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从行为、事件是否跟预设产生冲突这个角度,探讨语用因素对"却、但"的选择。讨论了倚变、递进、补充三种语义对"却"和"但"的选择限制,以及这两个词语在转折度上的区别,在多重复句、转折套叠中这两个词的常见位置。文章同时结合留学生使用"却、但"的相关偏误进行分析,希望对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预设 语义关系 “却” “但”
  • 简介:<正>节奏停顿指语流中长度大致相等的音节群之间的空隙,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语音的“零形式”,就如一个音节没有声母称为“零声母”一样。历来对有声语言的研究偏重“有声的”成分,如音段、音节、音节群等等,而对“无声的”成分,如停顿,较为忽略。其实节奏停顿不仅能表现语言的音乐美,更重要的是大小不等的停顿是结构层次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人们的语义理解。本文即试图对节奏停顿和语义理解之间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一谈到语义理解,我们想从分析歧义形式入手。在语言的静态形式(即未进入现实交际状态)中,有一些被称为歧义的形式。如常为语言学家所例举的“咬死了猎人的狗”,既可理解为“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以理解为“咬死了猎人的/狗”。其实,歧义是对多义而言。一个语言形式有多种解释,从整体分析来看,是多义;从单一理解来看,就是歧义。对歧义的分析能够揭示语言句法和语义方面的许多内在规律,很值得研究。有人说,这些所谓的歧义句进入交际环境中不会有歧义,故不值得研究,这是一种误解。

  • 标签: 语义理解 歧义 猎人 节奏 偏正结构 结构识别
  • 简介: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义相关教学语义不相关教学的效果。共选取32个汉语名词,分别来自蔬菜、家电、动物和身体器官四个语义类别,每个语义类别各有8个词汇。在语义相关组中,学习材料为根据每个语义类别编写的4个故事。在语义不相关组中,从每个语义类别中各随机选取两个词汇,编写4个故事作为学习材料。两组学习者每学完一个学习材料,分别进行一次即时和延时后测,后测包括再认测试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和延时再认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回忆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在延时回忆测试上,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与语义相关组边缘显著。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语义不相关的词汇教学更能促进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

  • 标签: 词汇教学 语义相关 语义不相关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目前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以结构形式为纲,语法点的安排分散,不够系统、科学、实用,不符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探讨了以语义范畴为纲进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因和范围,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 标签: 语义范畴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教学 交际能力 教学目的
  • 简介:“糟了1”最初是一个松散结构,由动词“糟”后接动态标记“了”,表示“用酒糟腌制了”,后泛化为“糟蹋义”,属于行域范畴。“糟了2”句法位置后移,用作形容词性谓语和动词补语,表达“糟糕义”,具有评价性功能,属于知域范畴。用作话语标记的“糟了3”不仅表达意外之情和否定态度,还常常建议、批评、指责等言语行为连用,属于言域范畴。语义泛化、句法位置、主观化、使用频率和双音化作用是“糟了”语法化的重要动因。

  • 标签: “糟了” 语义演变 三域 语法化
  • 简介:"前置受事+VA了"兼有两种语法义:一种表示"结果实现义",属于"动作事件概念结构";另一种表示"结果偏离义",属于"评价性概念结构"。特定的构式义投射到句法层面形成特定的句法结构。本文用"构式—语块"句法分析法重新审视了"前置受事+VA了"格式的语义配置和语义特征。

  • 标签: 受事前置 构式 构式-语块分析法
  • 简介:<正>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语言学著作普遍认为,语言结构是由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组成。这种说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然而,大家都知道,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复合词和词组的结构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因此,词汇是不能同语音、语法并列在一个平面上的。由于这种缘故,在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之后,不少人便认为,语言结构应由语音、语义、语法三个部分组成。语音具有标志性,语义具有解释性,语法具有生成性。这个语言理论框架较合理。语义问题由此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信息论认为,人们语言交际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信息。在语言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人们的交流或对语言的理解并不是完全靠语法,“语法第一”,而主要是依赖语义,即“语义第一”。语义是语言的基础,即便人们在口语中有许多句子省略成分或不合语法时,人们照样可依赖“语义网络”(SematicNetwork)来进行理解。美国语言学家弗里斯在《布龙非尔德学派》一文中指出:“‘意义’并不是在言语形式本身,而是言语形式的三种关系的类型组成:(1)一类言语形式和另一类言语形式的关系;(2)言语形式和非言语环境(物体、事件)等的关系;(3)言语形式和参与交际行为中的人

  • 标签: 言语形式 语义关系 语义网络 学习札记 语义学 欧也妮
  • 简介:文章指出,语义特征研究的产生是有着我国传统语法注重揭示语法的语义特点的背景的。认为语义特征研究有狭义的语义特征研究和广义的语义特征研究之分。本文将广义的语义特征研究模式概括为七种,并介绍了语义特征理论研究在十个方面的进展

  • 标签: 语义特征分析法 语义特征 分布特征 语法分析方法
  • 简介:“都”的语义指向陈子骄"都"属于总括副词或范围副词,表示在它限定的范围内的诸种对象,无一例外,全部具有某种属性或行为。在划分句子成分时,"都"常常被划作状语。状语通常是修饰或限制谓语的,然而就语义指向来看,"都"作状语时,它的所指却不是谓语,而可能是...

  • 标签: 所指对象 疑问代词 语气副词 《围城》 “都” 语义指向
  • 简介:本文从历史语义学角度对两汉以来汉语语义演变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 标签: 语义演变 汉语史 历史语义学
  • 简介:汉语词汇自身缺乏表现其词性功能的系统的形态标志,但语言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提高认知效率的共同特征,促使其不断以语音、字形、构词等方式显示其词语的功能变化.汉语的词义词性有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兼类"的形成具有语义语法的双重动因:从表层上看,是词性功能的转化;从深层上分析,是义位在语言中的运转,是词语所含义素地位的变化.原始义位所含或潜隐的深层语义特征是词语兼类的内在原因.

  • 标签: 兼类 功能显示 语义分析
  • 简介:语义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把语义场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更是全新的内容。英语教学中,很大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如何把语义场的理论融入到词汇教学当中,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词汇,并能得体地、恰当地运用它们。

  • 标签: 语义场英语 英语词汇教学
  • 简介: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开放性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题目形式的开放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思维“创新”的泛滥。这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开放的弊端,重新审视限制的价值。如何在坚持开放的同时又融进合理的限制,成为高考命题人员研讨的主题。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范围扩大以后,关于开放和限制的实践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突破。本文基于对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及方向的长期跟踪研究,尝试对命题中所使用的开放限制的手段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未来高考命题的开放性限制性提出可资借鉴的启示。

  • 标签: 高考作文 作文命题 开放 思维空间 作文题目 题目形式
  • 简介: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划分贾彦德本文叙述了现代汉语语义格的性质状况,并将现代汉语语义格的基本格、一般格分成21种格。我们对这些格逐一作了说明,并举了例。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划分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我读了有关的论著①很受...

  • 标签: 现代汉语 语义格 表谓词 受事格 归属关系 计算语言学
  • 简介:文章认为,在共时层面上,歧义双宾句式实现语义分化的策略呈现出南、北方言的差异性: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大多用“V+给”结构表示“给予”义,而用“v+了”表示“取得”义;南方方言多采取句式策略,即用两种不同语序的句式分别表达“给予”义和“取得”义。这种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汉语双宾句式历史发展的结果。

  • 标签: 歧义双宾句式 语义 分化策略 方言
  • 简介:文章主要对“禁不住”和“不由得”这对近义词的异同进行了辨析。句法方面:二者的词性不同。基本句法功能不同,句法位置同中有异,此外,“禁不住”还有一些“不由得”所不具备的用法;语义方面:二者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但“禁不住”的动作发出者必定与人有关,动词本身有主动“想控制”义;而“不由得”则没有这些限制

  • 标签: 禁不住 不由得 句法 语义
  • 简介:从“才”看语义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邵敬敏本文拟通过对常用副词“才”的分析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副词的各个义项如何归纳出它们的基本语法意义以及派生语法意义;二是语义句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如何起作用的。零副词“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语法意义也显得比较复...

  • 标签: 语法意义 “才”字句 句法结构 说话人 时间词语 语义分析
  • 简介:先秦“皮”有关的词共26个,利用语义场理论对这些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发现,先秦“皮”的语义场的特点是:在词义方面,表现为具体概念的词多但总的数目在减少,抽象概念的词少但使用频率在增多;在构词方面,表现为以单纯词为主,也出现了一些合成词。这主要是因为“皮”的义域逐步扩大,词汇渐趋复音化所致。

  • 标签: 核心词 语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