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立论》最初发表于1925年《语丝》周刊第35期,后来鲁迅将其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关于它的主题思想,卢今认为,“《立论》不仅讽刺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人生世相,更重要的是,作品对圆滑世故的中庸主义处世哲学及其赖以寄生的社会展开了无情的揭露与嘲弄”。这段话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研究者们的共识,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谈过与此相似的内容,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笔者只想在这里就《立论》的体裁和艺术性问题提两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 标签: 鲁迅 中国先秦寓言 说真话 讽刺作品 文学真实 生活真实
  • 简介: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 标签: 人格 精神 民族英雄 精神自由 奴隶时代
  • 简介:鲁迅重视野史杂说,认为所谓的正史由于受官方意识的影响,历史的真相往往被遮蔽。由于考证是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手段,因此鲁迅在整理古籍以及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考辨史实,反对主观或片面的判断。鲁迅主张治史应以服务于现实为目的,并以破除旧文明、创造新社会的观念为主旨来评判历史的得失。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深厚的史学素养。

  • 标签: 鲁迅 史学观 野史 考辨 史学素养
  • 简介:<正>“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最全面最正确的评价.鲁迅处在黑暗如磐的旧中国,他用他的匕首投枪似的笔,揭露着鞭挞着陈腐的反动的东西,召唤着新生的革命的未来.对于儿童的爱,他正象其他革命家一样,倾注着宝贵的心血.他声称,他做小说的目的,是“利用小说的力量,来改良社会.”他“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 标签: 儿童 鲁迅先生 童话 孩子们 玩具 闰土
  • 简介:全文解读了鲁迅对干宝的评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鲁迅所作的《铸剑》也承继了干宝《三王冢》的复仇主义精神,同时在对生命的观照上,鲁迅和干宝都体现出对人的个体生命的重视。而从审美的角度而言,鲁迅和干宝的作品都有着怪诞的色彩和以鬼事论人世的审美趋向,这也成为了他们精神传承的所在。

  • 标签: 鲁迅 干宝 关系
  • 简介:据即将出版的林非、刘再复《鲁迅传》说,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他的先祖,原是种地的农民,到了后来,不断发家,变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太平天国的革命军踏

  • 标签: 覆盆 全盛时期 刘再复 道房 十九世纪 贵州日报
  • 简介:<正>鲁迅和胡适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功勋卓著,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勇猛地揭露和批判作为封建统治者复辟工具的儒家文化,而成为反封建的先锋战士;他们一个从文学理论上发难五四文学革命,一个从创作实践上奠定新文学的基石,开拓了我国文学以白话为正宗的新文学时期;他们窃异域之火洞明国人、启迪民智,开创了我国翻译文学的新境界;他们互相切磋,共同从事于小说史的研究,从而结束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成为“同是曾开

  • 标签: 胡适 鲁迅 儒家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 新文学
  • 简介:<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他的光辉一生中,共写下了六百五十多篇深刻有力、犀利泼辣的杂文,计一百三十五万多字,汇编在十六个杂文集里。这些杂文,大多是他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匕首”和“投枪”。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充满了彻底的革命精神,概括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一定数量的鲁迅杂文。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教好这些杂文,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经验,都是十分有益的。鲁迅杂文,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构思奇

  • 标签: 鲁迅杂文 教学初探 梁实秋 逻辑性 资本家 修辞手法
  • 简介:石涛撰写的《画语录》是中国历代画论之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所蕴含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理论至今仍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借鉴和应用价值。如"万法归一"的艺术创作规律、"道艺合一"的艺术创作理念、"尊受化识"的艺术创作方法和"借古开今"的艺术创作思路等理论和方法就对图案艺术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价值。在图案艺术教学中应用和实践这些理论和方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

  • 标签: 画语录 图案艺术 艺术创作
  • 简介:鲁迅小说是民国时期社会百态的缩影与写实,其中以小说集〈彷徨〉、〈呐喊〉最为典型,这其中包含的多篇小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以往品读鲁迅小说的读者往往以文学的视角与眼光去欣赏其蕴含的文学价值,其实,鲁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状况,很值得教育研究者深思。

  • 标签: 小说 鲁迅 教育 民国时期 故事情节 价值
  • 简介: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鲁迅 小说 鲁镇 儒家 封建文化
  • 简介:<正>七律《自嘲》,是鲁迅最重要、最著名的诗篇之一,解释和分析的文章也很多。题目“自嘲”,本来是很明白、很清楚的,但近来看到一些注释,却觉得有点不妥,因为由此可能导致对全诗的思想性、艺术性理解不准确、不恰当,感到有必要提出来说一说。有的中学语文教材这样注释;“自嘲”就是自我解嘲。

  • 标签: 鲁迅诗歌 学习札记 眉黛 猩红 鲜血 口红
  • 简介:"复仇"是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而鲁迅对"复仇"的创作也丰富多样。在鲁迅的小说里,"复仇"主要有三种方式:对统治者的复仇;对自我的复仇;对"看客"的复仇。这三种方式又创造性地集中在《铸剑》这一个篇目里。因此,文章就以《铸剑》为样本,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鲁迅的"复仇"方式。

  • 标签: 鲁迅 《铸剑》 “复仇”方式
  • 简介:在上世纪五四时期,汉语言变化极为显著,融入欧化语言的新白话文开始全面取代文言文。鲁迅是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革命家,十分注重新白话文的创作,因此鲁迅作品中的欧化语言极为突出,同时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文章研究的重点是分析鲁迅的欧化句法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提出了鲁迅的欧化语言风格。

  • 标签: 鲁迅作品 白话文 欧化语言
  • 简介:任何一个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必然充当多种、多重社会角色。社会就是由个体人的多种、多重社会角色组织起来的。个体的人在充当社会角色时,有时是支配者,有时是被支配者;充当支配者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充当被支配者的时候,他服从别人强加给他的意志。当个体的人充当支配者角色时,他是权威的拥有者;充当被支配者角色时,他是受

  • 标签: 社会角色 非理性权威 鲁迅 社会生活 意志 个体人
  • 简介:鲁迅先生早期的翻译与写作关系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目的相同;内容相关;翻译与写作都是作为革新与改造国民思想的手段。

  • 标签: 鲁迅 写作 翻译
  • 简介:刚来厦门大学时,我和很多同学一样,专门看了学校的历史,得知厦大于一九五二年创设了鲁迅纪念室,后与鲁迅文物陈列室合并,成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实地参观却是最近的事。本以为只是一次对鲁迅先生生平的了解之旅,没想到还是一次超乎预料的学习之旅。

  • 标签: 学习过程 《鲁迅全集》 许广平 藤野严九郎 授课时间 二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