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组织的协调下,在确定的法定刑罚执行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基本特点是立足于社区、依赖于社区,强调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从而使罪犯在不与社会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其再社会化。

  • 标签: 非监禁刑 社区矫治 现状 缺陷 建议
  • 简介:航班时刻契约条款属于国际惯例,各国航空承运人的运输总条件都有类似规定。契约条款的效力不因航班时刻的载体类型差异而根本不同。承运人主张"合理期间"是航班时刻契约条款合法性的直接证据,旅客则认为航班时刻契约条款严重背离传统契约法规则,损害其合法权益。继续维持或者直接废止现有的航班时刻契约条款都会引发灾难性后果,不利于航空运输业的整体发展。在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航班完全准时离港和到港的过渡阶段,应当在保护旅客利益的前提下矫正保留航班时刻契约条款。在航空承运人能基本左右航班离港和到港时间的终极阶段,应当明示废止航班时刻契约条款。

  • 标签: 航班时刻 客运合同 免责事由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明确地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任务写入总则,不仅是宪法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对整个刑事诉讼更是具有指导意义,在具体制度方面也做了相应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这也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羁押诉讼是一项能体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诉讼形式,有关羁押诉讼的创新实践在我国一些地方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其试验阶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拟从这一现状出发,采用比较与实证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羁押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的羁押诉讼制度的建议。

  • 标签: 非羁押诉讼立法完善
  • 简介:<正>正当当事人制度是民事诉讼法学的难点之一,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出现正当当事人应当怎样处理,学界远未达成一致。有观点反对法院依职权对正当当事人进行变更;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在借鉴、吸收国内外观点的基础上,修正原有的更换正当当事人的方式,由原有的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更换当事人改为由"当事人意思自治"来决定是否更换当事人,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对法院的职权做出限制;还有观点认为应继续采用原有

  • 标签: 当事人主义诉讼 更换当事人 处理模式 诉讼要件 驳回起诉 诉讼行为
  • 简介:《民事诉讼法》中新增的实现担保物权讼程序,目的是在程序主体对主债权、担保物权等实体问题不存在争执的基础上做出许可执行拍卖、变卖裁定。而通过对北京、重庆、广东三地法院做出的许可裁定书文本分析得知,法院对优先权、优先受偿数额等相关实体问题是否在裁定书中做出处理的态度大相径庭。从认识归因上讲,主要是对形式审查原则认识不清。对此,从法理解释来看,许可裁定书不仅要对担保财产"是否"以及"如何"拍卖、变卖做出裁断,还应对优先受偿数额等实体问题进行确认。该裁定性质上为"对物的执行名义",具有执行力。

  • 标签: 担保物权 非讼许可裁定 形式审查原则 对物的执行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