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A就A在P”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构式,但并不是所有以“A就A在P”形式出现的格式都能叫做“构式”。文章分析该构式的构式义,能够出现在构式中的A和P的句法形式,以及构式的传信功能,认为它是一个主观性极强的双强调构式。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主观性 传信
  • 简介:从注释体例、反切用字、小韵下的韵字数目以及释义的特点诸方面来比较与P3798具有相同内容的S2055、王二、王三和P2018,发现:(1)P3798不是陆法言原本;(2)王二是S2055和王三的综合本。

  • 标签: P3798 S2055 王二 王三 P2018
  • 简介:系统地考察江有诰的音,不仅对重新认识音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评价江氏古音学的成就。王力等先生认为江氏的音和朱熹的音无异,是乱改字音。文章统计了江氏《诗经韵读》中全部的音,共有58处。通过全面考察这些音,发现江氏的音并不是乱改字音。他的音标准是他确定的古音,他的音本意是多音定一音。

  • 标签: 江有诰 《诗经韵读》 叶音 多音定一音
  • 简介:法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禾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梵汉对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简介:<正>清人讨论戏曲,今人研究周德清和《中原音韵》,常常提到"北《中原》,南遵《洪武》"。但是,除了戏剧学界曾有人偶而涉及这个问题(长海1986,154—155页、252—253页),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研究,以至学术界不明其义,不知其源,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深入开展。"北《中原》,南遵《洪武》"的本义,指的是演员演唱宾白的字音,北曲遵循《中原音韵》,南曲遵循《洪武正韵》,但跟作家创作押韵选字无关,写曲押韵无论南曲北曲一律应遵《中原音韵》。自清代开始,就有人以为这句话指的是南北曲押韵应该用南北不同的韵书,这就是不明其义。笔者另有《"北〈中原〉,南遵〈洪武〉"析义》(刊《〈中原音韵〉

  • 标签: 中原音韵 南曲 沈宠绥 洪武 王骥德 南北曲
  • 简介:在众多研究汉语修辞学史的专家学者之中,论到专注良多,用力甚勤、著作最富的,当非宗廷虎先生莫属.宗先生是陈望道先生的高足,早年即已在修辞学方面扎下了深厚的根底.自一九七九年起开始进行汉语修辞学史的系统化研究,先后出版了《汉语修辞学史纲》、《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汉修辞学史》三册专书,由古典到现代.对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作下了一番振寻根.观澜索源的工夫,使汉语修辞学史展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体系,同时为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莫下了深厚的基础。

  • 标签: 《汉语修辞学史纲》 评价 中国现代 系统化研究 专家学者 陈望道
  • 简介:据学者统计,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大约为全球创造着220亿美元的价值,其在GDP中的贡献率,在美国达到了7%,英国8%,在日本甚至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而在中国则不足3%。由此可见,在当下,文化符号成为消费对象并不算新鲜事,其势头甚至盖过传统优势行业。正如哲学家所言,

  • 标签: 文化传统 符号经济 新兴产业 叶舒宪 编著 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