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人愿意以18元/斤的价格,出卖自己未来若干年的‘使用权’。”考研失败后,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毕业生熊博文在某网络论坛发帖,他说此举并非炒作,自己连日参加人才招聘会,未能求职成功。

  • 标签: 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 网络论坛 使用权 毕业生 招聘会
  • 简介:北京市统计局和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27:1,超出国际平均水平5倍。按照目前北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一家人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买到一套期房。

  • 标签: 新闻 房地产交易 北京市 数据显示 管理网 统计局
  • 简介:关于未来的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局势,也有智库专家认为201T年的“黑天鹅”将频频出现在东北亚;而朝鲜半岛本身很有可能成为“天鹅湖”。

  • 标签: 解析 朝鲜半岛 东北亚 黑天鹅
  • 简介: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直观展现事实真相,让读者感觉如“亲眼所见”一般。如何实现读者与新闻人物的“面对面”交流,让读者“亲临现场”感受事件发生的进程?使用直接引语,让新闻人物开口说话,恰到好处地运用新闻人物的话语,

  • 标签: 直接引语 用事实说话 妙用 陈述 新闻人物 “面对面”
  • 简介:春光四月,山花烂漫。笔者来到怀柔区青龙峡旅游度假区采访,站在景区大坝上眺望,青龙峡的美景尽收眼底。静静流淌的溪水上,游人正在划船、撑竹伐。峡谷两侧山势雄伟,植被青翠欲滴,让人心旷神怡。

  • 标签: 峡谷 山水 旅游度假区 青龙峡 怀柔区 美景
  • 简介:1.北京大学:理科实力最雄厚,部分文科实力称雄,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综合性大学第一位。2.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第一高校,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学科处于第一位。3.清华大学:工科第一,工科实力远超其他岛校。管理、生物学等也处于领先地位。

  • 标签: 北京大学 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性大学 新闻传播 清华大学
  • 简介:图片编辑的工作可用一话概括:"找到合适的照片放在需要的位置"。而现在报纸、杂志和网站,设置图片编辑职位的媒体已经很少了,大部分时候图片编辑的工作已经被美术编辑、文字编辑和记者所代劳。

  • 标签: 美学标准 传播规律 平衡 图片编辑 美术编辑 文字编辑
  • 简介:在去年结束的第六届河北省报纸质量综合检查评比活动中,编校质量审查组分别从文字、语法、常识、逻辑以及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等方面,对88家参评报纸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评委的一致看法是:本届编校质量明显好于上届,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 标签: 编校质量 河北省 质量现状 报业 报纸质量 质量审查
  • 简介: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和宋子良从美国写信给庆龄,这也是她与庆龄之间的最后一封通信。1950年1月13日,美龄抵达台北。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再未相聚。最早离开中国大陆的是大姐蔼龄。1944年7月9日,她和美龄同机前往巴西治疗荨麻疹。庆龄到机场送行。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别。9月蔼龄从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国。

  • 标签: 宋子良 宋美龄 宋家 家国 三姐妹 宋子文
  • 简介: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发布新闻,第一时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入注意。所谓“第一时发布新闻”并不新鲜,业界和学界对此实践及研究颇多,而“第一时发表评论”与“本报评论记者”的署名方式确是新鲜事物。

  • 标签: 《嘉兴日报》 评论 时间 记者 时评 栏目名称
  • 简介:沈阳地铁报《地铁第一时》创刊5年来实现了效益、口碑的双丰收,在报媒寒冬中逆势崛起,其创意一版作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版面,充分体现了报纸特色和定位,对增加受众黏合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地铁第一时间》 创意一版 设计 内容 特点分析
  • 简介: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学说是对传统的工具主义媒介观的一种批判,隐含了一个“主体性”的思维立场。在这个“交互主体”的视域中,麦克卢汉对人与媒介的关系作出了“人学”意义上的全新理解。

  • 标签: 麦克卢汉 冷媒介 热媒介 现象学 主体间性
  • 简介:怎样才能让你写的新闻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他有欲罢不能的感觉?除了新闻本身的吸引力外,就要看导语写得如何了。“立片言以居要”,古人的这句话恰好形象地比喻了导语对于新闻的巨大作用。

  • 标签: 导语 北京奥运 媒体报道 读者 开幕式 国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创办初期的《循环日报》,其版面设置并不固定。一是临时性的栏目设置较多,二是与同期香港其它华文报纸相比,明显偏重新闻版面。1875年以后,《循环日报》版面才基本固定在"选录京报"、"羊城新闻"和"中外新闻"等栏目,且新闻版面整体上相对缩小,由初期的新闻版面约占总版面的45%左右下降至30%左右。较为强烈的正统意识以及比较重视新闻和言论是《循环日报》在版面设置上有别于同期其它香港诸华文报纸的两个主要特征。不过,从版面总体来看,《循环日报》主要还是一份以刊登各类告白为主的报纸,因此,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循环日报》以政论为主的看法不太确切。《循环日报》之版面设置基本沿袭了《香港中外新报》所创立的"香港版"模式,但同时也受到以上海《申报》为主要代表的"上海版"模式的影响。《循环日报》在"中外新闻"栏内首置"论说"、并大体维持每天1篇"论说"的做法,主要是吸取和借鉴上海《申报》的结果,并非《循环日报》首创。

  • 标签: 《循环日报》 《申报》 “香港版” “上海版”
  • 简介:奥运赛后第一时现场采访的内容由记者的提问和选手的回答两部分构成。其中,选手的回答是现场采访报道的主体内容.是提问的目标所在.记者——运动员——观众之间形成一个有磁力的信息场.成为奥运转播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标签: 奥运选手 答记者问 时间 个性 情感 现场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