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西元2002年初秋一天,我借一会议机会来到坐落于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在中国,号称“黄帝陵”的地方有八九个之多,但桥山黄帝陵一直被官方奉为正宗)。站在据说是埋葬着中华民族老祖宗黄帝的桥山之顶,俯视远处连绵起伏的小型群山,再想到来此一路的遥远与颠簸,笔者不禁思绪万千大发感慨。

  • 标签: 中国 历史发展 政治演变 法学理论 社会变迁
  • 简介:高原法官的胸怀是博大而坦荡的,象那无边的草原,骏马奔驰;象巍峨挺拔的高山,任冰雪拥裹、洗礼,不惧严寒与孤独,屹立、扎根在高原:象飞翔的雄鹰永远眷恋盘旋在高原的蓝天……

  • 标签: 法官 泸定县 审判工作 工作作风 艰苦奋斗精神
  • 简介:如果说,西藏是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那么,藏北阿里就是生命的禁区。也许,对大多数人而言,净土与禁区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一种抽象概念,可于我,却是一段为时半年的亲身体验——依照最高检关于全国检察机关人才援藏“双百计划”的安排,我与柳江县院的一名检察官接受自治区检察院的委派,去到西藏阿里检察分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对口援藏工作。如今,这项特殊的任务刚刚结束,我虽然已经回到了阔别半年的家乡田林,可因此行衍生出的一腔思念与深情,却永远地留在了西藏那片雪域高原上了。

  • 标签: 雪域高原 抽象概念 检察机关 亲身体验 援藏工作 检察分院
  • 简介:贾宇,1963年2月生,青海省贵德县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北政法大学校长。1979年—1986年在西北政法学院学习,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考取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刑法学家马克吕教授,1995年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起任教于西北政法学院,先睛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系副主任、主任,2003年任西北政法学院副院长,2006年6月起任西北政法学院院长,同年11月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后任校长。

  • 标签: 西北政法学院 大学校长 研究生导师 法学博士 硕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
  • 简介: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是在教育领域内高等学校作为复议申请人(省级学位委员会作为被申请人)的第一例行政复议案件,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和较多法律争议。本文针对案件主要争点进行了逐一分析,认为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在本案中作为行政主体,其所作出的确定两高校为博士学位授权拟立项建设单位的决定是可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该行为存在事实不清、违反法定程序等合法性缺陷,西北政法大学有资格作为复议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最后,我们应对本案有更深远的思考。

  • 标签: 行政复议 高等学校 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位委员会
  • 简介:如果说,因为“天路”通车,到西藏旅游已经不再困难的话,那么藏北的阿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依然称得上是一块难以涉足的禁区。可我恰恰有幸在去年到过这块禁区,而且还待了几个月——2018年7月至12月,受自治区检察院的指派,我到阿里地区检察分院开展了为期近半年的对口援助工作。

  • 标签: 雪域高原 检察官 散记 广西 记忆 阿里地区
  • 简介:<正>2009年上半年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被媒体公开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为法律学人,我们理所当然应予高度关注。不仅因为该案本身反映出的一系列专业性的法律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晰化,更重要的是该案反映出的深层次体制与机制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有关部门和决策层作认真深入的思考。我们关注此案,是因为作为一所政法大学,当发生了与其利益相关的争议的时候,它选择的是通过正式法律途径,理性地去解决相关法律争议,而不是去

  • 标签: 西北政法大学 法律争议 行政复议 行政行为 明晰化 行政决策
  • 简介:马宁,男,1975年6月生,陕西咸阳人,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2016年入选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兼任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 标签: 政法大学 法学院 民商法 西北 教授 马宁
  • 简介:本文从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的背景切入,通过对比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与学位授权审核行为两者之间在内容、主体、效力、程序等方面的不同,剖析此案反映出来的在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强调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中实现政府与高校关系法治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 法治 政校关系
  • 简介:文化冲突理论系统阐释和分析了文化冲突与犯罪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我们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恐怖主义犯罪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国西北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文化的多样性冲突削弱了公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助长了泛突厥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传播,特殊的语言文化和地缘政治文化还为“三股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便利。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西北地区的文化冲突,加强群众对国家主流价值文化体系的认同,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大融合,是从根本上治理恐怖主义犯罪的理性选择。

  • 标签: 文化冲突理论 恐怖主义 民族文化 西北地区
  • 简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距,这种差距既是我国城乡差距的反映,也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特点。分析这种差距,为政府增强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权利的救助提供理论帮助。

  • 标签: 西北 民族地区 公民权利 城乡差距
  • 简介:<正>我们认为《〈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草案》)的体系结构,基本上是比较合理的,现就《草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草案》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抗诉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修改建议:维持原条文,不修改。修改理由:关于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实行法律监督的问题,在1991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曾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民事诉讼应当实现当事人的处分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涉及国家、社会重大利益的民事案件,国家应当进行干预。人民检察院就是代表国家进行干预的机关,它可以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参与民事诉讼。因此,主张在《民事诉讼法》中应当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另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人民检察院可以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参与民事诉讼,那么,它就具有双重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它处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草案》 法律监督 民事案件 申请再审 申请执行人
  • 简介:辛卯岁末,《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艰难面世,并交诸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与建议。在这洋洋洒洒的54项中,其中第25项之"先行调解"与第39项之"人民调解协议之司法确认程序"尚属民事诉讼法之首次规定。对于此两项新规定及法院调解程序同审判程序之关系,以及我国法院之调解制度,主要是立法,都当成为研讨之重点。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经由对我国西北地区三个基层法院调解过程之观察,立基于一种"过程——事件分析"的论证方法,以民事诉讼法关于调解之基本原则——"合法"、"自愿",及基本要求——"事清责明"为考察之中心,以期揭橥法院调解之理路及实践与立法之矛盾:一者,人民法院如果严格遵照这些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院调解将很难进行;另者,若要讲求调解之效果,法院又极易违背这些规定。对此,民事诉讼法此次修正,应当予以充分的关照。

  • 标签: “过程—事件分析”法 基层法院调解 调解之基本原则及要求立法修改
  • 简介:西北政法大学“申博”案凸显了议事协调机构在信息公布上的选择性和不充分性,导致了相对人重大权益的丧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制度,突破了传统行政受案范围,但是其自身的受案范围并未明晰,最高法的《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在某些条文上仍有待完善。

  • 标签: 议事协调机构 信息主动公开 不充分公开 可诉性
  • 简介:政治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在校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及其特征显得十分必要.笔者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代师范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为当前进一步加强师范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师范大学学生 政治观 矛盾性 功利性.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各界对恐怖犯罪活动关注度日益提高,尤其是一些域外国家的当局者及学者,对于中国处理暴恐事件所使用的手段、适用的法律等方面均有诸多评价,因此,中国司法部门如何应对相关暴恐事件已经在国家形象塑造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西北地区的几起典型恐怖袭击事件①,法院针对各案均进行了公开判决。在这些案件中,法院对上述案件的审判周期进行了更加科学高效地调整,审判亦也因《刑法修正案(九)》的实施变得更加有法可依,这无疑将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提供更为全面、宽广的进路。

  • 标签: 暴恐案件 刑法修正案 刑事判决 司法公开 国家形象
  • 简介:<正>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0年出台《学位条例》起,现行的学位制度已经持续了约30年。在这个社会急速变迁、法律频繁修改的时代,《学位条例》算得上中国最"古老"的现行法律之一了。西北政法大学提起的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行政复议案件,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将成为学位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与此前的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件一样,它给了我们反思现行学位管理体制的一个良好机会。

  • 标签: 行政复议 刘燕文 西北政法大学 管理体制 评定委员会 研究生教育
  • 简介: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内容基本涵盖司考大纲的知识点,但是教学重点与司考命题重点存在不同。以司法考试新政策的出台为背景,宪法学教学应以规范与实践为重心,进一步整合完善宪法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的完善与改革,从而建立起司法考试和宪法学教学的良性互动关系。

  • 标签: 国家司法考试 宪法学 教学改革 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