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宋词坛,福建词人群体显得尤为突出,其人数众多,且优秀词人辈出,但是其词人结构颇为复杂,创作风格迥异,闽地地域色彩并不突出,这种松散性导致了闽地词人作为一个群体而言,影响虽大,但整体成就有限。

  • 标签: 福建词人群 结构 创作风格 地域色彩 松散性
  • 简介:唐代是学的兴盛期,也是茶文化的成熟期,唐代的诗歌在广泛反映社会各方面生活的同时,也历史地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其丰富内容,从而在制、品茶和唐代茶业政策等方面都有了审美化的表现,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唐诗 茶诗 茶事
  • 简介:以婺源有机茶园春茶和夏秋鲜叶为原料,以春茶为对照样本,检测比较春夏秋三种品类茶叶制成的干样、超微粉及片剂在内含成分及成品茶样的变化。结果显示:夏秋鲜叶原料制成超微粉及片剂后,其内含成分中的茶多酚及水浸出物均有所上升,其成品茶样的感官品质更佳。建议采用夏秋为原料制作超微粉及片剂。

  • 标签: 夏秋茶 超微茶粉 片剂
  • 简介:基于2014、2017年度《中国产业发展报告》(茶叶蓝皮书),对云南产业进行SWOT分析,发现:云南产业具有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茶叶种植业优势。在毛茶经济产值,茶叶出口量,科技研发技术,区基础建设等方面处于劣势。拥有政府政策机遇和茶叶出口机遇。内部威胁表现为:标准化、机械化茶园还需建设,还存在较多中低产茶园。外部也存在较严重的市场威胁。发展建议: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及产业链延伸开发,加强内销和外销,促进出口。

  • 标签: 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 云南茶产业 SWOT分析
  • 简介:虽位于"开门七件事"之末,但是它对中国的烹饪文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在推动烹饪文化前进的同时,茶文化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

  • 标签: 中国烹饪文化
  • 简介:闽东茶叶是福建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描写闽东茶叶的诗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全面反映了事活动;二是体现了平民阶层生产、生活的侧面,以及当时文人心态与精神生活等。通过对闽东诗的挖掘,人们将进一步了解闽东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 标签: 闽东 茶诗 茶事 文化底蕴
  • 简介:五代“变家为国”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初帝王对如何让家国稳定长久的传承下去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为此进行了重大的战略改革。本文通过初在振兴文化文学方面的诸多措施,试图勾勒出一个不同于历代的宋代文教走向轨迹,并且说明它形成的深刻原因。

  • 标签: 宋初 变家为国 崇文 读书 科举
  • 简介:对茶叶多糖的提取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为:原料经预处理,经0.20%的纤维素酶在40℃,pH5.0条件下水解4h,再用30倍样品质量的水在80℃,pH6.5条件下浸提3h,过滤,滤液经MWCO100000的超滤膜在50℃,0.4MPa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后用终浓度65%(体积分数)的乙醇沉淀,经脱蛋白干燥,得到多糖制品,产率为3.90g/100g(干重).

  • 标签: 茶多糖 提取工艺 优化
  • 简介:中唐著名诗人顾况是湖州丘司议之婿,因此经常往来湖州。大历年间,顾况与陆羽、皎然等人交往于湖州,《赋》一文当作于此间。由于历代赋存世数量非常之少,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赋的研究不够重视,妨碍了对赋的正确评价。唐代赋,唯有顾况一篇。其《赋》可谓以孤篇横绝全唐者,是历代赋中的传世佳作。《赋》蕴含的茶文化元素与文化审美价值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 标签: 湖州女婿顾况 《茶赋》 茶文化元素 文化审美价值
  • 简介:该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安溪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安溪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也指出了安溪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促进安溪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战略。

  • 标签: 茶叶产业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战略
  • 简介:本文从自然意象、名物意象、色彩意象、听觉类意象、嗅觉和味觉等角度进行分析唐代咏诗在意象选取上丰富多样的特点。这些意象群贴切传神地表现了的形态,表现出文人与相伴时清隽、闲适的心境,进而营造了一种平和宁静、自然淡泊的品茶意境。

  • 标签: 唐代 咏茶诗 意象
  • 简介:《大观论》作为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文章在继承前人对《大观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作者及成书时间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和推论,并重点开展《大观论》的文化意象研究。具体描述蕴含在《大观论》中文化的色彩意象、技艺意象、思辨意象这三大文化意象之中,充分展示了《大观论》的文化价值。

  • 标签: 《大观茶论》 文化意象 色彩 技艺 思辨
  • 简介:该文分析了“桂”品牌价值被市场边缘化的根本原因,结合广西产业的潜在优势与中国品牌的发展趋势,提出从本土文化符号导入“桂”品牌形象塑造、以茶文化旅游带动“桂”品牌文化体验、以绿色消费理念提升“桂”产品形象、拓展电商网络培育潜在消费群体等对策,以实现整体提升“桂”品牌影响力、促进广西产业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景。

  • 标签: “桂学”品牌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自《花间集》始,宴饮乐情被不断地挖掘与开拓,形成了宴饮之“乐”的多种描摹方式。初柳永、晏殊、欧阳修等词人大力创作宴饮词,在继承花间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各自的特色,推动了宴饮乐情的发展。《花间集》的宴饮词之“乐”有三重体验,柳永将其扩展成三种场域,晏殊宴饮词给“乐”添上了悲感,欧阳修则强化了“乐”的当下和直面人生的关系。

  • 标签: 宴饮词 宴饮乐情 《花间集》 柳永 晏殊 欧阳修
  • 简介:以铁观音梗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和酶解技术对其进行分步改性,以SDF粗品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铁观音梗一次挤压膨化工艺条件为:喂料螺杆转动频率为20Hz,挤压膨化机机筒一区温度为120℃、机筒二区温度为100℃、螺杆转动频率40Hz、进料含水量50%,纤维素酶二次水解改性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5%、水解时间4h、料液比为1∶15、水解温度50℃、pH值=5,采用此改性工艺对铁观音梗粉末进行处理,测得SDF粗品含量为4.03%,持水力为6.92g·g-1,膨胀力为3.07mL·g-1,结合脂肪能力为3.89g·g-1,相较于改性前均有大幅度提升。

  • 标签: 铁观音茶梗 挤压膨化 解酶 改性
  • 简介: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或于南宋时亡佚。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进行了评述。

  • 标签: 《东阳记》 亡佚时代 佚文 价值
  • 简介:郑缉之的《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令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东阳记》佚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今人纬毅等辑本之外,尚有《东阳记》佚文数条失辑,当予补辑。

  • 标签: 《东阳记》 亡佚时代 佚文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