献了一部文学巨著《愚人船》。分析这部作品时,可以同时考虑到作者曾经从事过法律教学与法律顾问的职业经历,因此无论是作者的知识背景还是作品本身的内容都深刻反映了法律与文学相互交叉的生动现象,而且分析隐寓于作品之后的法律底蕴,对理解和诠释这部作品将更有助益。

  • 标签: 愚人船 愚人文学 法律 道德
  • 简介:文体知识(二十)格的支配关系的变换李逵六我们现在从词类之间的变换转而讨论名词格的变换可能性,也就是:某些词类(动词、形容词、介词)支配所属名词和代词格的能力。语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归异并不适合于一切时代。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老一点的支配关...

  • 标签: 文体学 支配关系 介词结构 文体选择 文学篇章 历史经验
  • 简介:为了对比西方译者对汉学典籍的翻译过程,作者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经》译本,分别为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英译本和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德译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哲学诠释"为视角,引入了"前见"和"视域融合"的概念,详细阐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与原文和译文的两次"视域融合"。作者希望通过视域融合的研究,引发读者思考翻译的实质意义。

  • 标签: 前理解 前见 视域融合 理解 动机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