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中古三专有声母,组由帮组受三i介音的变体u的影响而来,章组由各种声母受复声母后垫成分j鄂化而来,日母由弃音声母受j颚化而来,邪母开口来自lj,合口来自SGW,喻三来自GW。

  • 标签: 非组 章组 日喻邪母 来源
  • 简介:<正>先看下面几个例句。(1)我的妈呀!吓得我出了一脑袋头发。夸张,是一种言过其实的修辞方法,或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而上面的例句是先故意造成夸大其辞的气氛,实际却与客观程度相当,这种均衡关系,我们称

  • 标签: 等度 小夸张 意造 夸大事实 均衡关系 修辞方法
  • 简介:唇塞音P,b变成齿塞音或龈塞音t,d不是个罕见的音变。方特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指出了它在语音学上的条件,即在一个辅音性的滑音-j-之前。Winitz等人三十年前做过听感实验,证明唇音在i前误听为齿龈音的几率很高。奥哈拉二十年前注意到了这个音变的普遍性。本文以此为背景重新考察汉语历史上的重纽问题,在类型学、声学、听感实验的基础上重新肯定我们原先的重纽四拟音^*-j-。同时还检讨了音变过程。

  • 标签: 唇音齿龈化 重纽四等 类型学 实验音韵学 听感
  • 简介:江西等地方言中""字表被动的用法是由于词义的演变和句法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变化双重影响而形成的.深入研究""表被动用法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化对汉语被动句发展和演变的认识和理解.

  • 标签: 字表 方言 汉语被动句 语义关系 句法结构 用法
  • 简介:禅的偈语中有许多可以称之为“矛盾”的语言现象,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张公饮酒李公醉”。“双手相叩出音声,只手音声如何闻?”

  • 标签: 逻辑语言 语言现象 音声
  • 简介:有学者认为“毒”为后缀,且只见于汉译佛典中,并未对中土文献产生影响,并举了很多“X毒”组合。然而语言事实证明,“毒”实为出自中土文献的有实义的构词成分,蒋宗许(2009)所举的“x毒”组合绝大多数为同义或近义并列式合成词。

  • 标签: 后缀 同义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前言1.1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通常归入形容词的词,如:痒,不力。它们的语法功能相当特殊:自身不能作定语,加"的"后也不行。如:痒手痒的手严格说来,形容词不能作定语是它们不能构成"红花"这样的"形·名"结构。因此,有的学者以此作为定形容词的定义。例如胡明扬先生提交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的论文《北京话形容词的再分类》就是这样作的。无疑,"形"与"形+的"性质完全不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对定形容词多加了

  • 标签: 形容词谓语句 非谓形容词 定语 现代汉语 句法功能 北京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传教士编写的各类宁波话文献中“”为兼用做连词的介词,功能活跃,尽管在今宁波话已消失。结合明清吴语文献及南方其他汉语方言如湘方言邵东话、石城(龙岗)客家话中“”皆可用做给予义动词、致使义动词和被动标记。汉语方言中“”的语法化路径为“给予”〉“让、使”〉“被动标记”;同时表致使义的“”还可以演变为伴随介词,并进一步发展为其他介词和并列连词,这种演变也具有类型学依据。

  • 标签: 传教士宁波话文献 “等” 来源
  • 简介:疑问副词“莫非”至迟在宋元之际就已产生,它并非直接由义为“没有谁/什么不是”的跨层结构“莫非”衍生而来,而是与测度疑问副词“莫”、“莫是”、“莫不”、“莫不是”有渊源关系。疑问副词“莫非”生成的语境是疑问句,生成的机制是类化。疑问副词“莫非”的演化表现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语气等方面:元代以降,“莫非”在“莫”系疑问副词中逐渐占有明显的优势;“莫非”用于NP前的功能在逐渐消失,基本上只用于VP前;“莫非”最初只表示测度,至迟在明代后期语气开始分化,可以表示反诘,但表示测度仍是其主要用法。

  • 标签: “莫非” 疑问副词 跨层结构 来源 演化
  • 简介:<正>在修辞格中,争论较多的是夸张。往往有这种情况,明明是夸张手法,而有的人则照实际意义去评点。这种笑话,不仅出于一般人,有时甚至出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身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想就这一方面谈谈拙见,并求教于诸位。

  • 标签: 兼议 夸张谈 孔雀东南飞新妇
  • 简介:文章主要考察了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定位情况,重点辨析了四组或是语义比较复杂、或是功能比较特殊的定位的时间连接成分,试图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 标签: 时间连接成分 非定位性
  • 简介:宁波方言被动句的主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在“NP1+拨+NP2+VP”式被动句中,NP1受事的情况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点、对象、蒙事七类,整个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言说者蒙受“拨”字引出的事件。言说者的主观性对该句式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宁波方言 “拨”字句 蒙事 被动
  • 简介: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研究和探求汉藏语系内部的同源词。人们对汉语方言语音之间的差异关注得多一些,而对方言的共性似乎重视不够,很少有学者借助历史比较法来探求各地方言的同源关系。文章试图借鉴历史比较法来挖掘和探求吴方言和吴方言的同源词,分析各地方言词的同源关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汉语及其方言演变的历史。

  • 标签: 吴方言 同源词 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规律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式、叙谈式、引介式、组合式、提示式、配合式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构式化理据看,构式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构式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构式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构式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打X”是非常特殊的方言连词,在明清北方方言背景的文献①及现代汉语方言中出现过“打仔”、“打哩”、“打着”、“打要”、“打”形式。“打x”应来源于实词“打(打算、计划)”。相应地,与“打”语义相当的“待”词语在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连词化的发展。

  • 标签: 打X 打着 打仔 连词化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是典型的中古均质语篇,其篇内术语解释正是其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一个结合点。《文心雕龙》中的术语解释是一种随文释义,主要呈间接追加型模式,往往需要多"重""次"的后续说解,受语用逻辑支配;又是一种修辞式解释,可借用谐音、比喻、引用、对偶、析字、顶真、互文修辞方式的单用、兼用或套用形式表现出来,颇具语用价值。

  • 标签: 非均质语篇 文心雕龙 语篇 术语解释 语用价值
  • 简介:词语化现象是指语言中的高频词在搭配过程中丧失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词义融合于语境中。文章以come,give为例,对比分析发现,与语料库相比,英语学习词典表现词语化现象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如下:第一,作为“语言的词库”的词典难以表现语义融入语境的词语化现象;第二,学习词典中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第三,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尚不能建构词语化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最后我们提出改善英语学习词典表现词语化现象的几点思考。

  • 标签: 非词语化 语料库 学习词典 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