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心血管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临床应用 弥散频谱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扁桃体的软病。患者女,43岁,因“右侧咽部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查体:右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下极见一苍白乳头状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蒂部无法窥及。术前诊断扁桃体肿物,在全身麻醉下行低温等离子辅助下右侧扁桃体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扁桃体乳头状新生物,大小3.5 cm×2.1 cm×0.9 cm,下至扁桃体下极,部分累及舌根。术后病理诊断为软病。术后予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好转出院。1个月后:患者右侧咽部见一苍白乳头状肿物、颈部levelⅡ区可触及一肿物,大小3.5 cm×3 cm×2 cm。颈部CT平扫+增强:右颈部多发囊实性占位,考虑炎性改变可能。临床诊断:右侧咽部软病,右颈部肿物软病可能性大。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后,右颈部肿痛好转,办理出院。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诉颈部肿痛复发,就诊外院(具体不详),之后患者失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结石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异常的尿液状况或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导致肾乳头上皮下钙(Randall斑块)或者阻塞肾小管的结石晶体(Randall钙栓)的形成,然后过饱和的晶体聚集在Randall斑块或钙栓上进而形成结石。然而,肾乳头钙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表现形式还包括肾乳头锚定结石、肾乳头隐窝内结石、肾乳头尖端糜烂、外生型肾乳头等肾乳头病变。本文着重介绍Randall斑块学说的发展进程,和Randall斑块的形成和转变机制,以及上述不同类型肾乳头钙病变的表现和临床处理方式,对Randall斑块、伴随结石的肾乳头病变、与结石相关的肾乳头病变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结石 Randall斑块 肾乳头钙斑病变
  • 简介:摘要青样血管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周期复发性皮肤血管阻塞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最终可能形成瓷白色萎缩性瘢痕。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出现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和生物制剂,对青样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标签: 青斑样血管病 治疗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男性酒依赖患者脑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方法对33例男性酒依赖患者(酒依赖组)及30名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进行DTI扫描,影像数据使用Matlab平台的FSL(Funtional MRI Software Library)软件进行分析,基于TBSS(s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方法分析2组间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采用t检验比较2组FA值及MD值。结果酒依赖组与对照组比较,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0.55±0.03与0.58±0.02;t=-3.26,P<0.05),左侧海马区FA值降低(0.42±0.06与0.46±0.06;t=-2.69,P<0.05)、MD值升高(122±9与115±12;t=2.58,P<0.05),左侧额叶区MD值升高(121±7与116±11;t=2.50,P<0.05),左侧额桥束MD值升高(122±8与115±10;t=2.79,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胼胝体、海马、额叶等脑区脑白质纤维结构完整性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脑白质损伤有关。

  • 标签: 酒精相关性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的恶性化是人类致死的重要病因,肿瘤细胞的不断浸润、转移是导致肿瘤恶性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进程,其主要受黏着(focal adhesions,FAs)的调控。黏着是由多分子构成的复合物,其中踝蛋白(Talin,TLN)作为黏着复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整合素(integrin)活化的重要调控蛋白。TLN能将整合素和胞内肌动蛋白(actin)两者联系起来,同时TLN还与细胞运动的调控息息相关。文章就TLN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细胞迁移和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黏着斑 踝蛋白 整合素激活 细胞迁移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189例,均行DWI、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常规MRI诊断脑梗死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和不同序列检出情况,并比较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189例疑似脑梗死患者经DSA检查结果证实脑梗死162例,其他高血压性脑病27例;DWI诊断出脑梗死161例,非脑梗死28例;常规MRI诊断出脑梗死156例,非脑梗死33例。DWI诊断的灵敏度为98.77%(160/162),准确度为98.41%(186/189),高于常规MRI诊断的93.21%(151/162)、91.53%(173/189),P<0.05;DWI检查的漏诊率(1.23%,2/162)低于常规超声检查(6.79%,11/162),P<0.05。DWI诊断方法T1加权像、T2加权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检出率分别为93.21%(151/162)、89.51%(145/162)、95.06%(154/162),高于常规MRI的62.96%(102/162)、56.79%(92/162)、67.28%(109/162),P<0.05。不同b值下患侧ADC值均低于健侧(P均<0.05),不同b值下超急性期ADC参数均低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P均<0.05)。结论DWI诊断脑梗死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不同序列检出率高,且患侧和疾病发病早期ADC值显著降低,DWI技术能为临床诊断脑梗死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鼻咽癌高发于中国南部地区,来源于鼻咽被覆上皮,其中占大多数的低分化癌对放疗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弥散加权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中的一种,表观弥散系数(ADC)作为其中的一项准确的定量指标,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本综述纳入国内外多篇文献,旨在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ADC值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ADC 鼻咽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常规DWI、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前列腺图像质量,以选择最优化的前列腺MR弥散成像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10月前列腺MRI检查的60例患者,均行常规DWI、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根据Likert评分分别对三种不同弥散加权图像的清晰度、图像失真和伪影进行主观评分。另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技术人员分别手动勾画60例患者的前列腺轮廓,并计算出该区域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比较分析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图像清晰度、失真和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OOMit DWI序列的清晰度最好,失真最小,伪影最少。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SNR (b=50)、SNR (b=1400)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弥散加权序列的CNR (b=50)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左右径、前后径/左右径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OOMit DWI序列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可以作为前列腺MRI弥散成像的首选序列。

  • 标签: 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序列 失真 信噪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DIC产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54例DIC患者的诱发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54例DIC产妇的诱发原因,占比最高的为胎盘早剥22例(40.7%),其他的诱发原因还包括:死胎、重症感染、重度子痫前期、重症肝炎、羊水栓塞及产后大出血等。54例DIC患者,53例(98.1%)抢救成功,其中5例子宫切除;1例继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9%),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新生儿当中,存活50例(96.2%);死亡2例(3.8%),其中死产1例、宫内死亡1例,新生儿存活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DIC在临床中的发病较为急骤且病势十分凶险、患者的病死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导致DIC发生的相关诱因,及时发现相关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提高DIC患者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样血管病网状青和紫癜性皮损的特点、分布规律。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64例青样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中男23例,女41例;年龄13 ~ 54岁,发病年龄7 ~ 51岁,48例25岁前发病;病程6个月至10年。49例夏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皮损基本表现为坏死性不规则紫癜、紫癜性皮病样红斑、不规则溃疡、网状青、毛细血管扩张、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性瘢痕和色素沉着。64例溃疡和坏死性紫癜多为不规则形,发生于足背和踝关节周围。40例有紫癜性皮病样的皮损表现,其中32例表现为色素性紫癜,8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4例出现麻木刺痛等神经末梢受损的症状。结论青样血管病的皮损表现多样,对于出现广泛网状青、紫癜样皮病样皮损、麻木等症状的患者,需做好鉴别诊断。

  • 标签: 网状青斑 紫癜 皮肤溃疡 青斑样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氟牙发生风险与骨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4 - 5月选取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4所小学作为调查地点,整群抽样法抽取学校7 ~ 12岁儿童共502名,采集晨尿和空腹静脉血,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Dean法评估儿童氟牙患病情况,并根据结果分为氟牙组(n = 173)和对照组(n = 3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氟牙发生风险与骨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牙组儿童血清磷、O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mol/L:1.54 ± 0.19比1.58 ± 0.21;ng/ml:11.59 ± 5.22比12.78 ± 5.88,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C水平对氟牙发生风险有影响[比值比(OR) = 0.96,95%置信区间(CI):0.92 ~ 0.99,P < 0.05]。骨代谢相关指标对氟牙发生风险的贡献度由大到小分别为血清OC(36.34%)、磷(25.89%)、BALP(13.16%)、PTH(9.73%)、钙(9.44%)、CT(3.72%)和ALP水平(1.72%)。结论儿童氟牙的发生与骨代谢指标变化有关,OC在氟牙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氟中毒,牙 儿童 骨钙素
  • 简介:摘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随着接触性皮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认识的加深,以及贴试验规范化应用要求的提高,有关共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本共识是在2015年版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尤其细化了临床适应证的选择,完善了结果判断和解释,增加了延迟检测及患者教育等,以进一步规范贴试验的临床应用并提升其价值。

  • 标签: 斑片试验 皮炎,变应性接触性 变应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黏着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的胞质中,能够传递来自细胞膜受体、整合素以及细胞间生长因子的信号,参与调控细胞生长与分化、黏附与迁移、增殖与凋亡等重要生物学过程。FAK在许多相互独立的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眼科也不例外,笔者就FAK的一般特性及其在常见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揭示这些疾病新的发病机制,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黏着斑激酶 眼胚发育 白内障 青光眼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角膜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技术评价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14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64枚结节进行弹性超声检查,应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软件对所有病灶进行分析,获得11个参数,并对11个参数进行良恶性组间比较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参数与病理良恶性间的相关性,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参数构建ROC曲线,计算出诊断界点。结果11个参数中,除了相关性(CORR)良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除CORR外,余参数与病理良恶性诊断有相关性(均P<0.05),其中以蓝色面积比例(%AREA)相关系数最高(rs=0.818)。以%AREA诊断甲状腺癌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91,以74.83%为诊断界点,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89.8%。结论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组织弥散定量技术
  • 作者: 林道福 陈燕美 苏鹭芬 孙斌 叶钦勇 陈晓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现在福建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福清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现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现在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 361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影像科,福州 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福州 35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KI)对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招募健康者2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3.0 T GE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分析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嗅觉皮质相关脑区,比较两组嗅觉皮质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值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病例组嗅觉皮质MK值与年龄、病程、Hoehn-Yahr(H-Y)分期、嗅觉测试、认知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图来确定嗅皮质MK值在帕金森病中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左侧杏仁核MK值(分别为0.595±0.037和0.647±0.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P=0.037);据帕金森病组左侧杏仁核MK值绘制ROC曲线示:最佳诊断界值为0.597,敏感度65.0%,特异度52.2%。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为(21.03±3.71)分和(24.25±1.65)分,t=-3.636, P=0.001]、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得分[分别为(13.93±1.36)分和(15.00±1.25)分,t=-2.086,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oCA、FAB得分与H-Y分期存在负相关(r=-0.548,P=0.007;r=-0.465,P=0.025)。帕金森病组右侧直回MK值与MoCA评估结果存在正相关(r=0.447,P=0.032)。结论左侧杏仁核DKI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早期的生物标志物,对帕金森病早期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帮助。MoCA、FAB量表可用于监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进展水平的工具。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功能损害相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嗅通路 磁共振成像 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