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倒话、诶话、莫语、回辉话等特殊语言的分析研究,发现深度接触语言间的类型差距大小与其语言质变的不同结构模式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进而探讨了语言质变的充要条件、语言质变结果的预测等理论问题。

  • 标签: 语言类型 语言接触 语言质变 结构模式
  • 简介:文学与非文学本没有太过明显的界限,文学语言更是二者的完美结合。然而,长久以来,文学语言未使用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少有语言学的内容;语言学又局限于非文学语言,缺少一定的文学视角,将二者统筹起来的文学语言学这一学科亟待建立。姜可立在《文学语言符号学》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学语言符号学”这一概念,并试图运用符号学的理论与思维方法研究文学语言,初步确立其研究对象、学科内涵、理论框架。

  • 标签: 语言符号学 文学本 文学语言学 学科内涵 文学视角 思维方法
  • 简介: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对人的语言选择、语言能力、语言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对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母语忠诚、语言学习意愿、主观评价等方面来研究江苏三峡移民的语言态度,并分析了移民的语言态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迁入时间、职业等变量上表现出的共时差异。

  • 标签: 江苏 三峡移民 语言态度 共时差异
  • 简介:沈家煊先生近年来提出汉语词类包含模式,主要立论依据是传统的汉语词类体系中关于名、动、形等的处理方式有一个困境:要么违背语言学理论中的“中心扩展条件”、“并列条件”,要么违背理论构建时应该遵循的“简约”原则。如果采用词类包含模式去看待汉语词类,就可以摆脱这个困境。文章从树库语料的分析出发来说明语言事实中确实存在违反“中心扩展条件”和“并列条件”的情况,并将原因归结为言语使用中的“简约”(或“经济”)原则使然。换言之,言语交际中的简约,造成语言理论模型的无法简约。

  • 标签: 中心扩展条件 并列条件 句法规则 词类 简约原则
  • 简介:本文在评述国内外第二语言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能力标准的初步构想。汉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全面、实用和兼容的原则,具体落实在量表的性质认定、语言能力结构分析以及与欧洲共同参考框架兼容等问题上。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制定能力标准的具体方法与步骤,探讨了建立以描述语指标库为主体,以水平测验和语法、字词大纲为辅助工具的汉语能力标准基本框架。

  • 标签: 汉语能力标准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量表
  • 简介:2011年11月6日至9日第十一届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暨第十二届全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学员带来了十六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南京师范大学 学术讲座 活动周 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
  • 简介:《长沙晚报》近日报道,当地一家餐馆取名"妈的厨房"引发争论;无独有偶,湖北利川旅游部门发布旅游广告语"我靠重庆"也招致热议。

  • 标签: 重庆 厨房 违规 修辞 道德 语言
  • 简介:文章主要从指称、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角度讨论在“我人还在这儿”、“王鹏(的)人呢”这类表达中,先行的表人定指词与后行的“人”指称同一个对象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这种现象是合作指称的结果,先行词限定了“人”的外延,“人”凸显了先行词的内涵。这种合作指称与二者的指称倾向性有关。说话人利用这种现象来实现凸显、比较以及暗示等指称意图,如果“人”不出现,会带来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需要句法和语义上的条件,但主体上是一种语用现象。

  • 标签: 指称“人” 合作同指 指称意图 内涵凸显
  • 简介:福建省语言学会2011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28日在福建泰宁召开。会议由三明学院中文系承办。来自全省各高校的41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3篇。会议开幕式由福建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林华东教授主持,三明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政、泰宁县副县长蔡秀琴到会祝贺,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李如龙教授作了讲话。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福建省 泰宁县 学会 语言 年会
  • 简介:本文以合肥、南京和北京的语言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语言适应行为及其特点进行全面考察。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移民都存在语言适应行为。这种适应行为体现在宏观语码的选用和微观语言变项的使用方面,其总特点是"趋高避低"。这种"趋高避低"的行为对普通话和方言系统都会产生影响,它会使两个系统中高声望变式逐步扩大使用空间,低声望变式逐渐衰减直到彻底消失。

  • 标签: 城市化 语言适应行为 语言使用 语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