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成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性。【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64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对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固定位置ROI,分别为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体部,对各组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对DTI组及各DWI组所获得的扩散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而DWI组采用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不同b值间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同一解剖位置的DWI和DTI所得到的ADC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梯度数量所得ADC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值所测得ADC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TI扩散方向越多,图像质量越好,而DWI扫描b值1000图像质量较500更好。【结论】DWI及DTI扫描所得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两种扫描方法所得量化指标可对照研究。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对膀胱软班症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通过报道本院 收治的 1 例膀胱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对该病予 以讨论学习。结果 本例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抗感染治疗及行膀胱病损电灼术, 病理诊断为膀胱软班病、腺性膀胱炎,术后随访 16 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膀胱软 症的明确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查取活检,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可合并其他膀胱 炎性疾病,抗生素治疗结合膀胱病损电灼术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较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牙齿美白方法治疗氟牙着色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氟牙患者,通过奇偶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皓齿微研磨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的患者实施1次Opalescence诊室美白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实施1个疗程的Opalescence家庭美白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牙齿美白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P

  • 标签: 牙齿美白 氟斑牙 着色斑 疗效
  • 简介:当患者因皮肤或粘膜接触致敏原产生过敏后,在同一致敏原或化学结构类似、具有相同抗原性物质在接触到体表的任何部位,就将很快在接触部位出现皮肤炎症改变,此即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贴试验就是利用这一原理,人为地将可疑的致敏原配置成一定浓度,放置在一特制的小室内敷贴于人体遮盖部位(常在后背、前臂屈侧),经过一定时间,

  • 标签: 斑贴试验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成分 金属 皮肤炎症 致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应用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时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有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分别接受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和病理检测。比对鉴别诊断结果,根据所患疾病分组后,比对不同b值下的ADC 值(表观弥散系数)。结果:50例患者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前列腺癌29例、前列腺增生21例;分组后,随着b值的提升,无论是前列腺癌还是前列腺增生,对应的ADC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相同b值情况下,前列腺癌的ADC水平均低于前列腺增生的ADC水平,P<0.05。结论:多弥散敏感系数(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DCE-MRI检测方法应用于前列腺疾病诊断时,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测金标准大致相当,准确性较强。

  • 标签: 多弥散敏感系数 弥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 :目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是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唯一无创性方法。随着 MRI设备性能的提高 ,尤其是 EPI成像序列的开发 , DWI不再仅仅运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现已逐渐实施于体部。 DWI在疾病的诊断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高。由于肾脏对缺氧十分敏感及肾小管特殊的结构 , 以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的特殊性 , 引起了许多学者运用 DWI技术进行剖析肾脏 , 本文旨在对正常肾脏应用 DWI序列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不同海拔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今111例行1.5T核磁共振扫描仪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肝细胞癌组(37例)、肝转移瘤组(14例)、肝血管瘤组(30例)、肝囊肿组(30例),各组分别在1.5T设备(b值=800)下进行检测,并对于各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的ADC为(0.85±0.13)×10-3mm2/s,肝转移瘤组的ADC为(0.91±0.35)×10-3mm2/s,肝血管瘤组的ADC为(1.04±0.64)×10-3mm2/s,肝囊肿组的ADC为(1.23±0.37)×10-3mm2/s,肝细胞癌组与肝转移瘤组的ADC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技术在对肝脏肿瘤类型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能够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肝细胞癌 鉴别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氟牙是地方性氟中毒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咀嚼、消化功能,还会影响外貌美观,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明确氟牙的危险因素,对有效预防和治疗氟牙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 标签: 氟中毒 氟斑牙 危险因素
  • 简介:新生儿皮肤色素俗称“青痣”或“青记”(以下简称青痣),多发生在臀骶部、背部等处。有关新生儿青痣的形态学资料未见详细报道。因此,本文对新生儿青痣的发生个数、部位和形态作了观察和测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对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足月出生的156例(男婴72例、女婴84例)新生儿(死婴不计算在内)在出生后一天内进行观察与测量。1.2方法:先观察青痣的个数、部位、形态,然后用彩笔沿新生儿青痣的边缘画出轮廓,再将青痣的轮廓印在白纸上,利用CMIAS-007图像分析系统对青痣进行测量。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 色素斑 青痣 色素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诊断急性/超急性脑梗死方面体现出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疑似急性期)行磁共振常规DWI、FLAIR、T2WI、T1WI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别有32例和10例,二者在DWI上体现出高信号特点,T2WI则是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中为低信号。2例MRI扫描无异常。结论对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而言,磁共振弥散成像比MRI更加敏感,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于多发梗死灶中。

  • 标签: 急性脑梗死诊断 磁共振弥散成像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于 2016年 5月~ 2016年 12月收治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成像 MRI与 DWI检查。结果: 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怀疑为脑梗塞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MRI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比较不同的成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脑梗塞患者,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有局灶性高信号,出现的部位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均符合。其中有2例患者在FSET2WI上没有显示异常的高信号,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出现异常的高信号,2例患者均为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的检查,在发病后的11小时检查的2例患者在T2WI呈现高信号,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出现异常信号;有8例患者在发病后的12-24小时检查,在FSET2W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均有异常高信号;在24-48小时检查中,有2例患者在FSET2WI上显示为多发脑死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为一个异常的信号,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脑梗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1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梗塞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体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塞 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3-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常规T2加权序列、T1加权序列、T2WI-FLAIR增强序列与T1WI-FLAIR增强序列扫描检查,对ADC值进行记录,而后检查患者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最后比较两项ADC值。结果:经检查,30例患者中急性期脑梗死2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8例,所有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结果均呈现高信号,ADC值呈现低信号,T2加权序列呈现稍高信号。与正常对侧脑组织的ADC值相比,患者侧脑组织的ADC值明显更低,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不仅能有效检测病灶情况,还能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新旧病灶进行有效分辨,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