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课堂教学是一缕阳光,她照亮了孩子的一颗心,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孩子的心田,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孩子的心中萌芽,是一剂可口的良药,她会使朽木逢春催发新芽,是一片冰心,她传递人性、唤醒良知。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课堂要有书卷气,也要有翰墨香。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而然地包融其中。他们的思想得到自由,思维得到自由,是人世间最美的花朵。孩子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课堂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乐园。

  • 标签: 〔〕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过 程享受快乐
  • 简介:〔摘要〕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三步走”模式,重视对学生基本文学素养的培养,形成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习语文,是形成文学素养的基础。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是形成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生活体验中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是形成文学素养的源泉。

  • 标签: 〔〕语文教学文学素养阅
  • 作者: 朱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古人也说:“授人与鱼,不若授人与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师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作者: 向永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语感和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积累我国的文化精髓,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 标签: 〔〕初中语文学生学习能 力培养
  • 简介: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小学学困生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如果忽视了对语文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推卸学校的责任,就无异于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不合格产品,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如何转化学困生,成为摆在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在此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 标签: 语文学困生成因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学科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德育资源,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在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 标签: 〔〕教育德育渗透语文教 学课程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记日记的良好习惯,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背诵的良好习惯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

  • 标签: 〔〕习惯读笔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维莉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2-1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学作文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是当前小学生写作时候的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从多个方面作一浅谈。

  • 标签: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 简介:〔摘要〕思辨能力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应具备思辨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和素质。本文通过英美文学课的改革,将文学课与学生思辨能力结合在一起,尝试构建我国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与理论框架。

  • 标签: 〔〕思辨能力英美文学人文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