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新时代“00”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五四精神富有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通过调查发现,当前“00”青年对高校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教育主体、形式、内容有更高要求,需要从明确教育主体的多样性、提高教育形式的丰富性、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高校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实现路径。

  • 标签: 五四精神 新时代 “00后”青年
  • 简介: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用了毕生的精力,从事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事业,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曲于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够,在革命过程中,始终也没有放弃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从而导致了

  • 标签: 孙中山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统战思想 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4月15日晴五四广场位于青岛市中心。远远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那个火炬似的红色雕塑,雕塑上大下小,呈螺旋型,被命名为“五月的风”。

  • 标签: 广场 五四 市中心 雕塑
  • 简介:《小巷深处》1956年在《萌芽》第10期发表引起轰动,这部作品即使今天读来也让人回味无尽。作者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曾沦为妓女的徐文霞身上,她挣脱命运缰绳之束缚,获得重生与自由,同时作者也将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世界,激活人们对美与善的呼唤,描绘出一幅至情至性的人间图画。

  • 标签: 《小巷深处》 问题小说 “五四” 五四文学 营养 汲取
  • 简介:<正>《女神》是郭沫若同志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五四时期一部最优秀的诗集。它创作于1918年至1921年,出版于1921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女神》的创作时期正是惊天动地的五四时期。《女神》对旧社会的一切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充满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同时也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向往新的中国,并号召人们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创造、斗争。这种五四的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和诗歌形式上的解放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标签: “女神” 《女神》 “五四”精神 革命浪漫主义 静人 十月革命
  • 简介: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强调,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 标签: “五四” 总书记 中国政法大学 理想信念 当代青年 习近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世纪中叶中国在外力压迫下对外开放以来,能够接触到外部世界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读书人,无不痛感于中国的贫弱,以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心态,寻求着古老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我们迄今仍然走在这条路上。

  • 标签: 五四运动 教育学史 文化制度 价值观念 文化冲突
  • 简介:<正>五四时期的“道德革命”,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的特定产物。它和“文学革命”一起,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然而,颇为奇怪的是,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的胡适,虽高扬“文学革命”(如1918年4月)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却从未直接提过“道德革命”的口号。尽管胡适确曾尖锐地批判过封建礼教和宗法伦理,提倡国民人格的变革和人生观的更新,对抗新保守主义(梁漱溟、张君励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复归论”,但反对将“道德革命”和“社会根本改造”相联系,力图将“道德革命”纳入他的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思想轨道,这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领袖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说明,面临五四时期新旧道德的激烈冲突,胡适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心态和思想倾向,从一重要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追求,值得我们作些剖析和反省。

  • 标签: 道德革命 胡适与五四 实验主义 健全的个人主义 五四时期 李大钊
  • 简介:“新音乐”,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现象,它作为中国现代文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开端在本世纪初,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已给“新音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没有得到充分展开。“新音乐”理论的形成,则得益于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从此失去了

  • 标签: 新音乐 新文化运动 音乐美学 五四 中国音乐 旧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中考预测】五四运动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历来是中考的重点。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人物、导火线、口号、性质、意义及五四精神。题型多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为主。

  • 标签: 运动 材料分析 中考 选择题
  • 简介:如何认识和评价“五四”,始终是八十年来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关注点。困而对八十年来“五四”观的梳理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在揭示“五四”观历史延伸脉络的同时,意在对八十年来的“五四”观给予深刻的反思。

  • 标签: “五四”观 新文化运动 启蒙 革命
  • 简介:五四运动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历来是中考的重点,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人物、导火线、口号、性质、意义及五四精神,题型多以选择题、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 标签: 运动 选择题 中考
  • 简介: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自身语言系统的诗歌形式规范,特别是诗歌格律的产生和流变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词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在1919 年的“诗体大解放”时期,不少诗人、诗论家对诗律价值的认识产生了分歧,诗律价值在这一时期存在着强烈的反复状况。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古典诗歌在格律方面的流变特别是因格律而一家独大的五言诗,以及五四以后在论争中前进发展的新诗格律来阐释说明诗歌的格调声律音韵乃为诗歌不可或缺的部分。

  • 标签: 古典诗歌 格律 现代新诗
  • 简介: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其文学观在"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

  • 标签: 叶圣陶 五四时期 文学观
  • 简介:五四"问题小说"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为人生"派小说的一种.鉴于有些论者对它的评介不够明确,易于引起人们的误解,本文通过对部分"问题小说"及其作者的创作经验,重新加以考察辨析,力求弄清"问题"二字的实质所在,同时还对"问题小说"的产生背景作了简要描述.

  • 标签: 问题小说 五四 作者 时代 特定 创作经验
  • 简介:(一)被捕人数:“五四”运动爆发当天被捕的人数,当时的报界未能报道出确切的数字,5月5日北京《晨报》称10人,天津《益世报》称19人,上海《民国日报》称20余人。北京学生“五四”当天发给上海《申报》馆等团体的快邮代电中,也未报出确数,只称“逮捕学生十余人”。到5月6日,《晨报》始载:被捕学生之人数,确为32人,其中北京大学20人,高等师范8人,工业学校2人,中国大学1人,文汇大学1人。并列出了北大和高师28名学生的名单。这在当时,是关于“五四”被捕人数和人名最详细的记载。1919年8月出版的《青岛潮》一书,收录了《晨报》这一报道,并补充了《晨报》未详的其他4人的姓名。因此,史家在述及“五四”被捕人数和人名时普遍引用《青岛潮》,认乃“五四”被捕的32人,全系学生。这是通行的说法。但是“五四”被捕学生之一的许德珩,在其回忆录中,一直坚持被捕者只有31

  • 标签: 《晨报》 《民国日报》 《申报》 益世报 工业学校 名时
  • 简介: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这种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新世纪新阶段,触摸历史、走近五四,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五四 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