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a downloadable three-dimensional (3D) study tool of the membranous labyrinth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Background: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PPV depend 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natomy of the vestibular labyrinth and its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head. To date, many illustrations have been made to explain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PPV, but few have been based on anatomical studies of the membranous labyrinth.Methods:A previously reported 3D model of a human labyrinth was transposed to a 3D development software to allow the creation of markers along the semicircular ducts and utricle. These markers represent otolith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during movement of the model within the 3D environment. User-friendly tools were created to navigate the model, to allow clear docum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tudied problems, and to study the model across relevant planes. The final model can be downloaded and is available for general useat https://bppvviewer.com/download/.Results:The model allows visualization of true membranous labyrinth anatomy in both ears simultaneously. The dependent portion of each semicircular duct, the planes of the crista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utricle can easily be visualized in any head position. Moveable markers can mark the expected progress of otolith debris with changes in head position and images can be captured to document simulations in various draw styles.Conclusion:This simple model could offer insights that lead to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PPV. It may also be useful as a tool to teach BPPV.

  • 标签: BPPV 3D-model Semicircular canals Crista plan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方法 资料抽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2 月收入 BPPV患者 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采用常规手法复位,观察组 40例采用视频眼震电图改良手法复位,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高于对照组 85.0%,两组差异有意义( P< 0.05)。结论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应用于 BPPV患者中起着重要临床意义,能进一步诊断、指导临床检查及其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视频眼震电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进行疗效分析,讨论影响因素,从而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在我科就诊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50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近、远期疗效分别为94%和96%,手法复位治愈有效率高。所有病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尽管BPPV有自愈的可能,但手法复位的简单有效,不需要任何仪器,安全性好,可以明显缩短病程,目前为BPPV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后半规管 BPPV Epley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实施团体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6例。将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接受BPPV的常规对症治疗,改善内耳循环,扩张血管及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治疗,每次60分钟,每周2次,持续进行4周。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进行眩晕疗效判定,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统计两组成员眩晕显效时间,缓解天数,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一年,统计两组年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眩晕症状均减轻,眩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显效时间(10.0±2.4)d,对照组为(29.4±2.6)d。治疗组眩晕症状痊愈时间(17.7±1.7)d,对照组为(56.0±2.4)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实施团体治疗前两组SAS,SD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S分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分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年复发率6%,对照组年复发率19.35%。结论团体治疗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缓解头晕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团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BPPV患者前庭功能状态研究。探讨与BPPV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符合入组标准46例,随机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BPPV组18例,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BPPV者18例,正常对照组10例。结论: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BPPV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率增高。

  • 标签: BPPV 甲状腺功能异常 前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管理模式在BPPV患者复位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各个病区于2023年3月—2023年9月就诊的176例BPP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BPPV患者复位模式,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量表得分、日常生活量表以及患者与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主观感觉症状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流程管理 BPPV 复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间接受的 62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1例,观察组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组采用 Semont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3次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Epley法 Semont法 复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择180例行耳石复位疗法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般组与针对组,每组各90例,一般组行以常规护理,针对组在一般组基础上行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后及出院1月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逐步下降,且均为针对组SAS、SDS评分显著小于一般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耳石复位治疗BPPV患者焦虑抑郁的积极影响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耳石复位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SRM-IV眩晕诊疗系统复位联合药物脑脉泰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 PS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SRM-IV眩晕诊疗系统诊断为 PSC—BPPV患者 72例,随机分为复位治疗组 (复位组 )和复位联合药物脑脉泰治疗组 (脑脉泰组 )分别 36例于治疗后 7d、 28d后进行疗效评定,随访 9个月观察复发和残留头晕症状情况。结果 分别治疗 7d后和治疗 28d后复位组与脑脉泰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愈率脑脉泰组高于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随访 9个月,脑脉泰组 7例 (19.44% )复发、残留头晕症状 5例 (13.89% ),复位组 15例 (41.67% )复发,残留头晕症状 13例 (36.11%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实验室观察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RM-IV眩晕诊疗系统复位联合脑脉泰治疗 PSC-BPPV能提高其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减少残留头晕症状的发生率。

  • 标签: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SRM-IV 复位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800例,为进一步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乙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护理后的心态情绪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护理效果、满意度、心态情绪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转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800例,为进一步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护理,乙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系统性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有显著的提升,患者在护理后的心态情绪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且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其护理效果、满意度、心态情绪及眩晕残障程度的评分,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转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灵龟灸法联合电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2年1月到2023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10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手法复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通过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方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灵龟灸法 电针 手法复位 良性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方法选取BPPV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庭功能检测与听力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刺激频率ABR试验中异常者同侧异常数量明显高于对侧异常数量(p<0.05),前庭功能检测异常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正常者(p<0.05),后半规管BPPV异常数量明显多于水平半规管BPPV异常者(p<0.05)。结论听力检查与前庭功能检查能为BPPV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前庭功能 听力 BPPV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眩晕宁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3例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法,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治疗,连续应用5-7次。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力定眩片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片。结论:眩晕宁片治疗BPPV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低的复发率,,能有效减轻眩晕残障程度,消除残留症状,且药效经济学价值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眩晕宁 BPPV 药效经济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中文版(AB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测定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研究组各维度DH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6.13~20.62,均P < 0.001),ABC评分[(87.90±6.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0.55±8.73)分](t=3.10,P < 0.05),HAMA评分[(7.85±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0±2.49)分]((t=8.43,P < 0.001);研究组SSR起始潜伏期值[(1.95±0.27)ms]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21)ms],而SSR波幅值[(1.49±0.15)mV]显著低于对照组[(1.70±0.22)mV](t=4.73、4.04,均P < 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0%(0/55)]显著低于对照组[10.9%(6/55)](χ2=4.40,P < 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患者头晕症状,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眩晕 外周 耳石 穴位按压 手法 王不留行属 残余 交感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共50例,对全部患者均采用耳石复位手术治疗,在术前对患者分别采用CT技术以及内耳磁共振水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将获取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确认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准确率,内耳磁共振水成像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内耳磁共振水成像进行诊断的效果极为确切,能够有效为患者确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耳石复位后病患选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院区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诊的60例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通过耳石复位后,随机分为两组,各组抽取30例病患,即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纠正残余头晕现象,前组病患选用内科常规治疗方式,后组病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及前庭症状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后观察得出,轻微障碍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及14d,观察组得出前庭症状指数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残余头晕 前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