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弱视患儿和正常儿童对光照环境下的适应情况。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1-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作为弱视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视力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偏振片+中灰密度镜(ND)定量测量不同光照环境下(分别为15、220、2 000 lx)的眼间抑制情况,分析弱视儿童的抑制深度与环境亮度的相关性,并比较弱视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情况。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弱视组27例,对照组10例。与15 lx相比,2 000 lx下弱视组(近距离q=5.76,P<0.001;远距离q=4.85,P=0.0027)和对照组(近距离q=6.93,P<0.001;远距离q=8.31,P<0.001)的眼间抑制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光照环境下弱视组与正常组的眼间抑制差别不同,在2 000 lx光照时差别较明显(近距离P=0.0114、P=0.0014、P=0.0018;远距离均P<0.001)。弱视患儿在15 lx时的抑制深度与在220 lx(近距离r=0.9318,P<0.001;远距离r=0.9172,P<0.001)和2 000 lx时(近距离r=0.8699,P<0.001;远距离r=0.7445,P<0.001)的抑制深度均有相关性。结论:眼间抑制受不同光照环境影响,环境越亮的情况下眼间抑制越深。与正常儿童相比,弱视儿童存在对亮环境代偿更差的现象,且受环境亮度的影响较大。

  • 标签: 弱视 眼间抑制 环境亮度 定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对剥夺光照抑郁大鼠大脑缰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白光对照组(20只)和抑郁模型组(60只),分别给予白光照射和剥夺光照处理;18 d后将抑郁模型组大鼠随机均分为抑郁模型组、蓝光处理组和红光处理组,分别给予剥夺光照、补充蓝光照射和补充红光照射处理。白光对照组继续给予白光照射。光照时长均为12 h/d,光照强度均为20 lx,处理持续36 d。期间采用蔗糖偏好试验检测动物的抑郁状态。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缰核、膝状体间叶和外侧膝状体腹侧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测定缰核内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及下游蛋白BDNF表达水平。结果补充光照后,蓝光处理组大鼠单位体重蔗糖摄入量基本恢复至白光对照组水平(P>0.05),红光处理组和抑郁模型组大鼠单位体重蔗糖摄入量均低于白光对照组(P值均<0.05)。蓝光处理组大鼠大脑缰核、膝状体间叶和外侧膝状体腹侧核c-fos阳性神经元密度均高于抑郁模型组(P值均<0.05)。蓝光处理组大鼠大脑缰核内BDNF相对表达量和CREB磷酸化水平均高于抑郁模型组(P值均<0.05)。结论蓝光照射可缓解剥夺光照所致的大鼠抑郁样反应,蓝光可通过内在感光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激活缰核神经元反应,缰核中CREB/BDNF信号通路在蓝光抗抑郁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抑郁 大鼠 大脑 蓝光 剥夺光照
  • 简介:摘要光照治疗(light therapy,L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围产期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多种情绪相关疾病。然而,目前光照治疗调节情绪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光照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其不良反应也尚存争议。光照调节情绪可能与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介导的感光通路、时钟基因表达、昼夜节律及睡眠结构改变等有关。现就光照治疗在情绪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为光照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光照治疗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 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环路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光照是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光照条件对睡眠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机制较为复杂,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光照改善睡眠障碍相比于传统药物疗法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综述总结近年来关于光照对睡眠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以及目前光照疗法的应用情况,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光照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光照 睡眠障碍 光照疗法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不同种类的光在创面治疗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波长相近的不同种类的光又存在部分类似或相同的治疗功能。光照治疗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目前光照治疗已成为临床创面治疗的重要手段。红光因在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控制渗液量等方面的效果突出,目前在创面治疗中应用最广。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证据文章,并经创面修复领域专家反复研讨,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急慢性创面的光照治疗专家共识,为创面修复的光照治疗提供科学、规范的应用指导。

  • 标签: 伤口愈合 光疗法 专家共识 适应证 禁忌证
  • 简介:摘要牙周病是一种主要由牙龈卟啉单胞菌、螺旋体等革兰阴性致病菌导致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对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具有慢性破坏性。目前,牙周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清除菌斑来达到控制牙周疾病的发展进程为目的。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口腔临床的普及,激光在牙周病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激光手术和弱激光照射是常见的激光治疗方式。弱激光照射主要通过光生物刺激效应和光动力效应,促进牙周病的组织修复与再生、抑制炎症、缓解疼痛、杀菌消毒等,其在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弱激光照射在牙周病的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牙周病 激光手术 弱激光照射 光生物刺激效应 光动力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蓝光照射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模型。方法采用投币法将20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暴露于10 000 lx蓝光下5 d,正常对照组小鼠按12 h/12 h正常光照/黑暗的周期饲养于正常光照环境5 d。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活体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功能变化。于光照结束后24 h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眼球壁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鼠视网膜中视紫红质(Rho)、紧密连接蛋白(ZO-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蓝光照射组小鼠视网膜上部和下部距视盘200、400、600、800和1 000 μm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分别为(305.50±41.52)μV和(119.50±6.67)μV,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15.50±28.77)μV和(139.75±8.26)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RPE细胞呈正六边形,视网膜各层形态规则,Rho、ZO-1和β-catenin荧光较强;蓝光照射组小鼠RPE细胞形态不规则,ZO-1染色减弱或消失,β-catenin染色和Rho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结论蓝光照射小鼠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功能减弱。

  • 标签: 光/不良作用 视网膜/辐射效应 视网膜/病理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视网膜电图 免疫荧光技术 近交系C57BL小鼠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光生物调节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特别是红光和近红外光照射可以治疗抑郁症,且与传统的神经调控技术相比有着独到的优势。本文中简要介绍了红光和近红外光照射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抑郁症新型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光生物调节作用 红光 近红外光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光照疗法是以白细胞分离为基础,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的一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国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数量迅速增加,移植后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受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光照疗法对于移植后排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光照疗法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光照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转化及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光照组及24 h持续光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及骨骼肌脂质含量和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L)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骨骼肌生物钟基因及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组织免疫荧光及油红O染色评估肌纤维类型及脂质沉积。结果与正常光照组相比,持续光照小鼠夜间尿6-SML水平降低(P<0.05),骨骼肌核心生物钟基因脑肌类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Bmal1)、昼夜节律运动输出周期蛋白故障(Clock)、周期2(Per2)mRNA表达水平及节律发生改变。与正常光照组相比,持续光照组小鼠的体重、血脂以及骨骼肌游离脂肪酸、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脂肪酸氧化关键酶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b(Cpt1b)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进一步的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持续光照组小鼠骨骼肌慢肌纤维比例降低,而快肌纤维比例增加(均P<0.05)。结论持续光照导致小鼠骨骼肌脂质异位沉积,该过程可能与骨骼肌肌纤维重塑有关。

  • 标签: 持续光照 生物钟 肌纤维重塑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365,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3.750,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576,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05,P=0.900;F组别=0.973,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8.302、27.407,均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 标签: 近视 光照 眼屈光 发育 形觉剥夺 生物测量
  • 简介:摘要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照射辅助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的研究应用已在国内多地开展,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RLRL眼部照射能够抑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快速增长,但由于目前尚无相关的统一标准,导致不规范应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此有关专家基于当前的循证证据及结合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从RLRL照射防控近视基本原理、适用对象、方法及剂量、检查项目及照射频次、设备选择及使用功率、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问题的建议等8个方面制定《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为规范RLRL照射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近视 辅助治疗 重复低强度红光 儿童 青少年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东莞市石排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隙组与持续组。间隙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2.18±2.19)d,实施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2.21±2.15)d,实施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降钙素原(PC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间隙组治疗前后的PCT分别为(0.29±0.06)μg/L、(0.15±0.03)μg/L,持续组治疗前后的PCT分别为(0.28±0.07)μg/L、(0.19±0.05)μg/L;两组治疗后的PCT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且治疗后间隙组的PCT比持续组低(P<0.05)。间隙组治疗前后的TBA分别为(91.67±28.68)μmol/L、(54.41±5.16)μmol/L,TBil分别为(301.37±39.60)μmol/L、(101.19±22.15)μmol/L;持续组治疗前后的TBA分别为(93.52±28.60)μmol/L、(62.73±6.04)μmol/L,TBil分别为(299.15±38.21)μmol/L、(156.85±29.32)μmol/L;两组治疗后的TBA、TBil比治疗前低(均P<0.05),且间隙组治疗后的TBA、TBil比持续组低(均P<0.05)。间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4/20)比持续组(50.00%,10/20)低(P<0.05)。结论和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相比,实施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间隙 持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同光照治疗方法中患儿体内胆红素、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高胆组,再根据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取的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胆1组30例(每日蓝光治疗持续12 h)和高胆2组30例(每日蓝光间歇治疗6~8 h);选取同期与高胆组日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水平≤205.2 μmol/L)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血清胆红素、SIL-2R、GM-CSF水平的差异,并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高胆1、2组胆红素与SIL-2R及GM-CS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高胆1组及高胆2组新生儿SIL-2R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偏高[(42.99±7.02)pg/ml vs (45.02±7.93)pg/ml vs (25.92±6.9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且高胆1组与高胆2组新生儿的GM-CSF值与对照组比较也升高[(23.49±3.29)ng/L vs (25.34±2.58)ng/L vs (8.85±2.2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高胆1、2组患儿SIL-2R值与对照组比较[(40.65±8.03)pg/ml vs (32.97±7.05)pg/ml vs (25.92±6.98)pg/ml],较对照组仍偏高;高胆1、2组患儿GM-CSF值与对照组比较亦偏高[(22.45±3.64)ng/L vs (15.38±3.19)ng/L vs (8.85±2.2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胆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SIL-2R值、GM-CSF值比较却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264、10.917,P均<0.001)。治疗前总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胆1、2组SIL-2R值呈正相关(r=0.523、0.578,P=0.003、0.001),与GM-CSF水平亦呈正相关(r=0.545、0.548,P均=0.002)。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情况,间歇光照治疗在降低高间接胆红素的同时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恢复有帮助。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泡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总胆汁酸(TB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TBIL、UCB、TBA、HS-CRP分别为(116.4±6.9)μmol/L、(153.6±8.2)μmol/L、(8.3±1.3)μmol/L、(4.9±0.6)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3.6±8.2)μmol/L、(249.3±42.3)μmol/L、(25.9±2.9)μmol/L、(18.3±0.5)mg/L(t=15.851、20.329、9.624、7.508,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β-GD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40/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17/4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2、14.605,均P<0.01)。结论中药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黄疸,新生儿 中草药 浴疗学 色光疗法 胆红素 胆汁酸类和盐类 C反应蛋白质 醛脱氢酶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时长对泪液分泌、晶状体以及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豚鼠进行眼部激光照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依据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持续时间的不同将豚鼠随机分为高频短时(HFST)组、高频长时(HFLT)组、中频短时(MFST)组、中频长时(HFLT)组、低频短时(LFST)组和低频长时(LFLT)组,每组6只。各组豚鼠右眼进行500 lx的激光照射作为实验眼,左眼不接受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高频激光照射为15次,中频照射为10次,低频照射为5次,每次照射时间间隔为10 min;短时照射为30 s/次,长时照射为60 s/次。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对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泪液分泌量进行测定和比较;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斜照法评估各组豚鼠晶状体透明性变化情况;采用眼底照相法评估豚鼠眼底和视盘大致形态;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记录法评价各组豚鼠视网膜功能变化;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结果HFST组、HFLT组、MFST组、MFLT组、LFST组和LFLT组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分别为8.00(7.37,9.00)、8.75(8.25,9.00)、8.50(7.75,9.50)、9.00(8.50,9.50)、8.00(7.37,8.75)和8.25(7.75,8.75)mm/5 min,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2,P=0.240);各组豚鼠实验眼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双眼晶状体均透明,实验前后眼底均未见出血和渗出;HFST组实验眼ERG暗适应3.0 a波振幅值低于LF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实验眼ERG暗适应3.0 b波振幅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8,P=0.268);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ERG a、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豚鼠实验眼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2,P=0.463)。结论500 lx激光照射对眼表组织和晶状体无明显损伤,但一定程度上造成视网膜功能损害,损伤程度主要与激光照射频次有关。

  • 标签: 激光 眼部损伤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
  • 作者: 柳艳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8期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吉林吉林132000
  • 简介: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应用常规与鸟巢式护理手段干预意义。方法:由于开展的护理策略不同,因而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组,即常规护理(对比组20例)与鸟巢式护理(分析组20例),较比不同护理手段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以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较比,分析组短于对比组,P<0.05;以血清胆红素水平指标较比,分析组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routine and nest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s:Due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strategies,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grouped,that is,routine nursing(20 cases in comparison group)and bird's nest nursing(20 cases in analysis group),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was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Results:the time of jaundice,serum total bilirubin,and hospitalization was short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P<0.05,it was low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P<0.05.Conclusion:Bird's nest nursing has a definite effect,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 标签: 蓝光照射;鸟巢式护理;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罐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水市中医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针刺和威伐光照射治疗,治疗组联合药物罐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26/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8,P<0.05)。治疗后,两组VAS、HSS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VAS评分为(1.47±0.94)分、HSS评分为(74.70±17.60)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52±1.31)分、(65.09±15.14)分(t=5.812、3.158,均P<0.05)。结论药物罐联合威伐光可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针刺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疼痛 针刺疗法 威伐光 红外线 光疗法 中草药 拔罐疗法 疼痛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观察组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红臀症状消除时间为(5.96±0.42)d,短于对照组(9.06±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结论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缩短局部创面愈合时间,且操作简便。

  • 标签: 皮肤肌肉疾病 红臀 光疗法 玉夫膏 卧床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650 nm半导体激光(功率2 mW)照射以视锥细胞为主的鸡视网膜后是否存在慢性光损伤,探讨该波段激光对视网膜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自然光线下饲养1个月的小鸡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3-min组、照射6-min组和照射30-min组,每组15只。采用650 nm激光并按照分组不同各组小鸡双眼每日接受不同时间的激光照射。分别于激光照射后1个月(2月龄鸡)、3个月(4月龄鸡)和6个月(7月龄鸡)各组任选5只进行活体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定鸡的相对视网膜面积;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各组鸡视网膜面积变化和视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眼制备视网膜匀浆,分别采用TBA法和NBT法检测鸡视网膜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鸡视网膜中L/M视蛋白和视紫红质蛋白的表达。结果2月龄时鸡照射30-min组视网膜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月龄时激光照射6-min组和照射30-min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03),7月龄时所有激光照射组鸡视网膜中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32、<0.01)。7月龄时激光照射30-min组鸡视网膜中SOD比活性和视紫红质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SOD:(140.20±5.99)(nmol/s·mg)与(160.57±3.13)(nmol/s·mg);视紫红质蛋白:0.392±0.065与0.566±0.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CT检查显示,照射3-min组、照射6-min组和照射30-min组6个月内鸡视网膜相对面积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各照射组鸡视网膜厚度均接近正常对照组,TUNEL染色显示各组鸡视网膜细胞排列整齐,未发现TUNEL阳性染色细胞。结论实验鸡眼接受65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时,用2 mW的功率每日照射6 min持续6个月不引起明显光损伤;每日照射30 min持续6个月引起视网膜中自由基含量增高和视紫红质减少,提示存在光损伤。

  • 标签: 光/不良作用 视网膜 激光/治疗用途 红光 氧化应激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