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与2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4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2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感染、吻合口梗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糖类抗原125指标值低于对照组,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临床中采用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指标值、血清指标值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2D腹腔镜根治术 3D腹腔镜根治术 胃癌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多个临床过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显得至关重要。维生素D(Vitamin D,Vit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除了参与钙磷代谢,还参与许多骨代谢外的生物学反应,包括一系列神经系统调控过程。多项研究表明VitD缺乏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目前对这种关联性的调节机制知之甚少,并且为了VitD的临床应用,仍需要解决VitD适用人群、用药剂量等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分析血清VitD水平对不同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VitD干预性研究的进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希望能为VitD治疗认知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VitD缺乏与不同人群认知功能下降均相关,并且VitD能够通过减轻Aβ毒性、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改善认知功能,其补充疗法有望成为治疗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未来还需要大规模纵向队列研究来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及疗程等。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认知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骨转换对于防止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介绍BTMs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维生素D缺乏可致复发性口腔溃疡。本文报道2例维生素D缺乏致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经积极补充维生素D后治愈,强调在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的诊治中应注重筛查25-羟维生素D等指标,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维生素D缺乏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医学领域用途也十分广泛,包括三维成像、建模、外科手术规划、各种医学教育和培训。但是,3D打印在麻醉中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文章主要介绍3D打印的基本状况,并讨论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前景,包括麻醉方案规划、术前气道评估、定制个性化麻醉工具和气道工具。文章还讨论了3D打印在麻醉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例如用于模拟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置管、椎管内麻醉以及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3D打印技术还为国内外麻醉医师提供了个人防护设备、面罩、口罩,甚至呼吸机。

  • 标签: 三维打印 气道管理 模拟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4D生物制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其基于3D生物打印,将第四维度"时间"融入其中,使用的智能生物打印材料具有响应环境刺激的能力,使其对所制造的构件既有空间控制,又有时间控制,可以更准确地模拟自然组织的动态变化,在再生医学领域创建高分辨率的复杂动态结构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 标签: 4D生物打印 智能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各种感染性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维生素D是机体抵抗感染的核心调控因子。在人类固有免疫系统和天然黏膜屏障功能中,活性维生素D触发抗微生物信号通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抗和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同时,活性维生素D也调控超敏反应,减轻器官、组织免疫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大量研究提示,维生素D从多个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维生素D的抗感染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仍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重点复习综述维生素D抗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

  • 标签: 维生素D 感染 免疫 抗微生物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的联合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56例,年龄范围55~75岁。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浆D-D和FDP水平,判定下肢DVT发生情况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的血浆D-D和FDP值均高于术前1 d(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血浆D-D和FDP值逐渐降低(均P<0.05)。在113例患者中,术后7 d发生下肢DVT 12例,发生率为10.6%。DVT组术前1 d的血浆D-D和FDP值都高于非DVT组,其中F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FDP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最佳阈值为1.045 mg/L和2.655 mg/L,两者联合预测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95%可信区间:0.859~0.996)。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比较常见,也伴随有血浆D-D和FDP升高,血浆D-D和FDP的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下肢DVT的发生。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置换术 预测价值
  •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a downloadable three-dimensional (3D) study tool of the membranous labyrinth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Background: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PPV depen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y of the vestibular labyrinth and its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head. To date, many illustrations have been made to explain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PPV, but few have been based on anatomical studies of the membranous labyrinth.Methods:A previously reported 3D model of a human labyrinth was transposed to a 3D development software to allow the creation of markers along the semicircular ducts and utricle. These markers represent otolith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during movement of the model within the 3D environment. User-friendly tools were created to navigate the model, to allow clear docum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tudied problems, and to study the model across relevant planes. The final model can be downloaded and is available for general useat https://bppvviewer.com/download/.Results:The model allows visualization of true membranous labyrinth anatomy in both ears simultaneously. The dependent portion of each semicircular duct, the planes of the crista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utricle can easily be visualized in any head position. Moveable markers can mark the expected progress of otolith debris with changes in head position and images can be captured to document simulations in various draw styles.Conclusion:This simple model could offer insights that lead to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PPV. It may also be useful as a tool to teach BPPV.

  • 标签: BPPV 3D-model Semicircular canals Crista plan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例罕见弱D型献血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E、C、c和e 5个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D抗原;用PCR特异性扩增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并测序分析其编码序列。用PCR扩增检测融合Rh盒子以分析RHD基因杂合性。结果抗人球试验显示2例献血者样本均为D弱阳性。RHD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1号样本第2外显子存在208 C>T杂合突变,第9外显子存在1227G>A杂合突变;2号样本第5外显子存在779 A>G纯合突变。1号样本为RHD+/RHD+型,2号样本为RHD+/RHD-杂合型,与测序结果一致。根据Rhesus Base的命名规则,1号样本为弱D122型,2号样本为弱D149型。结论献血者初筛D阴性样本,进一步做D抗原阴性确认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将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弱D型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表达变化及其与感染预后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AML合并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及同期68例未合并感染AML患者为未感染组。测定比较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FIB、D-D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各指标与常规感染指标水平关联性,并依据感染组患者感染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生存患者,统计感染组不同感染预后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观察血清各指标对AML合并感染患者感染预后死亡的预测意义。结果感染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表达低于未感染组,FIB、D-D表达高于未感染组(P<0.05);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gM、IgG、IgA表达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负相关,FIB、D-D表达与血清PCT、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中感染预后死亡患者血清IgM、IgG、IgA表达低于生存患者,FIB、D-D表达高于生存者(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gM、IgG、IgA、FIB、D-D联合预测AML合并感染患者感染预后死亡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AML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FIB、D-D表达升高,且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在预测感染预后死亡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 免疫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五孔法,按TME及神经功能保护原则手术,骶岬前方切开后腹膜,打开血管鞘,分离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结肠动脉,清扫腹主动脉(253)淋巴结,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沿Denonvilliers筋膜分离,注意保护腹下神经丛。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向下沿盆筋膜脏层和壁层之间游离至肛提肌平面,注意保护盆自主神经。切断直肠侧韧带游离直肠侧方,前方打开腹膜返折部及Denonvilliers筋膜向下游离至肿瘤下方5 cm。切断乙状结肠,3-0抗菌微乔线荷包缝合一圈,切断直肠,经肛门置入吻合器枪身,激发完成吻合。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NOSE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血25(OH)D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重分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组(简称极低组,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组(简称超低组,出生体重<1 000 g),比较2组患儿血25(OH)D水平、骨代谢指标及肠道并发症、代谢性骨病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21例患儿,极低组151例,超低组70 例,住院期间无25(OH)D水平过量患儿。(1)极低组生后4周时27.2%血25(OH)D水平达正常范围,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前时54.3%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低组生后4周时25.7%血25(OH)D水平达正常范围,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前时上升至3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4周时两组患儿血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极低组血25(OH)D水平高于超低组(P<0.01)。(3)两组患儿血钙、磷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后4周及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超低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极低组(P<0.05)。超低组代谢性骨病发生率高于极低组(10.0%比1.3%,P<0.01);两组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常用的维生素D补充策略对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是安全的,补充后极低出生体重儿25(OH)D水平有明显改善,但超低出生体重儿血25(OH)D水平改善不明显。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更优化的维生素D补充策略。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维生素D 25(OH)D水平
  • 简介:摘要五孔法,按TME及神经功能保护原则手术,骶岬前方切开后腹膜,打开血管鞘,分离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结肠动脉,清扫腹主动脉(253)淋巴结,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沿Denonvilliers筋膜分离,注意保护腹下神经丛。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向下沿盆筋膜脏层和壁层之间游离至肛提肌平面,注意保护盆自主神经。切断直肠侧韧带游离直肠侧方,前方打开腹膜返折部及Denonvilliers筋膜向下游离至肿瘤下方5 cm。切断乙状结肠,3-0抗菌微乔线荷包缝合一圈,切断直肠,经肛门置入吻合器枪身,激发完成吻合。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NOSES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正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工业进程,使得制造业由传统的"流水线"车间化生产变为"个体化"多点制造。医疗领域同样见证了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骨科、口腔科及放射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尤其在肿瘤放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研究和应用热点主要集中于外照射(个体化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个体化3D打印模体、个体化固定装置)与内照射(后装和粒子植入治疗),现结合国内外进展分别做一综述。

  • 标签: 3D打印 放射疗法 组织补偿物 近距离疗法 模体
  • 简介:摘要维生素D有免疫调控和抗感染作用,低维生素D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患病风险和不良预后相关,这些线索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起到预防和治疗COVID-19的作用。但是根据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尚无足够证据支持常规应用大剂量维生素D来防控疫情。在更多临床试验数据公布前,我们仍然应当积极倡导日常规律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纠正维生素D缺乏。

  • 标签: 维生素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疾病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