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抗精神病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优化具有重大意义。在药物所致心脏毒性方面,通常将QTc间期作为重要评估指标之一。QTc间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及心源性猝死。第2代抗精神病药虽相较第1代抗精神病药在安全性上明显提高,但仍需要关注药物相关心脏毒性。本文将汇总和讨论第2代抗精神病药与QTc间期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QTc间期延长
  • 简介:摘要小腿延长术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因延长装置及技术条件不成熟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Ilizarov技术的出现使肢体延长术成为一种可控的手术,肢体延长术基于"Ilizarov效应",通过对活体组织进行缓慢、稳定、持续的牵拉实现组织再生,骨与软组织的再生延长结果与儿童肢体发育相似。目前小腿延长术以经典Ilizarov外固定器为主,中国化Ilizarov小腿外固定延长器和小腿跟腱弹性同步延长外固定架是国内应用代表,其他延长方案包括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架、髓内钉辅助外固定架延长延长后植入髓内钉以及国内尚未开展的单纯髓内钉延长系统。胫骨平台下5~6 cm处为截骨平面的经皮横断截骨术是目前国内最多应用的截骨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膜和髓内血运。超过4 cm的延长推荐小腿跟腱弹性同步延长支架,需要跟骨穿针固定。术后遵循张力-应力法则缓慢牵伸延长,根据固定性刚度动态调整原则逐步拆除延长器,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本文以某生产矿井为例,通过研究回采煤量可采期,分析如何延长回采煤量可采期,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在努力提高回采率、积极探索新工艺、缩短回采准备期、延长盘区服务期、分析巷道选设备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矿井中长期接续规划,提高资源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回采煤量可采期 回采率 新工艺 回采准备期 盘区服务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联合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发作组与未发作组,比较两组ST段基线时及ST段降低时心电图各项检查指标,并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QTc间期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79例冠心病患者中,心肌缺血发作34例,占43.04%,45例未发作,占56.96%。两组ST段基线时心电图各项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严重低压时两组心率、QRS时限、ST段、P波时限、PR间期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QTc间期、QT指标较未发作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ST段、QTc间期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QTc间期检查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联合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ST段 QTc间期 预测价值
  • 作者: 秦泗河 臧建成 Dror· Paley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骨科;民政部康复辅具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老年功能障碍康复辅助技术重点实验室 100176 ,Paley Orthopedic and Spine Institute,West Palm Beach, Florida,USA
  • 简介:摘要Ilizarov技术催生了骨再生和肢体延长,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进化论、系统控制论、再生医学、人工智能、3D打印等参入临床,突破了既往骨科的范畴,从头颅、脊柱、骨盆、手指、足趾以及神经性溃疡,缺血性坏疽等几乎都能实施再生、修复与重建,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力可激发人体组织自我修复的潜能。本文追溯了肢体延长术100多年的历史,阐述了最初的截骨、延长理念和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技术以及牵拉成组织技术等重要的生物学理论及其在前苏联,欧洲,北美等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介绍了从Wagner、Bastiani、Orthofix、Ilizarov外固定器到全髓内骨骼延长钉等手术器械的优势、劣势和改良;展示了牵拉成组织技术跨越多学科、不同组织再生重建的临床应用。在肢体延长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以及各国学术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肢体延长起源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Ilizarov技术前期即骨外固定自主研发和肢体弹性延展延长期、Ilizarov牵拉成骨延长技术期、后Ilizarov技术时代以及应力调控主导下的肢体再生延长与重建期,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 标签: 骨延长术 骨重建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生成,牵张
  • 简介:摘要该研究旨在评价腹腔复苏对烧伤合并失血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模型制作:将C57BL/6J小鼠背部于90 ℃水浴中浸浴7 s造成30%TBSA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或不补液,然后通过股动脉放血将平均动脉压降至25 mm Hg(1 mmHg=0.133 kPa)并维持30 min,随后在15 min内通过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或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将收缩压恢复至80 mm Hg。上述复苏方案包括不补液联合乳酸林格液、不补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生理盐水联合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腹膜透析液联合乳酸林格液、腹膜透析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体积比1∶1混合液。结果显示,不补液联合乳酸林格液复苏的烫伤小鼠和不补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1∶1混合液复苏的烫伤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7、2.08 h。烫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可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生理盐水或腹膜透析液联合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1∶1混合液复苏的烫伤小鼠液体需求量少于其他方案复苏烫伤小鼠。与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相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烫伤小鼠的TNF-α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较低,IL-10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较高,并能延缓急性肺损伤的进展。

  • 标签:
  • 作者: 赵力挽 尹世全 杨一博 王黎明 杨剑 郑舒文 金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案室,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 033例住院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第80百分位数为界值,将患者分为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1 532例)和延长组(50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中,有41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腹腔感染69例(13.77%),胸腔积液60例(11.98%),吻合口漏43例(8.58%),切口愈合不良34例(6.79%),出血25例(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348,P=0.013)、手术方式(OR=2.712,P<0.001)、切除范围(OR=2.035,P<0.001)、切口愈合等级(OR=4.867,P<0.001)和围术期输血(OR=1.711,P<0.001)是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腹腔感染。年龄、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切口愈合等级和围术期输血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术后住院时间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IADE)亦称扩张性脑动脉病,表现为一支或者多支颅内动脉长度和直径增加,受累的动脉明显扩张延长,甚至蜿蜒迂曲。IADE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据颅内动脉的直径及弯曲度。IADE可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积水、出血性卒中等。文中就IADE的概念、诊断标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卒中 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
  • 作者: 臧建成 秦泗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骨科,民政部康复辅具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76,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骨科,民政部康复辅具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76
  • 简介:摘要在下肢不等长矫形和侏儒症患者增高方面,下肢延长尤以股骨延长、胫骨延长技术最为常用和有效,但在临床上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①国内卫生和医学教育系统缺乏肢体延长亚学科建制,各大医院骨科极少有设立"肢体延长与重建"专科,学术与临床难以正确引领;②下肢延长与重建是个系统工程、整合学科,现代肢体延长技术具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医疗模式与医疗流程,不能完全应用经典骨科医疗范式指导。有学者将下肢延长的并发症按局部、全身,即刻、早期和晚期划分,或以感染和非感染分类,或按程度分为问题、障碍、并发症等,秦泗河提出将并发症按性质划分为软组织性、关节性、骨性、感染性和复合性五大类。这种分类方法能体现不同类型的特点,反应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便于记录、区分、强调和规避。下肢延长的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性质的并发症,不同性质的并发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亦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就要求任何从事肢体延长的手术医生必须有坚实的矫形外科基础,能快速识别和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下肢延长过程中患者应充分理解和执行整个医疗流程风险管控的每个环节要点,共同规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髓内钉辅助延长技术进行儿童股骨大段延长,评估其可行性,并对比同期矫正和分期手术的技术要点,明确此技术在儿童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7月7日至2018年1月16日共规划完成逆行髓内钉辅助延长手术10例,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13.10±2.18)岁。所有患儿延长截骨点均位于股骨远端干骺端,初诊至末次随访记录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不等长病因及治疗史、术时年龄、延长长度、带架时间、延长段愈合时间、屈膝角度、并发症等。比较同期延长和分期矫正的愈合时间,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结果10例患儿患肢平均延长(7.07±1.01)cm,中位带架时间为8.5(4,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34,54)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愈合,并全部恢复正常行走功能,无延长后骨折发生。同期矫正与分期手术间在愈合速度为[(1.70±1.10)月/cm vs.(1.16±0.54)月/cm],膝关节功能(136.67°±20.82° vs. 125.71°±26.37°)和并发症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辅助逆行髓内钉技术进行股骨延长治疗儿童股骨短缩畸形是可行的,是股骨延长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较轻的角度畸形和延长手术可同期进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成骨质量更佳,可有效减少带架时间;内生软骨瘤患儿的病变区延长是安全的。

  • 标签: 骨延长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儿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股骨大段延长病例,比较髓内钉辅助延长技术和钢板辅助延长技术在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在钢板辅助技术中对是否拆架同期立即钢板固定进行对比研究,以分析该技术合理的技术路线。方法自2014年1月7日至2018年9月10日共规划完成辅助延长手术21例,男12例,女9例;手术年龄(12.43±3.12)岁(范围6~18岁)。行髓内钉辅助延长手术者10例,钢板辅助延长者11例。钢板组中,拆架同期固定5例,非同期固定6例。在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间,以及钢板组内同期和非同期两亚组,比较系列手术总时长、总出血量、延长段愈合速度、并发症、术后功能等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结果髓内钉组延长长度为7.10(6.63,7.70)cm,钢板组为6.00(5.00,8.00)cm;髓内钉组总手术时间为300(240,330)min,钢板组为260(230,465)min;髓内钉组愈合速度为1.12(0.78,1.72)月/cm,钢板组1.00(0.75,1.71)月/cm;髓内钉组并发症3例,钢板组3例;髓内钉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5.00°(117.50°,150.00°),钢板组100.00°(90.00°, 150.00°)。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钢板组中,拆架同期与非同期固定,在延长长度、愈合速度、手术次数、总出血量,术后功能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髓内钉和钢板辅助技术在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上接近,术者可根据患者生长潜力和自己的习惯术式进行选择;钢板辅助技术中是否拆架同期钢板固定,在当前样本量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骨延长术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延长(PMV)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危险因素对可能出现PMV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ICU机械通气时间分为PMV组(机械通气时间≥48 h)和非PMV组(机械通气时间<48 h)。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入ICU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心功能指标、降钙素原(PCT),入ICU第1个24 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信息。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PMV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PMV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195例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27例(占65.1%),女性68例(占34.9%);中位年龄65(21,93)岁;非PMV组91例(46.7%),PMV组104例(53.3%)。单因素分析显示,PMV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均显著高于非PMV组,入ICU时氧合指数(PaO2/FiO2)、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均显著低于非PMV组;与非PMV组比较,PMV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且合并脓毒性休克及高血压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PMV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入ICU时PaO2/FiO2降低〔优势比(OR)=0.995,95%可信区间(95%CI)为0.992~0.999,P=0.010〕、ln PCT升高(OR=1.301,95%CI为1.088~1.555,P=0.004)、ln cTnT升高(OR=1.562,95%CI为1.079~2.261,P=0.018)及合并脓毒性休克(OR=4.967,95%CI为2.461~10.026,P=0.000)是引起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PMV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aO2/FiO2、ln cTnT、ln PCT及合并脓毒性休克4个变量对PMV均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7、0.638、0.690、0.711,其敏感度分别为50.0%、62.5%、86.5%、74.0%,特异度分别为71.4%、62.6%、48.3%、68.1%;4个变量联合预测的AUC为0.803,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78.0%,提示多变量联合预测PMV的准确性更高。结论PaO2/FiO2降低、PCT升高、cTnT升高及合并脓毒性休克是腹部术后并发脓毒症患者PMV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4个指标联合预测PMV的准确性优于单个变量,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腹部术后 脓毒症 延迟脱机 联合预测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延长管在实施开放式吸痰时需要断开延长管与气管导管的连接,在正压作用下就会导致呼吸机管路内含致病微生物的冷凝水喷溅,部分会形成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污染空气,增加交叉感染及操作者受污染的风险,同时呼吸机会发出相应的报警声,造成噪音污染。基于以上因素,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联合设计了一种呼吸机管路延长管,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1476518.X)。该装置由主管路、第一管套、第二管套、阀体、控制杆及轴套等组成,既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又能减少噪音污染,降低噪音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呼吸机延长管 开放式吸痰 护理 专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Sprague-Dawley(SD)大鼠坐骨神经断裂吻合后行肢体延长模型。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2组,每组20只),按坐骨神经断裂吻合后行肢体延长手术时间节点定义为8、10周组。先行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吻合术,待神经愈合到指定时间节点后行股骨延长术。潜伏期5 d,以0.5 mm/d速度延长,牵张期10 d。延长结束后取材,利用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组织学染色和透射电镜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退出实验计数大鼠5只(12.5%)。10周组SFI(62.39±0.23比49.23±0.16,t=4.871,P<0.001)、CMAP[(38.75±7.23) m/s比(56.31±5.91) m/s,t=6.237,P<0.05]及MNCV[(42.63±7.14) mV比(53.71±4.52) mV,t=2.724,P<0.05]、组织学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愈合优于8周组。结论伴随周围神经损伤的牵张成骨过程迫切需要适宜实验动物模型。本研究设计的坐骨神经断裂吻合后行肢体延长的SD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短时间内可大批造模。

  • 标签: 神经修复 肢体延长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 1A,eEF1A)是真核生物体内参与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分子,它通过与转运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结合发挥主要生物学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eEF1A在多种病毒的转录与翻译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说明eEF1A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eEF1A一方面参与了病毒的复制过程,另一方面以分子伴侣的形式调控病毒性疾病的病理进程。本文对eEF1A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eEF1A RNA病毒 病毒复制 病毒性疾病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SOOA)的A型斜视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因A型斜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21例(排除单眼SOOA的A型斜视、Brown综合征和Helveston综合征),其中A型外斜视19例,A型内斜视2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4±9)岁。对手术前后A征的大小、眼球客观旋转程度、SOOA程度以及双眼视觉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17)个月(12~109个月),20例患者水平斜视经1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水平斜视度数在±10三棱镜度(PD)之内;1例内斜视患者术后水平斜视度数>+15 PD。21例患者A征均消失,由术前(23.81±9.47)PD矫正为(0.90±3.59)PD(t=11.29,P<0.01),矫正量为(23.52±9.68)PD。眼球客观旋转度数术前为3.18°±3.26°,术后为-4.81°±4.1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P<0.01),旋转矫正量为7.95°±3.88°,无一例患者出现旋转复视。42只眼术前、术后SOOA程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0(2.0)、0.0(1.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8,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上斜肌腱缝线实际延长量与术前SOOA程度有相关性(r=0.47,P<0.01),但与术前眼球客观旋转程度无相关性(P=0.88)。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缝线延长量=2.71×术前SOOA程度(t=27.93,P<0.01)。结论双眼上斜肌腱缝线延长对A征、眼球内旋及SOOA有明显改善,远期无旋转复视及V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斜肌减弱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53-858)

  • 标签: 斜视 眼外科手术 A型斜视 上斜肌 肌腱缝线延长
  • 简介:摘要在我国,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延长退休年龄似乎更显得刻不容缓。作为与每位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退休政策的调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当前人口老龄化状况,以及综合分析社会群体各方面的利益的利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延迟退休是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在社保体系的写真,不会根本上缓解社保支出的贫困压力,从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可考虑通过试点弹性退休政策,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退休 政策 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2017至2018年因AECOPD入住上海市浦东医院综合内科及呼吸内科的661例患者,分析比较患者的基线特点、COPD稳定期的治疗措施以及住院期间的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结果在661例患者中76.6%为男性,平均年龄74.5岁,平均住院时间11.9 d,有24%的患者出现住院时间延长,2.57%的患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14.67%的患者需使用无创机械通气(NIV)。AE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患者自身条件包括年龄、低血红蛋白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其次还与入住的科室、AECOPD的严重程度、住ICU时间以及对NIV的需求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导致AE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因素主要与住院科室以及对ICU、NIV的需求相关。

  • 标签: 住院时间 重症监护病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在我国,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延长退休年龄似乎更显得刻不容缓。作为与每位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退休政策的调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当前人口老龄化状况,以及综合分析社会群体各方面的利益的利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延迟退休是经济粗放发展模式在社保体系的写真,不会根本上缓解社保支出的贫困压力,从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可考虑通过试点弹性退休政策,降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退休 政策 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有利于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为碳酸锂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选择更合适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该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31I治疗前进行碳酸锂辅助治疗的61例患者[男23例,女38例,年龄13~73(37.7±1.9)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服用碳酸锂前后各临床参数[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2 h、4 h和24 h摄碘率,2 h/24 h和4 h/24 h摄碘率比值]的变化,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利于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碳酸锂治疗后可显著提高24 h摄碘率[(74.82±2.69)%和(82.38±2.33)%;t=2.674, P=0.010]、降低4 h/24 h摄碘率比值[(88.96±2.85)%和(82.12±2.27)%;t=2.644, P=0.010]、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123.03±3.09)和(130.38±2.49) h;t=2.656, P=0.010]及降低FT3[(26.46±1.65)和(21.31±1.42) pmol/L;t=3.421, P=0.001]和FT4[(56.59±2.12)和(49.24±2.19) pmol/L;t=3.289, P=0.00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 h和4 h摄碘率、2 h/24 h和4 h/24 h摄碘率比值及治疗前131I有效半衰期与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相关(b值:-0.576~0.642,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4 h/24 h摄碘率比值是影响碳酸锂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b=0.642, 95% CI:0.453~0.832,P<0.001)。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y=-49.785+0.642x,4 h/24 h摄碘率比值超过77.55%时服用碳酸锂治疗后可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结论4 h/24 h摄碘率比值是影响碳酸锂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且4 h/24 h摄碘率比值超过77.55%的甲亢患者服用碳酸锂治疗后可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半衰期 碳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