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电火花沉积工艺(ESD)是一种脉冲微弧焊工艺,用高电流的短脉冲把电极材料沉积到基体金属表面,微量的电极材料在脉冲等离子弧的作用下熔化并在基体表面快速固化形成涂层,涂层与基体表面材料呈冶金结合。电火花沉积工艺不仅可以用来填充零件的破损区域,还可以用在表面涂层。对于修复,大部分可以在现场进行,而且只需很短的时间。电火花涂层适合用于高应力、高温、易磨损、易腐蚀等的恶劣的环境下。文中对该工艺的原理、优点、缺点以及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 标签: 电火花沉积 微弧焊 冶金结合 涂层 修复
  • 简介:使用单片机AT89C51、测温传感器DS18B20和液晶显示器PDC401实现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温度测量和显示.用它监控电池温度,过温报警并启动降温系统,可达到电池安全使用的目的.

  • 标签: 电动汽车 电池 温度控制 单片机
  • 简介:为了减少模体开始工作时表面和心部的温差,同时提高模具材料的冲击韧性,模体在工作前必须进行预热,并达到一定的温度,以提高模具的寿命。要设法改变目前的加热方法,提高预热温度

  • 标签: 模体预热温度 冲击韧性 脆性断裂
  • 简介: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工业现场温度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对现场温度进行采集,通过无线数传模块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并由手持式终端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数据准确,抗干扰能力强,非常适合于工业现场应用。

  • 标签: 短距离 温度采集 无线传送
  • 简介:钛合金由于导热性差和化学亲和性强等原因,在其切削加工时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严重,影响切削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切削温度不仅直接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而且也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主要有切削用量、冷却条件及刀具磨损等,本文重点对钛合金高速铣削时的切削温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铣削速度v的提高铣削温度明显上升,在v〉200m/min时铣削温度上升缓慢;高速铣削采用冷却液,可显著降低铣削温度,并可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刀具磨损对铣削温度的影响非常显著,随刀具磨损程度的增加铣削温度上升明显。

  • 标签: 钛舍金 高速铣削 切削温度
  • 简介:通过对砖混住宅顶层墙体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其防治这一质量通病.

  • 标签: 砖混住宅 墙体裂缝 防治措施
  • 简介:随着计算机测控系统特别是基于现场总线的多传感器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系统作为一个与之相应的新兴研究方向,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它的研究与开发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有待继续发展。文章在对智能传感器系统理论及其在温度测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系统,并介绍了对其智能化功能、硬件配置和智能化软件的设计。

  • 标签: 智能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温度测量 微控制器
  • 简介:GPRS是封包交换数据的标准技术,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走向数字化时代提供了解决方案。利用DS18820单总线温度传感器、GPRS传输模块GR64和AT89S51微控制器,组成温度测控系统终端,能够较好实现分布式系统的无线监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PRS的远程温度传输监控系统测量温度的误差为0.0625℃,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

  • 标签: GPRS 温度 传输 监控
  • 简介:摘要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从形体分析角度来看,都是由一些基本体通过切割和叠加组合而成的组合体,而其中切割体是基本体过渡到组合体的一个重要台阶,如何绘制切割体视图是学生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

  • 标签: 截交线投影特性截断面形状作图方法
  • 简介:阐述了用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及其组成和工作原理。

  • 标签: 温度控制系统 PID 单片机
  • 简介:基于单片机C8051F017构建的二线制智能温度变送器,硬件使用低功耗线性变换器MAX1616和TLC27L2、TLE2021运算放大器,经过信号处理模块进行信号的线性化处理,软件采用了计算法和查表法相结合的插值法,精度可以保证在O.1%FS(FS就是表示全量程范围内的精度),具有现场显示变送一体化功能,该装置具有成本低、可靠性较好、体积小、生产调试方便、控制线路简洁、控制灵活、使用性强等特点。

  • 标签: C8051F017 温度变送器 热电阻 A/D转换 V/I变换
  • 简介:本文对电熨斗温控器的工作原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对关键元件选用固溶类型不锈钢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 标签: 温度控制器 双金属 弹性元件
  • 简介:利用串级控制实现蒸烘机温度控制的方法,以提高系统对二次干扰的抗干扰能力,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控制质量.

  • 标签: 蒸烘机 串级控制 温度控制 KMM
  • 简介: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确保工程质量不容忽视的环节。通过对砌体结构裂缝形成的分析,提出了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 标签: 砌体结构 裂缝分析 控制措施
  • 简介:基于光线遵从的Fermat原理,从几何学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在单轴晶体中入射的O光线在界面上的双反射,得到了确定光线反射方向的一般公式,并对几种特殊情况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上述结果推得的确定反射光波法线方向的公式,与由电磁波的边界条件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 标签: 单轴晶体 Fermat原理 光线 波法线 反射 几何光学
  • 简介:本文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聚合物试验中,在迭到稳定摩擦值后,这一现象导致摩擦对表面粗糙度不敏感;(2)金属摩擦实验中,存在一最佳表面粗糙度级别,在此级别下,摩擦副的边界摩擦系数最小,耐磨性最好。

  • 标签: 表面粗糙度(Ra值) 摩擦系数 摩擦副 精度 耐磨性 粘接点
  • 简介:本文分析了电缆火灾的成因,利用计算机和温度采集控制模块,提出电缆接头温度检测预警及防爆系统的实现方案.

  • 标签: 电缆接头 温度检测 控制
  • 简介:设计者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否合理,不仅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对零件的制造成本也有很大影响。1993年国家正式实施新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即GB/T131-93《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法法》,取代了1983年的旧标准,由于新旧标准的符号,代号及其标注方法相近,但含义有所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混淆现象,本文对新旧国家标准中表面糙度标注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旧标准的应用进行对比,突出新标准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对生产和设计的促进性。

  • 标签: 表面粗糙度 符号 代号 规定值 标注法 机械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