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在Zimmerman会话身份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课堂会话机构性质和会话的即时性,探究了话语身份,情景身份和可迁移身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示范课堂语料,具体阐述了相关概念,重点对对外汉语示范课堂可迁移身份的建构形式进行了探究,指出了老师引导学生建构可迁移身份,老师主动建构可迁移身份,学生主动建构可迁移身份三种建构形式,以期帮助师生明了课堂会话可迁移身份的建构过程,提高动态课堂教学与交际的效果。

  • 标签: 建构观 课堂会话 身份 对外汉语示范课
  • 简介:从示范畴的角度对联系项“看来”与“可见”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看来”和“可见”分别是现代汉语中的假定示表达方式和推断示表达方式,其区别主要在于推理程度、对证据确切程度的要求以及认识方面的引申等,并从逻辑推理等方面找到了佐证。其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确证度的高低,“看来”的确证度相对较低,“可见”的确证度相对较高,从而支持了我们对其作为示表达方式的判断。还通过统计两词与一些标志性词语的共现频率,得出其主观性及未然度差异,验证了前文论断。

  • 标签: “看来” “可见” 联系项 示证 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