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血流导向装置对大型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建库以来至2020年2月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大型巨大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查、评选文献并提取所需数据。应用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血流导向装置对大型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共648例患者和656个动脉瘤,其中5个动脉瘤为破裂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均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随访时间超过半年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71%~78%;I2=0.00%],半年随访时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7%(95% CI 58%~76%;I2=63.03%)。动脉瘤占位效应引起症状的总体好转率为75%(95% CI 52%~93%;I2=82.12%)。支架释放成功率为97%(95% CI 93%~100%;I2=97.12%)。总体并发症、总体出血事件、总体缺血事件以及总体永久性脑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2%(95% CI 7%~18%;I2=74.12%)、4%(95% CI 2%~7%;I2=43.93%)、8%(95% CI 4%~12%;I2=60.12%)和3%(95% CI 1%~7%;I2=66.83%)。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导致的永久性脑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5% CI 0%~2%;I2=25.86%)和2%(95% CI 0%~5%;I2=48.15%)。半年以上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为90%(95% CI 84%~95%;I2=76.78%),手术治疗相关病死率为2%(95% CI 1%~3%;I2=17.24%)。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对大型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治愈率较高,总体安全性良好,但并发症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血管内手术 支架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侵及上矢状窦的大型巨大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4例侵及上矢状窦的大型巨大脑膜瘤[肿瘤直径为(5.5±1.2)cm(4~8 c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翻向颞侧的"马蹄形"切口,沿中线旁和纵裂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临床随访结果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54例患者中,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112例(72.7%),Ⅱ级切除42例(27.3%)。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脑膜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Ⅰ级)。手术时间为30~210 min,中位时间为6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2±1.1)d(5~10 d)。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死亡病例,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54例患者术后随访(63.5±0.7)个月(3~123个月),KPS为(93.6±0.3)分(80~100分);14例患者(9.1%)的肿瘤复发,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组7例,Simpson Ⅱ级切除组7例。两组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结论对于侵及上矢状窦的大型巨大脑膜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大多可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有利于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矢状窦 大型和巨大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WCS)治疗大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大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共1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7例,Ⅲ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为(18±5)mm(11~28 mm),其中大型动脉瘤15个,巨大动脉瘤2个;瘤颈宽度>4 mm的动脉瘤12个。所有患者均一期行WCS置入血管内重建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有无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8枚WCS。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塌陷、急性血栓形成等。WCS置入后的即刻DSA显示,3例对比剂轻微内漏进入动脉瘤腔,其中2例经球囊扩张内漏基本消失,1例仍残留轻微内漏;另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血流通畅。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眼动脉闭塞未显影,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和出院时头颅CT平扫均未见出血或缺血表现。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0个月),复查DSA发现1例Ⅲb型内漏(术后第14个月),予再次手术套叠1枚WCS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未见复发;mRS 0分13例,1分4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WCS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较为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底 支架 治疗结果 内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大型巨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64例大型巨大(直径≥2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3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组),应用FD治疗41例(F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方面,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34.8%(8/23)、21.7%(5/23)、43.5%(10/23);FD组中分别占19.5%(8/41)、17.1%(7/41)、63.4%(26/41),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辅助栓塞组与FD组术后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7/23)对比7.3%(3/41),P<0.05]。支架辅助栓塞组和FD组患者的致残率分别为26.1%(6/23)、4.9%(2/41)(P<0.05);致死率分别为13.0%(3/23)、2.4%(1/41)(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16例、FD组35例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4/16、8/16、4/16,FD组中分别占71.4%(25/35)、22.9%(8/35)、5.7%(2/35);复发比例分别为4/16、0/35,两组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例患者获临床随访,结果均显示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FD组40例,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巨大颅内动脉瘤,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相比,FD有更佳的影像学随访疗效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采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的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其中6例行颈内动脉闭塞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例行颈内动脉缩窄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中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检查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中评估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预后良好;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6~4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6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缩小;mRS 0分者5例,1分者1例,3分者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海绵窦 巨大 低流量搭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采用低流量搭桥术治疗的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其中6例行颈内动脉闭塞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1例行颈内动脉缩窄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中采用荧光素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检查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中评估桥血管均通畅。术后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预后良好;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6~4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出血,6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缩小;mRS 0分者5例,1分者1例,3分者1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低流量搭桥术治疗巨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海绵窦 巨大 低流量搭桥术
  • 作者: 李焱 陈敏 赵宏亮 李增山 李世森 吴开春 时永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宁 810001(现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西安 710032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外科,西安 710032
  • 简介:摘要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但多数疾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难度。本例患者病史长,以口腔、外阴和回肠末端溃疡为主要表现,先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经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最初考虑白塞病可能,最终诊断为CD,经积极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 标签: Crohn病 回肠末端溃疡 白塞病 肠造口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Kiss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6年9月收治的1例年轻女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前考虑为右乳巨大恶性叶状肿瘤。行右乳肿物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活检术,使用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创面。术后行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6个周期化疗,接受术后放疗25次。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4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恶性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核心原则为扩大切除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1 cm。术后胸壁皮肤缺损大,Kiss皮瓣能很好地修复创面。术后化疗及放疗可能降低患者复发转移概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Kiss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间质瘤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需依靠病理。本例患者肿瘤体积较大且毗邻关系复杂,通过积极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胰腺间质瘤的患者,给予伊马替尼综合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ott膨胀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Pott膨胀瘤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收治的1例巨大Pott膨胀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57岁,因"额部渐增大肿物5年"入院。CT检查示额窦前壁及后壁骨质缺损,额部见约4.0 cm×2.5 cm×2.5 cm大小软组织包块,窦内软组织充填。行鼻外径路及鼻内镜联合路径额部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临床症状。通过检索共检出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共37篇。结论Pott膨胀瘤最初被描述为头部创伤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额窦炎的并发症中,是额窦炎极为罕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对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

  • 标签: 鼻窦炎 pott膨胀瘤 骨髓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术前渐进性人工气腹(PPP)、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BTI)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的微创方法治疗巨大腹股沟疝(GIH)的效果。方法两例GIH患者分别为56岁(患者1)和78岁男性患者(患者2),分别于2019年3月和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站立位时,均可见腹股沟区及阴囊处包块突出,大小分别为40 cm×20 cm(椭圆形)和55 cm×13 cm(梨形),疝囊表面均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分别经全腹CT检查诊断为左侧GIH伴腹壁功能失代偿和右侧GIH伴腹壁功能失代偿并发小左侧腹股沟疝。治疗方式:手术前2周给予双侧侧腹壁肌肉BTI,以促进局部麻痹,然后使用PPP获得更大的腹腔容量,TAPP手术修补缺损。结果两例患者均顺利完成BTI、PPP和TAPP联合技术治疗。患者1和患者2手术时间分别为77 min和95 min;术后第3天引流量均<5 ml,拔除引流管;均在术后第2天排气,进食流质,下床活动,无发热感染表现;于术后第4天和第5天步行出院;分别随访6个月和7个月,均无疝复发。结论BTI、PPP和ATPP联合微创治疗GIH安全、有效。

  • 标签: 巨大腹股沟疝,慢性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 渐进性人工气腹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行左侧乳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胸部创面皮瓣转移术,术后诊断乳腺高级别腺鳞癌,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结论乳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其他乳腺癌无特殊,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是否需行辅助化疗,目前尚无定论。

  • 标签: 巨大乳腺腺鳞癌 病理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老年人肩袖组织退变显著,常伴有骨关节炎、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问题。肩袖损伤是肩痛最为常见的病因。老年巨大肩袖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的肩袖组织难以修复,修复后再撕裂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为此,笔者着重对老年巨大肩袖损伤的特点、治疗选择及康复锻炼等问题进行概述,为老年巨大肩袖损伤的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老年人 软组织损伤 巨大肩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