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肆虐,给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冲击。本文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固有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免疫逃避与交叉免疫五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希望通过阐述免疫机制中的作用靶点,为SARS-CoV-2的治疗与预防贡献新思路。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适应性免疫 免疫逃避 交叉免疫
  • 简介:摘要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由于缺乏公认的客观诊断指标,多数眼部GVHD患者无法得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泪液细胞因子检测是一种简单、安全、可定量的非侵入性检查法,根据眼部GVHD疾病特点筛选特异性细胞因子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是辅助眼部GVHD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可行办法,也是本领域诊断性研究的探索热点。本文对眼部GVHD的诊断现状进行总结,从免疫反应过程、相关细胞因子以及当前眼部GVHD患者细胞因子检测的成果及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细胞因子 泪液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和动物幼崽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轮状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婴幼儿或动物幼崽产生腹泻症状。固有免疫应答通过多个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轮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同时轮状病毒自身也通过多种途径来拮抗固有免疫应答。本文就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以及轮状病毒对宿主固有免疫的拮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轮状病毒治疗性药物的研发和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 标签: 轮状病毒 固有免疫 干扰素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机会性感染常常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宿主,HIV感染及能引起免疫缺陷或紊乱的基础疾病是其主要的易感因素。近年来发现非HIV宿主存在某些新发的潜在免疫缺陷机制,如抗细胞因子抗体疾病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与马尔尼菲篮状菌、非分枝杆菌、曲霉等多种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其所导致的不同临床感染类型、免疫缺陷调控机制、治疗方法等诸多问题逐渐被关注。因此,本文将对非HIV宿主潜在新发的免疫缺陷机制与机会性感染进行综述。

  • 标签: 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机会性感染 免疫缺陷 马尔尼菲篮状菌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杀伤以及B淋巴细胞分泌的中和抗体在HBV感染的免疫控制和清除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脏免疫微环境通常处于抑制状态,病毒特异性免疫细胞多为功能耗竭表型。研究HBV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加深对HBV感染慢性化及疾病进展机制的理解,同时还可为针对HBV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现系统总结主要的HBV病毒蛋白对宿主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HBeAg阴转后,HBsAg低水平的患者更易于获得临床治愈的原因。希望未来能更有效地解除病毒蛋白诱导的宿主免疫抑制,帮助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蛋白 宿主免疫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软组织多发性色素性血管瘤,其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发展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相关。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可通过干扰模式识别受体、补体系统或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统,从而在卡波西肉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调节剂、靶向药物及疫苗等免疫治疗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卡波西肉瘤的新方法。

  • 标签: 肉瘤,卡波西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宿主免疫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谈对免疫宿主低下人群的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本医疗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定点医院2021年10月收治的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其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受者为中年男性,在肾移植后3年发病,以中低热起病,伴咳嗽、乏力。胸部CT示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以双下肺为著,渐进性加重,直至出现"白肺",早期合并肾功能及心功能不全。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应用减量,并增大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早期因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透析3次,给予阿比多尔及连花清瘟胶囊口服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使用特种免疫球蛋白及恢复期血浆静脉滴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最终患者临床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其他人群无明显差异,但此类免疫宿主低下患者更易出现器官功能的损害,肾移植受者合并重型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用量如何调整、呼吸支持、抗菌药物选择、器官保护、营养支持及中医药干预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抑制剂 营养支持 中医药干预
  • 简介:摘要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疾病,血凝素为甲型流感病毒包膜最主要的糖蛋白,病毒血凝素末端修饰的甘露聚糖可作为多种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靶点。本文简述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糖基化在固有免疫系统成分识别和抗病毒方面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 血凝素糖基化 凝集素 抗病毒
  • 简介:摘要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但目前人类感染MERS-CoV后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已有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能抵抗宿主先天免疫的清除作用,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MERS-CoV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机制,以期为冠状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疫苗开发提供新的靶点、方向和理论基础。

  • 标签: MERS-CoV 干扰素 免疫逃避
  • 简介:摘要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感染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感染,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感染中的作用,并讨论了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 标签: 脱氧葡萄糖 PET/CT 细菌 感染 麦芽糖糊精转运体 心血管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在非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免疫低下宿主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非HIV感染的免疫低下肺炎患者共15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采用规范化护理;对照组83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ADL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恢复时间、咳痰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ADL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非HIV感染的免疫低下宿主肺炎中,严格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长,提高ADL,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 标签: 肺炎 规范化护理 免疫低下 非HI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苦瓜多糖(Momordica charantia polysaccharide,MCP)对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MCP,用其治疗DSS诱导的UC。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和DSS+MCP组,每组5只,每天监测小鼠的体重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收集小鼠结肠组织和血清,采用HE染色、ELISA、RT-q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肠道组织、炎症因子、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变化。结果MCP通过恢复小鼠体重和大便黏稠度降低DAI,减少出血,从而改善DSS诱导的UC。另外,MCP能够修复结肠组织的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轻黏膜层和肌肉层水肿,保护UC小鼠的肠道。MCP处理后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CD4+T细胞水平也降低。结论MCP通过抑制小鼠体重下降、修复结肠组织损伤、改善免疫系统紊乱、抑制DSS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等途径改善DSS诱导的UC。本研究为MCP作为UC治疗的一种潜在饮食干预提供了参考。

  • 标签: 苦瓜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应答
  • 作者: 于丹 姚开虎(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45
  • 简介:摘要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x)是百日咳鲍特菌产生的重要毒素,是百日咳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病因子。研究显示,与PTx互作蛋白的分子量差异较大,从人淋巴细胞表面的43 kD蛋白到胰岛素分泌细胞表面的200 kD蛋白不等。已经明确PTx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N连接寡糖糖蛋白、唾液酸糖蛋白类因子以及一些糖蛋白(如触珠蛋白和胎球蛋白)、GD1a糖脂相互作用,尤其与其受体Gi蛋白互作,致胞内cAMP水平上升,引起各种生理反应。但目前对PTx在胞内的其他修饰底物和互作蛋白认识有限,严重阻碍了对PTx如何调控宿主细胞的其他信号通路和生理功能的深入理解。

  • 标签: 百日咳毒素 蛋白互作 非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会影响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使患者身体受到重大的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移植后患者的死亡率。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眼部排斥反应的表现,60%~9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伴发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表现为干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标准,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人工泪液、自体血清滴眼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局部应用以及泪小点栓塞和治疗用角膜接触镜的佩戴。本文就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血液病患者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CBT)和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免疫重建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UCBT(96例)和PBSCT(28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移植后第1、3、6、9、12个月外周血免疫细胞,并根据是否发生cGVHD进行分组,探究两种移植类型的免疫细胞重建与cGVH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UCBT组移植后1年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PBSCT组[9.38%(95%CI 3.35%~15.02%)对28.57%(95%CI 9.72%~43.50%),P=0.008];UCBT组移植后2年cGVHD、中重度cGVHD累积发生率均低于PBSCT组[15.60%(95%CI 9.20%~23.60%)对32.10%(95%CI 15.80%~49.70%),P=0.047;10.40%(95%CI 5.30%~17.50%)对28.60%(95%CI 13.30%~46.00%),P=0.014]。②UCBT组CD4+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均高于PBSCT组[59.00(36.70~89.65)×107/L对31.40(18.10~44.00)×107/L,P<0.001;71.30(49.60~101.45)×107/L对41.60(25.82~56.27)×107/L,P<0.001;83.00(50.17~121.55)×107/L对44.85(31.62~62.10)×107/L,P<0.001],CD4+T细胞比例始终高于PBSCT组(P<0.05)。PBSC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1个月高于UCBT组[0.70(0.30~1.70)×107/L对0.10(0~0.30)×107/L,P<0.001;0.45%(0.30%~2.20%)对0.20%(0.10%~0.40%),P=0.002];UCBT组B细胞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9、12个月高于PBSCT组[53.80(28.00~103.20)×107/L对23.35(5.07~35.00)×107/L,P<0.001;21.45%(11.80%~30.45%)对9.00%(3.08%~16.73%),P<0.001。66.70(36.97~98.72)×107/L对20.85(7.72~39.40)×107/L,P<0.001;22.20%(14.93%~29.68)%对8.75%(5.80%~18.93%),P<0.001]。UCBT组调节性B细胞(Breg)计数和比例在移植后第6、9和12个月高于PBSCT组[1.23(0.38~3.52)×107/L对0.05(0~0.84)×107/L,P<0.001;5.35%(1.90%~12.20%)对1.45%(0%~7.78%),P=0.002。2.25(1.07~6.71)×107/L对0.12(0~0.77)×107/L,P<0.001;6.25%(2.00%~12.33%)对0.80%(0%~5.25%),P<0.001。3.69(0.83~8.66)×107/L对0.46(0~0.93)×107/L,P<0.001;6.15%(1.63%~11.75%)对1.40%(0.18%~5.85%),P<0.001]。③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12个月均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P=0.043);非cGVHD组的B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6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49)。UCB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reg细胞计数在移植后第6、9、12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06,P=0.028,P=0.050);非cGVHD组的Breg细胞比例在移植后第9个月高于中重度cGVHD组(P=0.038)。④PBSCT患者中非cGVHD组的B和Breg细胞绝对数和比例与中重度cGV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细胞重建过程中,UCBT组的Breg细胞高于PBSCT组,并且两种移植类型的非cGVHD组的Breg细胞始终较中重度cGVHD组高,表明Breg细胞能够降低cGVHD的发生,揭示了UCBT组cGVHD发生率较低的可能原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作者: 鲁阔 陈善泽 陈荣昌 王凌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深圳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 深圳市呼吸系统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结核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证据显示宿主因素在NTM发病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局限性NTM肺病及播散性NTM病的宿主因素分别加以综述,以期尽早识别NTM病的高危宿主,为NTM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全世界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尽管人们发现多种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的因素,但确切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逐渐意识到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宿主免疫反应在结直肠癌的起源和进展中存在重要的作用。以下将对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宿主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参与肠道微生物群-宿主免疫反应、基于Toll样受体的免疫治疗等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Toll样受体 肠道微生物群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常见并发症。allo-HSCT前,对患者采取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标准预防方案,可明显降低其急性GVHD(aGVHD)发生率,但是对降低cGVHD发生率效果不明显。现阶段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代表的GVHD预防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cGVHD发生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糖皮质激素是cGVHD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激素难治性cGVHH(SR-cGVHD)患者,目前已有多种新型二线药物,但尚无首选治疗方案。靶向cGVHD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将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笔者拟就cGVHD的预防、治疗及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慢性病 预防和防护用药 药物疗法 生物学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