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屈光状态偏差的原因,为Nomogram值的个性化设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SMILE且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的近视患者200例(400眼)。收集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SE)、术前平均角膜曲率(Km)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SE等数据。根据术前SE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中度近视组(>-6.00~<-3.00 D)、高度近视组(≤-6.00 D);根据术前Km分为低曲率组(≤42 D)、中曲率组(>42~<45 D)、高曲率组(≥45 D)。手术前后SE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患者不同眼别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主视眼不同时间段各SE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周SE与Km、Nomogram值、术前SE呈负相关(r=-0.115,P=0.029;r=-0.174,P=0.014;r=-0.170,P=0.016);术后1个月SE与Nomogram值、年龄、术前SE呈负相关(r=-0.225,P=0.002;r=-0.148,P=0.046;r=-0.203,P=0.006),术后3个月SE与Nomogram值(r=-0.338,P=0.002)、术前SE(r=-0.336,P=0.002)呈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示Km(B=-0.033,P=0.047)、术前SE(B=-0.037,P=0.017)是术后1周SE的影响因素;年龄(B=-0.013,P=0.022)、Nomogram值(B=-0.564,P=0.001)是术后1个月SE的影响因素;术前SE是术后3个月SE的影响因素(B=-0.070,P=0.001)。低、中、高度近视组间术后1周(H=6.007,P=0.05)、术后1个月(H=6.236,P=0.044)、术后3个月(H=6.051,P=0.004)的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右眼别间术后1周(Z=-3.327,P=0.001)、术后1个月(Z=-3.130,P=0.002)的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大及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状态越趋向于近视,呈欠矫现象;年龄越小及低度近视患者术后屈光状态越趋向于远视,呈过矫现象。年龄、术前SE是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在手术设计时应根据影响因素个体化设定Nomogram值以达最大手术疗效。

  • 标签: Nomogram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屈光不正 屈光度偏差 角膜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目前主流的角膜屈光手术之一,尽管手术成功率高,但术后仍会出现过矫、欠矫和屈光回退等问题,影响术后视力。随着SMILE的日益普及,一些患者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增效手术。现笔者就SMILE术后增效手术的种类、优缺点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增效手术 表层切削手术 VisuMax Circle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厚度的改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120例(240眼)行SMILE且完成1年随访的低、中、高度近视患者,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角膜顶点和直径2 mm、6 mm同心圆上的角膜厚度,比较术后相邻时间点同一区域及同一时间点不同区域角膜厚度的变化(△CT)。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组患者术后1 d至1周角膜不同区域△CT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至1个月角膜变薄(P<0.05);术后1个月至3个月角膜各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P<0.05);术后3个月至1年,不同区域△CT均为正值且逐渐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至1年角膜增厚均呈现递减趋势,且中央增厚较周边明显。3组之间比较,顶点、2 mm同心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 mm同心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中央区厚度(顶点、2 mm圆)增加量与等效球镜度(SE)、切削深度(AD)呈正相关(r=0.73,P<0.001;r=0.38,P<0.001),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RBT)呈负相关(r=-0.27,P=0.01)。高度近视组中央区厚度(顶点和2 mm圆)增加量与眼压(IOP)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SMILE术后角膜厚度逐渐增加,3个月时基本稳定,且中央增厚较周边明显,近视度数越高增厚越明显。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厚度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近视术后早期的生物力学变化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单纯SMILE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和散光患者25例44眼,依据术眼术前Pentacam HR中Belin图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图情况分为SMILE组和SMILE-CXL组。SMILE组为Belin图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图正常者,接受单纯SMILE手术,共13例22眼;Belin图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图为黄或红色且Corvis生物力学指数、角膜地形图联合生物力学指数<0.3者(除外圆锥角膜)接受SMILE联合CXL手术,为SMILE-CXL组,共12例22眼。2个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综合验光仪测定术前和术后6个月2个组术眼屈光度变化,包括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SE);采用Corvis ST测定2个组术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比较2个组术眼术后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其中安全性指数为术后平均BCVA值/术前平均BCVA值,有效性指数为术后平均UCVA值/术前平均BCVA值。结果术后6个月,2个组的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且≥1.0,2个组术眼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SE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眼术后6个月第2次压平时间、最大压陷时间顶点和2 mm位置之间的形变幅度比值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CXL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的变化幅度值小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36);术后6个月,2个组术眼最大压陷深度、第1次压平速度、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综合半径较术前均明显增加,最大压陷时角膜反向曲率半径、第1次压平长度、第2次压平长度、水平方向Ambrôsio相关厚度、角膜硬度参数、生物力学校正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上述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LE联合CXL手术术后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与SMILE接近。SMILESMILE联合CXL手术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强度均下降,但SMILE联合CXL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SMILE手术。

  • 标签: 生物测量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胶原交联术 角膜生物力学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无损伤。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43例(86眼)近视者,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8~45(32.12±8.11)岁。屈光状态为球镜-0.50 D~-10.0 D,柱镜-1.0 D以内。按照术前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为-0.75 D~-3.00 D,21眼;中度近视组为-3.25 D~-6.00 D,43眼;高度近视组为-6.25 D~-10.00 D,22眼。分别统计各组术前及术后各参数。结果3组术后视力均逐渐恢复;术后1个月,全部术眼UCVA均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F=1.359,P=0.273)。比较低、中、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1°、3°及5°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高度近视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63%及95%双曲线椭圆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6、3.178,P=0.001、0.026)。结论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均未造成黄斑功能损伤。高度近视SMILE术后黄斑注视稳定性增加。

  • 标签: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 近视 功能,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视觉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2-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SMILE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46例,年龄18~36岁,均选择右眼数据用于统计。采用欧卡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术眼在4 mm和7 mm瞳孔直径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和斯特列尔比(SR)变化。采用主观质量问卷评估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手术前后视力、屈光度、MTF及SR值等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MILE术后3个月视觉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SMILE术后裸眼视力及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明显改善(F=210.976,P<0.001;F=144.129,P<0.001)。SMILE术后3个月,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数分别为0.97±0.11、1.00±0.06,SE在±0.5 D内的患者占100%。SMILE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4 mm及7 mm瞳孔直径下SR、MTF、MTF cutof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m瞳孔直径(明视环境)下各空间频率下MTF、MTF cutoff、SR先降后升,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7 mm瞳孔直径(暗视环境)下,MTF cutoff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MTF、SR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暗视环境下,年龄、术前暗瞳大小为SR及空间频率20、25、30 c/d MTF的影响因素(B年龄=-0.440、-0.409、-0.404、-0.389,均P<0.05;B暗瞳=-0.404、-0.333、-0.371、-0.368,均P<0.05),年龄为MTF cutoff及空间频率5、10、15 c/d MTF的影响因素(B=-0.522,P=0.003;B=-0.403,P=0.008;B=-0.409,P=0.008;B=-0.416,P=0.004)。术前暗瞳大小为夜视力、眩光光晕得分的影响因素(B=-0.370,P=0.020;B=-0.417,P=0.013)。结论:SMILE术后早期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较术前有所降低,暗环境下视觉质量与术前暗瞳大小及年龄呈负相关。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视觉质量 瞳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SCHWIND Amaris1050平台和Wavelight EX500平台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单纯近视矫正术后的实际光学区大小、非球面性和高阶像差。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行近视手术矫正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和平台分为SMILE组、Amaris1050组和EX500组;收集患者术后1、3个月光学区直径、Q值、高阶像差等数据,利用Topolyzer术后切线曲率图(切线法)和Pentacam术前、术后切线曲率差异图(切线差异法)测量光学区直径。3组间光学区大小、Q值、高阶像差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2种方法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纳入91例(113眼),其中SMILE组42眼,Amaris1050组25眼,EX500组46眼。术后3个月,切线法和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直径SMILE组大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均P<0.001),分别为(6.90±0.12)mm和(5.17±0.15)mm,(6.58±0.19)mm和(5.00±0.10)mm,(6.56±0.16)mm和(4.86±0.15)mm;Amaris1050组切线差异法所测光学区大于EX500组(P=0.003)。3组切线法光学区测量值大于切线差异法(t=64.836、34.146、63.927,均P<0.001);角膜中央5、6 mm范围Q值,SMILE组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5 mm:P=0.017、0.013;6 mm:P=0.004、0.005),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 mm瞳孔直径下,SMILE组球差小于Amaris1050组和EX500组(P=0.004、0.017),Amaris1050组和EX5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SMILE术后实际光学区大于FS-LASIK,非球面形态优于FS-LASIK,引入球差更少;再者,SMILE和Amaris1050平台切削深度接近,大于EX500,消耗更多角膜组织。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Amaris1050 EX500 光学区 非球面性 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眼压(IOP)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眼前节参数变化与IOP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6—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患者141例(258眼)的资料。根据剩余基质床厚度(RST)分为3组,分别为A组(280 μm<RST≤320 μm)、B组(320 μm<RST≤360 μm)、C组(RST>360 μm)。采用Pentacam测量眼前节形态参数,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IOP,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参数的变化。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除前房角(ACA)外,各组术后CCT、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等眼前节形态学参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第一压平时间(A1T)、角膜硬度参数(SP-A1)降低,变形幅度(DA)、峰距(PD)、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增加;组间比较A组中△A1T、第一压平速率的变化量(△A1V)、△DA及△PD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OP与|SE|、术前IOP、△CCT、△ACD、△ACV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CA无相关性(P>0.05);A组中△ACD、△ACV与△A1T、△SP-A1、△ARTh呈正相关,与△DA呈负相关(P<0.05);3组分别建立△IOP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而得出术后IOP的校正方程:A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572×IOP术前+15.759×△ACD-2.401(调整后R2=0.55,P<0.001);B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471×IOP术前+0.54×SE-1.099×△CV-3.551(调整后R2=0.50,P<0.001);C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553×IOP术前+0.304×SE-4.013(调整后R2=0.38,P<0.001)。结论:SMILE术后ACD、ACV变化与△IOP呈正相关关系,RST在280~320 μm范围时,IOP的测量需要考虑前房参数变化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压测量 剩余基质床厚度 眼前节参数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非随机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南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矫正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 386例(8 600眼),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视觉质量的研究。结果:术中244眼(2.84%)发生并发症,其中负压吸引环脱失12眼(0.14%),不透明气泡层(OBL)154眼(1.80%),微切口出血25眼(0.29%),寻找角膜基质透镜困难1眼(0.01%),非计划分离透镜33眼(0.38%),透镜残留4眼(0.04%),切口撕裂13眼(0.15%),扫描黑区2眼(0.02%)。术后并发症17眼(0.20%),其中早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8眼(0.09%),术后中期免疫性角膜炎9眼(0.10%)。术后3个月后过矫>0.75 D者26眼(0.30%),欠矫>0.75 D者1眼(0.01%);术后需二次增效手术者1眼(0.01%)。术后视觉质量异常主要为术后初期雾视、眩光、光晕,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99.30%的患者对手术的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SMILE治疗近视并发症少,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并发症 手术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时术中发生失吸的患者16例(16眼),对其发生率、眼别、性别、失吸部位、失吸发生时眼球转动方向、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眼别、性别构成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行SMILE患者1 698例(男517例,女1 181例),3 365眼(右眼1 692只,左眼1 673只),术中发生失吸16例(16眼),发生率为0.46%。其中右眼9只(9/16),左眼7只(7/16),男5例(5/16),女11例(11/16)。不同性别(χ2=0.005,P=0.944)、不同眼别(χ2=0.229,P=0.632)失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吸位于激光扫描直径(3.62±2.55)mm处,多在直径2 mm内。按失吸部位分为:透镜底层失吸4眼(1/4),其中2眼当即改为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另2眼当即改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透镜边切失吸1眼(1/16),当即改为LASEK;透镜上层失吸10眼(5/8),其中8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扫描上层及做小切口,分离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3周后重新行SMILE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但发生再次失吸而在2周后改行LASEK;上层边切失吸1眼(1/16),直接用5 ml注射器针头划开上层边缘并完整取出透镜。按失吸发生即刻眼球转动方向分为:鼻上2眼(2/16)、颞上9眼(9/16)、鼻下2眼(2/16)、颞下2眼(2/16)、正下1眼(1/16)。所有失吸病例术后3个月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低,多发生于扫描透镜的上层和近瞳孔中央区。Bell现象为失吸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失吸部位和状态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远期视力。

  • 标签: 失吸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1 050 Hz切削频率和智能脉冲技术(SPT)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拟行TransPRK的近视散光患者43例85眼和拟行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46例85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视力、屈光度、等效球镜度(SE)变化,评估手术安全性。结果TransPRK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趋向正视状态并相对稳定。SMILE术后早期屈光度呈轻度远视,术后6个月由轻度远视转为正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2个组间术眼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和SMILE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89±0.248和1.120±0.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P=0.065)。术后7 d及1个月SMILE组术眼裸眼视力(UCVA)明显优于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2个组间U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TransPRK组术眼安全性指数为1.209±0.222,明显高于SMILE组的1.143±0.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0.045)。结论采用SPT的TransPRK和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均有良好的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TransPRK安全性指数高于SMILE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早于TransPRK,但2种手术术后术眼远期视力均较好。

  • 标签: 近视/手术 激光/治疗用途 疗效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角膜透镜取出术 智能脉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角膜上皮厚度变化与角膜像差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接受SMILE或FS-LASIK的近视眼散光患者59例(118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25.64±5.57)岁。根据接受的手术分为两组,SMILE组34例(68只眼),FS-LASIK组25例(50只眼)。各组患者按等效球镜度数是否≥-6.00 D分为中低度及高度患者。傅立叶域相干光层析成像仪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角膜上皮厚度。将角膜中央直径5 mm范围分为9个区域测量上皮厚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上皮厚度变化值与中央角膜厚度减少量、切削比及角膜像差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中的中低度和高度患者年龄以及屈光状态、9个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FS-LASIK组中低度患者9个区域角膜上皮增厚量与SMIL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度患者在上方(t=2.670)、鼻上(t=2.506)和鼻侧(t=2.831)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4.2±3.2)、(3.4±2.7)、(3.7±2.5)μm]较SMILE组[(2.2±2.2)、(1.6±2.5)、(1.7±2.6)μm]大(P<0.05)。术后3个月时,FS-LASIK组中低度患者在上方区角膜上皮为厚度增加量(2.4±2.9)μm,较SMILE组(0.7±2.1)μm大(t=2.703,P=0.009),FS-LASIK组高度患者在中央(t=2.660)、上方(t=3.229)、鼻侧(t=2.420)、鼻下(t=2.651)、颞下(t=2.153)及颞上(t=2.281)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6.7±2.6)、(5.0±2.1)、(3.9±1.9)、(4.8±1.8)、(7.5±2.5)、(6.4±2.7)μm]较SMILE组[(4.7±2.9)、(2.9±2.5)、(2.4±2.4)、(3.3±2.2)、(6.0±2.4)、(4.8±2.4)μm]大(P<0.05)。术后6个月时,FS-LASIK组中低度患者在上方(t=3.340)及鼻侧(t=1.952)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1.9±2.6)、(1.2±1.8)μm]较SMILE[(0.1±2.3)、(0.1±2.3)μm]大(P<0.05),FS-LASIK组高度患者在上方(t=2.332)及鼻下(t=2.172)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4.1±1.9)、(4.5±1.7)μm]较SMILE[(2.6±2.7)、(3.1±2.8)μm]大(P<0.05)。SMILE组中低度和高度患者透镜中央厚度[(101.53±17.17)、(134.13±11.34)μm]均明显大于FS-LASIK激光切削深度[(71.19±12.54)、(116.96±10.39)μm](P<0.05)。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1、3、6个月时平均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均与中央角膜厚度减少量及切削比呈正相关(P<0.01)。术后1、3、6个月时SMILE组总高阶像差(0.81±0.26、0.79±0.28、0.81±0.31)、球差(0.50±0.21、0.48±0.20、0.52±0.23)均低于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0.97±0.34、0.97±0.33、0.93±0.32)、球差(0.72±0.25、0.66±0.30、0.71±0.25),SMILE组与FS-LASIK组角膜像差增加量与平均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SMILE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增加小于FS-LASIK,且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增加的均一性好于FS-LASIK。SMILE术后球差小于FS-LASIK可能与之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3-102)

  • 标签: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激光,飞秒 角膜上皮厚度 角膜像差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眼内散光 视觉质量 矢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FS-LASIK或SMILE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20例214眼,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FS-LASIK组58例105眼和SMILE组62例10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术眼进行视力、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各组散光矢量分析结果,包括目标散光矢量(TIA)、术后3个月手术引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幅度(ME)、误差角度绝对值(|AE|)、差异矢量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OS)。结果术后3个月,FS-LASIK组术眼无散光11眼,占10.5%,顺规性散光23眼,占21.9%,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散光共71眼,占67.6%;SMILE组无散光35眼,占32.1%,顺规性散光58眼,占53.2%,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散光共16眼,占14.7%;2个组间术后不同散光轴向眼数占比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8.20,P<0.05)。术后3个月SMILE组术眼SIA、|AE|、|DV|、CI和IOS均小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S-LASIK组术眼ME为-0.20(-0.37,0.00)D,散光轻度过矫,SMILE组为0.20(0.00,0.25)D,散光轻度欠矫。FS-LASIK组术后不同时间点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其余散光矢量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对散光均有良好的矫治效果。FS-LASIK术后散光呈轻度过矫状态,而SMILE术后散光呈轻度欠矫状态。SMILE术后轴向误差更小,术后3个月内SE稳定性更好。

  • 标签: 近视 散光 矢量分析 准分子激光 飞秒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前后全眼高阶像差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并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对全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的屈光不正患者16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及全眼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HOA);使用Corvis-ST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最大形变幅度(DA)。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对高阶像差变化量(角膜ΔHOA、全眼ΔHOA)及生物力学改变量(ΔSP-A1、ΔDA)进行分析。结果:SMILE术后6个月,150例(295眼) (随访率为94%)角膜HOA为(0.37±0.01)μm,全眼HOA为(0.24±0.01)μm,角膜HOA较术前增加15.63%,全眼HOA较术前减少35.14%,角膜HOA、全眼HOA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2;t=10.04,P=0.001);SP-A1为(77.29±11.86)mmHg/mm,较术前下降29.6%,DA为(1.19±0.68)mm,较术前增加10.4%,手术前、后SP-A1、D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8、20.62,P<0.001)。ΔSP-A1、ΔDA与全眼ΔHOA均呈正相关(r=0.19,P<0.001;r=0.17,P=0.002)。结论:SMILE术后6个月的全眼HOA减小,角膜生物力学改变与全眼HOA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高阶像差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三者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惠州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矫正中低度近视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受术者分为FS-LASIK组、SMILE组及ICL组,每组40例(40眼),各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其矫正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3组间视力及有效性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CL组安全性指数高于SMILE组及FS-LASIK组(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的三叶草像差、彗差和球差出现明显变化,而SMILE组的变化较小,ICL组变化最小(P<0.05)。结论对中低度近视FS-LASK、SMILE及ICL植入术三者均有确切疗效,而ICL V4c植入术的安全性最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最好。

  • 标签: FS-LASIK SMILE ICL V4c 近视,中低度 质量,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量随残余基质厚度(RST)、组织去除厚度百分比(PTA)的变化规律,并分析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者184例(184只右眼),其中男性83例,女性101例,年龄(24.6±5.8)岁。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术眼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综合半径(IR)。对RST、PAT与DA ratio、SPA1、IR的变化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Km)、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术后角膜中央厚度(CCT)和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影响因素。对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变化率)分别为1.33(30.0%)、28.05(26.0%)和2.56(34.0%),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2, -28.00, 36.95;P<0.01)。最优拟合曲线显示,随着RST减少或者PTA的增加,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逐渐升高。其中,当RST<280 μm或者PTA>28%时,DA ratio变化量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对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Sβ值)排序,影响权重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术前DA ratio(Sβ=0.489)、术前SPA1(Sβ=0.483)和术前IR(Sβ=0.471);CCT是术后DA ratio和SPA1的第二大影响因素(Sβ=-0.238,0.326)。结论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改变随RST的减少或者PTA的增加而增加,当RST<280 μm或PTA>28%时,DA ratio的改变速度明显加快;术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和术后CCT是影响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04-112)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基质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生物力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