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公众的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增强,遇到侵犯自身利益的事。在与媒体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往往要拿起法律武器,与媒体对簿公堂。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进入新世纪的6年多来。全国就发生了3000余件新闻官司。涉及报道、广告、发行、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值得媒体注意的是,这些官司有近80%是以媒体的败诉而结案的。如北京在2004年发生的15起新闻官司中。只有一件是媒体胜诉。媒体败诉之后,

  • 标签: 新闻侵权 新闻官司 法律武器 法制社会 维权意识 自身利益
  • 简介:本文从现今娱乐新闻侵权案例出发,探讨了娱乐新闻报道应遵循的规范尺度,着重分析了娱乐新闻报道侵犯明星的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权利的具体表现.文章分析了娱乐新闻侵权的危害,防范娱乐新闻侵权可以采取的对策。

  • 标签: 娱乐新闻 侵权 名誉权 隐私权 肖像权
  • 简介:进行新闻侵权中的“正当防卫”,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采取措施,避免新闻浸权的发生。显而易见,主动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是“正当防卫”的首要选择,是积极的“正当防卫”,这就要注意使新闻传播行为与新闻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无关。二是一旦发生了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应积极适应法律的有关规定,用正当的抗辩事由对抗新闻侵权的诉讼请求。如果法庭确认这种抗辩事由成立,新闻媒体就会被免除侵权责任,其报道行为就是正当的新闻报道,受到法

  • 标签: 新闻侵权 新闻报道 新闻媒体 责任豁免 抗辩事由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新闻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闻媒体在强化舆论监督、推进社会民主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同时,在新闻报道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客观、不真实、涉及他人隐私的报道,这些新闻报道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导致新闻侵权、矛盾冲突、法律纠纷等屡屡发生,降低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应深入分析新闻侵权问题及成因,探究解决新闻侵权问题的方法措施。

  • 标签: 新闻侵权 新闻报道 新闻工作者 舆论监督 新闻从业者 新闻法
  • 简介:近年来,名誉侵权问题对于新闻一线的采编人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困扰,笔者试从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媒体如何避免名誉侵权作一探讨。

  • 标签: 名誉侵权 新闻报道 采编人员 侵权问题 媒体
  • 简介:去年10月11日晚中央一套社会经纬栏目播放了一期引人关注的节目,详细介绍了前段时间E龙西祠网站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大红案件'.网名'大跃进'的俞XX在西祠BBS上对网名'红颜静'的张X进行谩骂、侮辱.'红颜静'一纸诉状把'大跃进'告上了法庭,从而引发了全国首例网络名誉侵权案件.经过1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公开审理,此案以'大跃进'的败诉,在法律上暂时告一段落.然而,作为一名新闻相关专业人员,笔者在看罢此案的全程报道后,对此案却有了更深的忧虑.

  • 标签: 新闻侵害隐私权 新闻侵权 公民隐私权 委托代理人 名誉侵权 名誉权案件
  • 简介:陈家花在50年租赁这三亩地上的钱,外加建房装修,总共约435万。其中租赁款打到宋创公司账上。而根据宋创公司的说法,这些钱已经村委会转给村民。几年前,北京宋庄画家村曾风波不断,画家们的小产权房引发纠纷,一些阿家搬出宋庄。临近2014年年底,拆迁腾起的灰尘再次笼罩在宋庄上空。

  • 标签: 画家 纠纷 村委会 租赁
  • 简介:客观地看。容易引发失实纠纷的批评报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报道的基本事实失实,第二种是报道中所作的结论或发表的评论违背了基本事实或与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相符合,第三种是报道的内容或采访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报道对象的法定权利。而究其主观原因,批评报道引发失实纠纷则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工作方法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 标签: 批评报道 纠纷 职业道德修养 基本事实 法律规定 法定权利
  • 简介:在美国的新闻侵权案件中,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予以救济的最主要、最常见的手段。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对当下我国大量涌现的新闻侵权案件的处理有些许借鉴意义。

  • 标签: 新闻侵权案件 损害赔偿 美国 受害人 赔偿数额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与网络相关的版权问题越来越突出,现行版权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网络版权立法现状,对其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剖析,最后,针对我国网络版权侵权问题,提出应完善网络相关权利保护条例、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强化法制教育建设等建议。

  • 标签: 网络版权 版权法 侵权
  • 简介:出版社因未退稿被判赔作者戴某因向复旦大学出版社投稿6个月之后,既没收到采用稿件的通知.也没收到退回的稿件,将出版社诉至法院,要求出版社依据国家版权局《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的相关规定退还作品的打印稿,并支付经济补偿费等8000余元。2008年1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判令复旦大学出版社向戴某返还其作品的打印稿,如不能返还则应折价赔偿相应制作费120元,并赔偿其经济损失3000元。

  • 标签: 版权纠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文字作品 折价赔偿 国家版权局
  • 简介:我国新闻侵权诉讼中广泛存在法官"造法"的现象,表现为在具体案件中,法官扩充或者限制媒体权利、法官设定举证规则、超出法律规定制定司法解释。法官"造法"的正功能是:填补我国新闻立法缺失造成的法律空白;渐进式、试错式的法官"造法"为新闻立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但新闻侵权诉讼中的法官"造法"在具体案例中也造成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威胁到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

  • 标签: 法官“造法” 新闻侵权诉讼 新闻立法
  • 简介:博客服务商在博客名誉侵权行为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宜基于自然理性,首先应该遵从法律理性。法律理性强调博客服务商在博客侵权环节链中的特殊地位,体现法律正义精神,服务商应承担较为苛刻的注意义务。因为博客监管的条件限制因素而减让服务商的法律责任,不利于法律引导博客传播秩序。博客服务商承担责任的限度应以满足“应当意味着能够”基本法则为宜,区别对待博客服务商在侮辱和诽谤两种不同侵权方式中的合理注意义务。

  • 标签: 博客侵权 法律责任 自然理性 法律理性 注意义务
  • 简介:基本情况上世纪90年代末,法院开始受理涉及网络的著作权案件,至今已近10年。10年前,此类案件数量很少,类型单一,争议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对数字化的作品是否保护、著作权法可否适用于网络环境等基础问题上。随着2001年10月《著作权法》的修订,以及2006年5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公布施行,尤其是近几年来,涉及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迅速增长且全面开花,已成为法院著作权纠纷案件审判、甚至可以说是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著作权纠纷 网络环境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著作权法》 责任 案件审判
  • 简介:新闻媒体进行报道时.应根据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和道德标准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符合公众兴趣.并且在主观上应该出于善意和诚意.报道个人隐私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无中生有。

  • 标签: 犯罪新闻报道 隐私权 纠纷 个人隐私 公众兴趣 道德标准
  • 简介:我国进入经济政治的转型期,关于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积极作用的讨论,也成为社会热点。其中,笔者认为,媒体报道的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概念内涵的关系,是在新闻理论争鸣和实践操作中易产生困惑的矛盾之一。

  • 标签: 法律真实 新闻真实 名誉侵权 开国将军 作者 轶事
  • 简介:全民直播时代来临,日用户逾2000万人"不要送东西了,你们有钱还不如去买零食吃……"手机屏幕上,中国女子游泳队运动员傅园慧看着粉丝送的"游艇""跑车"等虚拟礼物不断刷屏时说。原来,"洪荒少女"在奥运期间做客某直播平台,与粉丝互动,截至直播结束,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人。不只是傅园慧,张继科、宁泽涛、秦凯、何姿等奥运明星们也参与了奥运系列直播。奥运明星直播让在线直播又火了一把,相关直播平台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 标签: 奥运明星 同时在线人数 奥运系列 在线直播 中国女子 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