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近年研究发现柯萨奇病毒A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逐渐成为HFMD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呈上升趋势,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柯萨奇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呈共循环流行。CVA10细胞受体为含环状结构跨膜蛋白1(recombinant kringle 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1,KRM1),特异性中和抗体命名为2G8,相关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及病毒样颗粒疫苗。该文就CVA10的细胞受体、中和抗体、疫苗与动物模型研究等方面做出阐述,为HFMD的防控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0 细胞受体 中和抗体 疫苗
  • 简介:摘要在石油开采中所说的油井套管上窜主要指的使油层套管上窜,一般来说上窜的幅度在三到五厘米之间浮动,在油层套管上窜发生过程中,井口的采油树会按照抽油机的运动状况进行上下方向的往返运动。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石油企业的油田开采压力也越来越大,油层套管上窜现象在各大油田中经常出现,可能会引起油井井口升高,或者发生偏斜,严重时会迫使油井停产,影响到正常生产作业。本文主要从油层套管上窜发生的征兆以及危害出发,分析引起油层套管上窜的原因,探究如何进行有效应对。

  • 标签: 油层套管上窜 原因 解决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配型股骨柄用于全髋翻修的长期疗效,分析髋关节翻修术后残留的不等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随访武汉市第四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髋关节翻修,同一术者使用带棘非配型股骨假体的病例。共62例,男16例,女46例。复查双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并进行Harris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异(LLD)的情况。我们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LLD分为髋臼侧,股骨侧,关节间隙3个部分,并分别记录。两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数值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3之间数值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8.5±8.76)岁,随访(117.1±21.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0.7±38.6,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4.2±27.6)分。术前患肢短缩(1.89±0.94) cm,术后患肢短缩(0.56±0.46) cm,LLD术后明显缩小(P<0.01)。根据术前患者肢体长度差异来源,将患者分为髋臼侧(A10例,16.1%),股骨侧(F,38例,61.3%)和混合组(C,14例,22.6%)。3之间术前肢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0.42) cm术后肢体长度差异明显低于A(0.67±0.43) cm和C(0.79±0.50) cm(P<0.05)。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前患者存在的LLD可以分为髋臼侧,股骨侧和混合组3种不同类型,髋臼假体重建位置对翻修术后LLD影响更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生物假体 下肢 股骨
  • 简介:摘要影像学是1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影像中的定量指标,即影像学特征的提取。影像学的特点是捕获组织和病变的特征,如异质性、形状等,并可单独或与人口统计学、组织学、基因学或蛋白质学等数据相结合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该文旨在提供该领域的介绍,内容涵盖基本的影像学工作流程,包括特征的计算与选择、降维及数据处理;并讨论核医学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对基于PET影像学的治疗反应和生存预测;还介绍当前影像学的局限性,如对于所采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以及其他常见问题。

  • 标签: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PET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且死亡率高。肝脏基因的畸变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这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肝细胞癌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的成分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可以促进肿瘤进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破坏肿瘤细胞。细胞中不同的特征基因表型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耐受,这能够解释肝细胞癌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或耐药的潜在原因,为探索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提供参考。进一步加深对肝细胞癌中基因与转录特征的认知以及认识其与免疫治疗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硬化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转录学作为生物表型和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之一。转录学研究伴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数据量的增加使得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不易被发现,将大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形无疑是展示数据中隐藏信息的最直观的方法。本文将对转录学研究中韦恩图、热图、火山图、主成分分析散点图、富集分析图、时间序列分析图等常用图形进行介绍解读,以帮助读者在研究中合理运用。

  • 标签: 转录组 大数据 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2013-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8型(CV-A8)全基因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患者分离的11株CV-A8的全基因序列,采用Sequencher 5.0、MEGA 7.0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序列比对显示11株CV-A8基因组长度在7 393~7 400 bp之间,与原型株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1株CV-A8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3%~98.6%和92.6%~99.7%;与CV-A8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8.3%~98.2%和92.6%~99.7%。对CV-A8的VP1区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可将CV-A8分为5个基因型:A、B、C、D和E,本研究11株CV-A8分属于C(1株)、D(2株)、E(8株)3个基因型。11株CV-A8毒株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1.3%%~98.8%和95.9%~99.5%,P2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的8株E基因型CV-A8和CV-A4、CV-A14和CV-A16原型株进化距离最近,P3区进化树图显示,本研究8株E基因型CV-A8和CV-A5、CV-A16、CV-A14和CV-A4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中11株CV-A8其衣壳区呈现基因多样性,非衣壳区呈现重组多样性,提示CV-A8正在经历变异动态变化; CV-A8有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CV-A8。

  • 标签: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8型 分子进化 重组
  • 作者: 丁潇楠 韩秋霞 张冬 朱晗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100853 北京,解放军医学院;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难题,解决临床诊疗方面的争议成为急需。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学及代谢学技术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进展、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两种学技术的异同进行阐述,在当代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展望了利用蛋白质学及代谢学进行整合组学和精准医学研究。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近期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人员成功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分析流程的报道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英文论著原文发表在国际基因学研究权威刊物《Genome Biology》(基因生物学)上。不少学者都想了解这是一项什么新技术,特别是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更想了解这项新技术会对人类疾病研究带来什么影响。为了使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对HUPAN开发的生物学意义有更多的了解,作者从泛基因学分析流程的构建过程、泛基因学研究需要的硬件条件、已经公布的人类基因参考序列与泛基因理念的差别、泛基因研究将会对人类疾病研究产生的影响等多角度进行述评。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学研究已经受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距离影像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医学影像数据标准化、模型泛化性、生物学可解释性及临床易用性4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建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标准化数据库对推进影像学在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数据库 影像组学 数据标准化 模型泛化性 生物学可解释性 临床易用性
  • 简介:摘要人类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有关,但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脑影像暴露基因学(NIMEG),系统介绍了NIMEG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面临机遇与挑战及研究科学与临床意义。NIMEG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人类行为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神经成像 基因组 暴露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转录和蛋白数据关联分析,筛选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基因,为低剂量辐射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于2018年3月,以健康人外周血为样本,分为照射(150 mGy)和对照(0 mGy),每组3个样本。提取两样本总RNA和蛋白,对转录和蛋白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确定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过程及分子功能等的分析。结果照射和对照差异表达的基因、蛋白数量分别为486、266个,12个基因和蛋白关联(P<0.05)。定量蛋白和基因总体关联性低(rs=0.003 4),变化趋势相同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678 6),变化趋势相反的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s=-0.100 0)。与差异蛋白表达趋势相同的差异基因有7个,其中FBXO7和SNCA表达上调,ORM1、ORM2、HIST1H4J、HBZ、LYZ表达下调;表达趋势相反的基因有5个,包括SLC4A1、BCAM、C4B_2、KEL、TGM2,均在基因水平上调,蛋白水平下调。差异基因涉及免疫系统调节、信号转导、酶活性调节、跨膜运输、防御、转录和DNA修复等方面功能。结论转录和蛋白数据关联研究筛选出12个低剂量电离辐射效应相关候选基因及其对应的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低剂量辐射效应机制提供新线索。

  • 标签: 辐射效应 职业暴露 蛋白组学 基因组学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代谢学通过评估各种生物液体或组织中的小分子物质,分析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垂体腺瘤早期的诊断、鉴别及评估比较困难,缺乏特殊的生物学标记物。近年来为了寻找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很多学者应用多种代谢学分析技术对垂体腺瘤病理组织及患者血清、尿液等生物液体内的代谢物质展开研究。本文现围绕垂体腺瘤的代谢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代谢组学 磁共振波谱成像
  • 作者: 孟东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
  • 机构:河南省夏邑县人民医院,河南商丘476400
  • 简介:免疫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医院病理科中进行病理检查的一种技术手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后,从而鉴定出某种特异性抗原或某种化学物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形态、组织来院、分化程度以及组织亚型等情况。临床上开展免疫化,能够有效帮助鉴别肿瘤的性质,并且能够判断肿瘤的原始细胞,因此临床上在进行普通病理检查后,若是不能判断所检测的标本的性质,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免疫化检测,通过采取免疫化检测,能够进一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免疫组化;特点;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影像基因学通过建立基因与非侵入性成像特征之间的联系,对基因的表达进行无创、实时及连续的监测,从而通过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分级、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分子层面的预测、分析,实现精准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影像基因学,并在不同的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阐述了基于影像基因学在胶质瘤、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癌、前列腺癌诊断、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潜力。

  • 标签: 影像基因组学 胶质瘤 肺癌 乳腺癌 结直肠癌 肾癌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和量化传统影像检查手段无法识别高通量特征信息的影像学,逐渐成为临床实施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的研究热点。脊柱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单一,传统的影像学手段对一些脊柱病变的精准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依然具有挑战性。人工智能与影像图像的交叉融合,大大提高了一线工作者对疾病诊断准确性,并实现了对疾病未知数据的预测。目前,脊柱疾病的诊断在影像学的应用方面未见系统的综述报道。因此,笔者重点就影像学在脊柱疾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面临的挑战及脊柱影像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脊柱疾病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
  • 作者: 廖星美 赵思如 戴文聪 樊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暨感染内科,广州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二大恶性肿瘤致死病因,肝细胞癌(HCC)是其主要类型。诊断HCC时的疾病分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治疗的疗效。由于我国尚未在肝癌高危人群中普及肝癌早筛工作,且受限于当前肝癌早诊手段,我国肝癌早诊率不足30%。近年来,代谢学逐渐兴起,在HCC的发生机制、早期预防和诊断、药物治疗靶点等多个领域的研究都取得新进展,同时发掘出众多具有优良灵敏度和特异度的血清代谢物指标,弥补了传统血清学指标的不足,助力HCC的早筛早诊。现总结近5年HCC血清代谢学标志物研究,探讨代谢学在HCC的早期预测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和社会压力增加,男性精液质量逐步下降,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精液分析是目前诊断男性不育症的首选检查,但无法明确与男性不育症相关的精液代谢改变及其相关机制,且临床上尚存在部分不育症患者表现出正常的精液分析结果。代谢学的出现有希望弥补精液分析的这些不足。代谢学通过对样本中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找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诊疗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各国学者利用代谢学对不育男性的血清、精浆等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了多种可能与男性不育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涉及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中的多种通路。本文就近年来代谢学在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及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不育症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代谢组学 代谢紊乱 生物标志物 潜在机制
  • 简介:摘要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并且逐渐增长,年轻化趋势明显,早期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治疗方式主要依据临床分期,相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预后差异较大。影像学因其无创、定量、快捷、动态、可重复的特点,可以为宫颈癌的诊断、预后等提供便利,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决策。笔者将从影像学的工作流程、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影像组学 子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