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提高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锻炼学生操作技能为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为目标,本文从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实验综合能力、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平台、改革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就业时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 标签: 发酵工程实验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改革与探索
  • 简介:为了探讨海南发酵罗非鱼细菌群体结构多样性,本文采用HiSeq测序平台,对发酵罗非鱼中细菌16SDNA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罗非鱼样品中细菌组成较为丰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在发酵鱼样本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为约33%;其次为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16%,这两个菌属是发酵罗非鱼的主要优势种群.变形杆菌属(Proteus)所占比例约为10%,摩根菌属(Morganella)所占比例约为8%,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所占比例约为8%,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所占比例约为4%,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_norank)所占比例约为2%.另外,样品中也检出少量有潜在危害的链球菌属等致病菌.

  • 标签: 发酵 罗非鱼 微生物多样性
  • 简介:对自行分离的产漆酶真菌菌株Z7,以稻草粉作为碳源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使用DesignExpert8.0.5进行实验设计,首先用PB法筛选出3个主要因子:(NH4)2SO4(氮源)用量、pH、接种量。设计最陡爬坡实验获得各因素的中心值:接种量5%、氮源用量0.15g·L-1、pH5。运用BBD设计进行优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获得三个因子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5.53%、氮源用量0.1725g·L-1、pH5.31,其余因子为温度28℃、装液量50mL、摇床转速150r·min-1、培养时间168h,此时漆酶酶活为801.364U·mL-1。经验证实验证明该最优水平组合可行。

  • 标签: 漆酶 黄原孢毛平革菌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是涵盖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发酵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课程。同时为了给企业输送高技能专业人才,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零距离对接,本文结合本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对《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首先简述了《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加强《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作用。

  • 标签: 《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策略
  • 简介:发酵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如何提升其教学效果一直是教研工作者不断改进的地方。"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发酵工程的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冲击。文章将发酵工程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促进发酵工程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发酵工程 互联网+ 教学改革
  • 简介:灵芝椰奶酒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灵芝椰奶酒的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测量pH值、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总SO_2含量、干物质的含量、灵芝三萜含量、苦味等指标,研究发酵温度(20℃,25℃,自然温度)和灵芝含量(0,3,7,11g/kg)对灵芝椰奶酒品质的影响.其中有害物质甲醇和总SO_2含量越低效果越好,有益成分灵芝三萜和干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pH值、酒精度、残糖量和苦味适量效果较好.结果显示:所有发酵温度处理的各项指标也符合标准,效果由佳到差处理顺序为25℃〉20℃〉自然温度;所有灵芝处理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效果由佳到差处理顺序为7〉11〉3〉0g/kg.因此,灵芝椰奶酒的制作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5℃和灵芝含量7g/kg.本实验为酿造优质灵芝椰奶酒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椰子 灵芝 发酵温度 品质
  • 简介:食品发酵工艺学是指导食品专业学生掌握发酵食品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针对食品发酵工艺学的教学现状和问题,探索如何在其理论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为食品发酵工艺学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食品发酵工艺学 教学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
  • 简介:指纹鉴定、DNA检验、线索串联、案情推演、证词调查、嫌疑人锁定、真凶抓捕……这些在侦探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也是现实中刑侦调查的真实写照。

  • 标签: 刑侦技术 DNA检验 指纹鉴定 嫌疑人 关键词 调查
  • 简介:我们一般说的“纳米技术”是指通过将物质控制在纳米级别而对材料、设备和功能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合成、操纵和应用。这些新颖而精确到原子程度的精密结构(如碳纳米管或检查人体内部的极小器械)预示着一场难以想象的新技术革命。

  • 标签: 纳米技术 新技术革命 物质控制 功能系统 碳纳米管 纳米级
  • 简介:在20世纪,人们发现构成某种生物所需的所有信息都能在该生物的每一个细胞中找到,只需用4个字母的代码就能写出这些信息(DNA分子),于是这项发现引出一个自然的结论:可以人为修改这些信息从而产生具有特定素质的新物种,或者用来治疗某些遗传疾病。但是,直到近年来才开发出实现这些目标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已经产出了一些产品,例如已经在市场上广泛销售同时又引发了食品安全和其他问题的转基因食品。

  • 标签: 生物技术 DNA分子 转基因食品 20世纪 遗传疾病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当前,做好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益。本文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题,进行相关的策略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
  • 简介: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颁布的新版学生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涵盖赋能学习者、数字化公民、知识建构者、创新设计者、计算思维者、创意沟通者、全球合作者七个能力维度。对比分析1998年、2007年和2016年三个版本学生标准,发现新版标准的指导思想与核心内容既与之前两个标准一脉相承,又结合时代发展有所拓展与更新,其从学习使用技术到使用技术学习,再到利用技术变革学习的理念与思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 标签: ISTE 学生标准 变革学习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用技术课程已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技术素养也成了通用技术课程的首要目标。那么通用技术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整合也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 标签: 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6年底,美国宇航局宣布正在研制一种可为在轨运行卫星提供燃料的新型航天器,简称“Restore-L”。这让原本存在于乖斗幻小说中的飞船太空加油的场景,有望走进现实。

  • 标签: 太空 新技术 美国宇航局 航天器 卫星 飞船
  • 简介:通用技术课是高中课程中信息技术之外的,能够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课程。通用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通过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 标签: 通用技术 教学感悟 高中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借助传统和数字化测量手段,尝试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等活动对磁流体密封技术、磁流体发电技术及磁流体推进技术进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探究效果.

  • 标签: 磁流体密封 磁流体发电 磁流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