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确定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例;男性30例(28.6%),女性75例(71.4%);中位年龄58(P25,P75:52,64)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放射性肠损伤且接受确定手术治疗(即切除放射性损伤肠管+一期消化道重建)、资料完整的病例,排除肿瘤复发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最佳切除部位。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情况(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术前梗阻或瘘的情况);(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3)确定手术情况;(4)术后并发症情况,Clavien-Dindo分级为Ⅲ~Ⅴ级定义为中-重度并发症。结果(1)术前评估情况:88例(83.8%)患者在放疗结束超过1年出现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症状。98例(93.3%)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74例(70.5%)患者接受术前肠外营养支持,中位营养支持时间为10.5(7.0,16.0)d。16例(15.2%)患者术前因严重梗阻接受小肠减压管置入。(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全部患者中,有87例(82.9%)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均接受放射性损伤肠管确定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18例(17.1%)患者临床表现为肠瘘,均接受放射性损伤肠段、肠瘘确定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其中3例回肠直肠残端瘘患者同时接受带蒂大网膜盆腔封闭术;4例回肠膀胱瘘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前已行肾造口减压而接受膀胱瘘切除和膀胱修补术,另2例患者在瘘口近远端离断小肠并关闭肠袢,不行瘘口切除及肠瘘和膀胱瘘修补术。(3)确定手术情况:中位确定手术时间和中位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30(180,300)min和50(20,50)ml。105例患者中,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为回肠-结肠吻合,其中回肠-结肠肝曲和回肠-结肠脾曲吻合分别为88例(83.8%)和4例(3.8%);13例(12.4%)患者为回肠-回肠吻合。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严格位于放射野的对侧象限,13例(12.4%)患者吻合部位远离放射野。105例患者中,9例(8.6%)吻合口>1个,5例(4.8%)剩余小肠长度<180 cm,7例(6.7%)行小肠逆行排列术,4例(3.8%)因腹壁缺损接受同期腹壁重建手术,87例(82.9%)腹盆腔严重粘连(3~4级粘连)。术中3例(2.9%)出现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3.0(12.0,24.5)d,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已恢复经口进食。(4)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共14例(13.3%)患者共发生18例次中-重度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6/105),其中回肠-结肠吻合和回肠-回肠吻合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2.2%(2/92)和4/13(χ2=17.29,P<0.001);临床表现为肠瘘和肠梗阻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18和3.4%(3/87)(χ2=4.84,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病死率为1.0%(1/105),为术后吻合口漏引起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确定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慢性 确定性手术 并发症
  • 简介:近来,城市宜居性问题成为了城市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之一,其指标系统的评定也随之成为了亟待讨论的问题。现有的大多数评价体系使用专家评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城市宜居性指标体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使用监督性学习的方法,构建宜居性指标体系。本文还考虑了不确定因素对城市指标体系评定的影响,得出了不确定因素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指标体系的结论。

  • 标签: 城市宜居性 城市指标体系 不确定因素 评估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小儿睾丸肿瘤精确定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睾丸肿瘤的超声特征(物理性质、有无钙化、Alder血流分级)及AFP水平,进一步将肿瘤按照两种方式分组: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卵黄囊瘤组和非卵黄囊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特征及AFP对睾丸肿瘤的精确定诊断效能。结果卵黄囊瘤18例,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几乎实性肿块,可伴有数个小无回声区,不伴钙化,Alder血流分级为3级。非卵黄囊瘤29例,超声表现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大多伴有钙化,部分呈蜂窝状回声,Alder血流分级为0~3级血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特征诊断小儿睾丸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实性或几乎实性:0.894、83.3%、95.5%;无钙化:0.904、94.4%、86.4%;Alder血流3级:0.941、88.9%、95.5%;AFP最佳界值(18.8 ng/m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2、100%、95.5%,超声特征联合AF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2、100%、90.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性或几乎实性、无钙化两个指标联合诊断卵黄囊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小儿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能够做出相对精确诊断,结合血清AFP可以进一步对小儿睾丸其他恶性肿瘤做出相对精确的定性诊断。

  • 标签: 睾丸肿瘤 卵黄囊瘤 超声检查 甲胎蛋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在质子重离子治疗肝癌、肺癌中的不确定。方法治疗前对40例癌症患者治疗部位进行影像拍摄验证片,其中20例肺癌患者共拍摄200张验证片;20例肝癌患者肿瘤周围注有碘油标记物,以标记物位置变化代替肿瘤位置的变化,共拍摄200张验证片。验证片配准均以椎体为主要目标,记录肿瘤位置变化值。结果肝癌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肿瘤位移值分别为(-0.05±0.28)、(0.15±0.33)、(-0.12±0.27) cm,肺癌患者的分别为(-0.03±0.13)、(-0.05±0.14)、(0.02±0.16) cm (P=0.280、<0.001、<0.001)。肝癌患者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离散度分别为(0.20±0.09)、(0.25±0.06)、(0.19±0.09) cm,肺癌患者的分别为(0.09±0.03)、(0.10±0.03)、(0.13±0.03) cm (P<0.001、<0.001、0.008)。肝癌与肺癌患者3个方向肿瘤位移≤5 mm的比例分别为92%、83%、93%和99%、99%、100%(P=0.030、0.002、0.007)。结论ABC技术应用于肺癌、肝癌的质子重离子治疗重复性好,且肺癌稳定性优于肝癌。

  • 标签: 肝肿瘤/质子重离子疗法 肺肿瘤/质子重离子疗法 主动呼吸门控 不确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对小儿睾丸肿瘤精确定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7例睾丸肿瘤的超声特征(物理性质、有无钙化、Alder血流分级)及AFP水平,进一步将肿瘤按照两种方式分组: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卵黄囊瘤组和非卵黄囊瘤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特征及AFP对睾丸肿瘤的精确定诊断效能。结果卵黄囊瘤18例,超声表现为实性或几乎实性肿块,可伴有数个小无回声区,不伴钙化,Alder血流分级为3级。非卵黄囊瘤29例,超声表现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包块,大多伴有钙化,部分呈蜂窝状回声,Alder血流分级为0~3级血流。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特征诊断小儿睾丸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实性或几乎实性:0.894、83.3%、95.5%;无钙化:0.904、94.4%、86.4%;Alder血流3级:0.941、88.9%、95.5%;AFP最佳界值(18.8 ng/ml)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72、100%、95.5%,超声特征联合AF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92、100%、90.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性或几乎实性、无钙化两个指标联合诊断卵黄囊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小儿睾丸卵黄囊瘤具有特异性的超声表现,高频超声能够做出相对精确诊断,结合血清AFP可以进一步对小儿睾丸其他恶性肿瘤做出相对精确的定性诊断。

  • 标签: 睾丸肿瘤 卵黄囊瘤 超声检查 甲胎蛋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搏动对射波刀肺部动态追踪肿瘤位置不确定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肿瘤位置距离心脏位置较近的患者,导出其肺部动态追踪系统采集的治疗过程中的肿瘤运动位置曲线。对导出的肿瘤运动位置曲线进行滤波分析,将<1 Hz的呼吸运动波形和>1 Hz的心脏搏动波形进行分离。依据患者的滤波结果,按是否存在>1 Hz的心脏搏动波形,将患者治疗追踪数据分为两组。依据治疗时追踪系统采集的X线影像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分次之间的追踪误差。结果对于准确建立心脏搏动模型的患者,身体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相关模型追踪误差分别为(1.45±0.99)、(0.46±0.21)、(0.70±0.54) mm;对于未准确建立心脏搏动模型的患者,身体左右、头脚和腹背方向的追踪误差分别为(1.52±1.17)、(0.63±0.37)、(1.07±0.62) mm。前者射波刀肺部动态追踪系统的追踪误差比后者在头脚、腹背方向分别减少28.34%、34.86%(P<0.05)。结论准确建立心脏搏动模型,射波刀肺部动态追踪系统的追踪精度将大幅提高。

  • 标签: 肿瘤/射波刀疗法 肺部动态追踪 追踪误差 内靶体积外扩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调强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变化。方法对48例宫颈癌调强患者,全程69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摆位误差造成等中心距离偏移0.58(0.36,0.80) cm。累积摆位误差剂量与标准计划剂量经WilCoxon检验存在不同的统计学差异。靶区剂量偏差均呈降低,在微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呈负偏态,峰值降低。DVH图呈反S型向左偏移,斜率增大。靶区HI偏差由小到大为CTV1、CTV2、GTV/CTV、CTV3、CTVn、CTVall、GTVnd;靶区HI偏差均增大。结论宫颈癌调强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区累积剂量均降低,靶区剂量均匀性变劣。分次间位置不确定导致靶区分次剂量增高或降低,对肿瘤细胞的生物效应和肿瘤复发有待进一步探讨。宫颈癌调强放疗,每次治疗前需进行CBCT位置校准以保证靶区各结构剂量准确性。

  • 标签: 摆位误差 剂量学 宫颈肿瘤癌/调强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内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护士78名作为对象,所有护士均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评估;采用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NSS)对护士职业应激进行评估;采用不确定忍受量表(IUS)对护士不确定忍受进行调查。根据职业倦怠水平分为职业倦怠组与非职业倦怠组,统计两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一般资料并完成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专科医院内科护士职业倦怠评分前两位的为工作成就感与情绪倦怠;职业应激得分排在前两位的为与患者有关和与人际关系有关;不确定忍受力评分为(70.49±4.37)分;78例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倦怠21例,占26.92%。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与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及过去一年排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护士情绪倦怠、去人格化及工作成就感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较多,且与职业应激和不确定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肿瘤专科护士 职业倦怠 职业应激 不确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确定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结果不相符的132例非确定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MRCP显示有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无结石,B组MRCP显示无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有结石。患者均行EUS,根据EUS结果决定是否行ERCP,以ERCP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32例患者经诊断金标准最终确认胆总管结石阳性87例,阴性45例。44例(33.3%)患者EUS阴性,经随访结果确认无结石,避免了不必要的ERCP。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0%(83/87)、97.78%(44/45)、96.21%(127/132)、98.81%(83/84)、91.67%(44/48),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58/87)、82.22%(37/45)、71.97%(95/132)、87.88%(58/66)、56.06%(37/66)。两者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917,P<0.001),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439,P<0.001)。EUS对A组MRCP假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对B组MRCP假阴性的检出率[8/8比89.66%(26/29),P<0.001]。结论EUS对非确定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优于MRCP,ERCP术前应用EUS可减少不必要的ERCP操作或避免结石遗漏。

  • 标签: 超声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考察威胁自我调节因素(无法容忍不确定)和动机调节因素(生命意义感)在自杀诱导因素(归属受挫与负面评价恐惧)和结局变量(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的作用。方法采用归属受挫问卷、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无法容忍不确定量表、生命意义感问卷、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对1 325名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采用AMOS 20.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1)女生比男生有较多的负面评价恐惧体验[(41.89±9.96)分,(40.31±10.68)分,t=2.03,P<0.05];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体验到较多的归属受挫[(23.83±8.87)分,(22.49±9.17)分,t=2.51,P<0.05]。(2)归属受挫、负面评价恐惧及无法容忍不确定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0.59,均P<0.001),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3,r=-0.22,均P<0.001)。(3)自杀意念中介了归属受挫与自杀行为(β=0.34,P<0.001)及负面评价恐惧与自杀行为间的关系(β=0.11,P<0.001)。(4)与无法容忍不确定较低的学生相比,无法容忍不确定较高的学生,其归属受挫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更强(β=0.27,P<0.001;β=0.41,P<0.001),其负面评价恐惧对自杀意念的预测力也更强(β=0.08,P<0.001;β=0.14,P<0.001)。与生命意义感较低的学生相比,生命意义感较高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较小(β=0.20,P<0.001;β=0.12,P<0.001)。结论本研究支持了自杀行为动机-意志整合模型;结果提示人际关系感知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受到生命意义感和无法容忍不确定的调节,减少人际关系感知压力、降低个体的无法容忍不确定、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是减少大学新生自杀风险的潜在干预途径。

  • 标签: 归属受挫 负面评价恐惧 无法容忍不确定性 生命意义感 自杀意念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小组合的分子检测,在Bethesda分类(TBSRTC)不确定类别(Ⅲ~Ⅴ级)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病理科96例有组织病理学随访结果、术前穿刺细胞学诊断为TBSRTC Ⅲ、Ⅳ及Ⅴ级的病例。细胞学涂片经退染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刮取涂片行BRAFV600E单基因或5基因(BRAF、N-RAS、H-RAS、K-RAS和TERT)检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yclin D1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通过交叉列联表评价各指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评价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入组的96例甲状腺结节中,细胞学诊断TBSRTC Ⅲ级42例,Ⅳ级10例,Ⅴ级44例。其中女性79例,男性17例,中位年龄47岁(范围25~75岁)。甲状腺细胞cyclin D1核染色阳性阈值设定为7.5%,其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PPV为100%,NPV为57.1%,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100%。BRAFV600E突变检测或联合5基因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65.5%和69.0%,而联合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与上述分子检测,其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提高到94.0%和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特异度并未降低,仍为100%和91.7%。与单独使用这些标志物相比,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联合单基因或5基因检测,辅助FNA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提高至94.8%。结论对FNA细胞学诊断不确定的病例,加上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和小组合的分子检测,可以提高细胞学在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为细胞病理学医师提供一个简单、准确和方便的诊断方法,同时减少了外科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手术。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穿刺术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肺结节发病率非常高,隐藏其中的早期肺癌因为结节较小很难诊断,常引起延误诊断或过度治疗。为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并基于以往经验特提出"难定性肺结节"这一新的分类。"难定性肺结节"定义为无法通过非手术活检明确诊断,且高度怀疑为早期肺癌的肺结节。可通过白春学提出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字化、数字问题程序化,程序问题体系化"的物联网医学技术,同质化提高评估肺结节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避免延误诊断和过度治疗。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人工智能 物联网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到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初治不能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而应用综合治疗的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综合治疗,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其中6例患者治疗效果评估为部分缓解,成功接受了手术;7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疾病稳定,无明显进展;21例患者治疗效果为疾病进展。结论对不同患者应用综合治疗能够使一部分患者实现转化手术获得根治性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综合治疗 安全性 疗效
  • 作者: 李俊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1530
  • 简介:髋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独立行走的能力。目前,手术治疗是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手术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同样重要。术后康复锻炼是髋关节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 标签: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试验注册旨在增进公众对医学研究的信任,是医学研究的伦理需要,是临床试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必需。

  • 标签: 注册 临床试验 伦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民众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医疗界遵照国家决策部署,投入大量医疗资源,驰援湖北。但在全国范围内,部分医院发生了门诊停诊、病房停收、手术停做等现象。笔者从停诊发生的深层原因和对患者的危害方面进行剖析,并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策略以及处置方案的优化,最后提出疫区以外综合医院开展安全医疗管理的合理建议,希望引起医疗机构和医护同行的重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停诊 诊断 治疗 策略 安全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