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京都议定书》之后的气候变化国际应对机制尚未建立,而当前位于低洼地区的岛国已经面临被迫举国迁移的严重威胁,"气候难民"一词应运而生。但"气候难民"能否获得"公约难民"的资格和待遇,能否获得有关的救济和保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路径。

  • 标签: 气候难民 全球变暖 法律保护
  • 简介:墨西哥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之一。2012年6月,该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颁布了一部综合性的气候变化法。该法规定了墨西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目标,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制定以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纲领的政策规划体制的要求。与此同时,该法还通过确立排放清单、排放登记簿和碳排放三可要求等相关监管制度,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透明,在此基础上注重采用自愿碳排放交易体系和气候变化基金等市场机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 标签: 《墨西哥气候变化法》 管理体制 监管机制 市场机制
  • 简介:依据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率先的和主要的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综合国力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迟迟不与发展中国家就气候环境保护的核心条款达成协议,甚至推行单边主义和争夺国际环境公共权力,导致发达国家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未能有效实现.制度上的完善设计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是实现发达国家国际气候环境保护责任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气候变化 发达国家 保护责任 历史责任
  • 简介:研究美国国内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对中国来说有策略意义和效仿意义。美国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美国气候变化法律与政策在三个阶段表现很不相同。从美国法律与政策的主体来区分,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与个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同。美国联邦政府在布什政府倡导下,相关政策具有几大特色,而且专门法律正在迅速变化和突破中;美国地方政府气候变化法律创新工具丰富,区域合作活跃;企业自设减排目标,个人也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诉讼。

  • 标签: 美国国内 气候变化法律 进展研究
  • 简介:充分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日本自2006-2016年间确立了环境立国战略,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并谋求国际合作,在此基础上陆续制定、修改、废止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日本环境部门积极推动各项法规政策的实施,及时总结其实施情况并据此对相关法律政策作出调整,在环境治理及环境问题的改善、解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2016年,立足于环境问题的现实,日本环境审议会进而提出了2017年到2030年乃至于2050年的环境法律政策的设想。

  • 标签: 全球变暖 环境立国 国际合作 环境相关法
  • 简介: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活动的深入,气候减缓和适应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全方位扩大,相应的技术转让条款正式出现在国际气候立法之中并不断得以扩充。虽然就何为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转让,极少法律文件对此做出专门的书面阐述和区分,但是事实证明,传统的技术转让概念已经不足以解释、涵盖和衡量气候变化框架下的技术转让。作为一种有别于常规商业的运作模式,气候变化技术转让需要得到国际法方面的有效支撑。而这必须是建立在对气候减缓和适应技术、技术转让确切定义的普遍且对接的共识上的。一个具备普遍性、确定性、形式合理性和实践操作性的概念框架有利于消除谈判进程中的理解分歧,理顺国际气候执法并最终切实地推动实践领域的全球气候减缓和适应技术转让。

  • 标签: 气候变化 减缓与适应 气候相关技术 技术转让 概念
  • 简介:气候变化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环境威胁的大背景下,生态脆弱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作为最少受益者的当地居民承担了更多的环境风险,运用环境正义原则,在立法上实现倾斜保护原则,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改善生态脆弱区居民在气候变化影响中的不利地位,实现对收益最少者的权益补偿。通过建立生态安全预警机制与严格执法,保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具有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意义。

  • 标签: 环境正义 气候变化 生态脆弱地区
  • 简介:近年来,频繁爆发的极端天气使得气候变化不再只是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成为牵动所有国家领导人眼球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并没有产生具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框架公约,在这种情形下,各个经济实体为缓解气候变化给自身带来的贸易方面的负面影响,开始纷纷以环保为由采取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一时间国际贸易领域中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抬头。客观地讲,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并不冲突,相反,二者可以协调发展,但这需要各国积极制定有约束力的国内立法和签署相关的国际条约等方式来实现。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法律问题 法律建议
  • 简介:碳关税自提出以来,其合法性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热点问题。尽管很多学者已从WTO规则的角度论证了碳关税的违法性,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当今,很多国家仍意欲通过征收碳关税来削弱贸易伙伴的竞争力,从而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面对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的碳关税,对碳关税合法性的再次论证就成为必要之举。作为应对全球气候恶化的措施,碳关税的合法性除了在WTO框架下进行论证外,还应在国际气候法的视野下进行考量,而现有碳关税的设计违背了诸多国际气候公约中共同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其合法性难以通过国际气候法的审查。

  • 标签: 国际气候法 碳关税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 简介:频繁爆发的极端天气,使得全世界都意识到气候变化的异常,为此,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应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气候框架公约来应对气候变化。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德班气候大会上与会各国并未实现这一愿望,相反,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为由,意欲推行碳关税以达到减轻自身承担减排义务的目的,而以WTO基本规则作为考量标准,碳关税的征收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等重要规定,并且无法通过GATT第20条一般例外的审查,其本质为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际贸易 法律问题 碳关税
  • 简介:为了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纷纷进行相关立法。其中,如何合理地安排地方政府、企业与公民的责任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例,系统地介绍这两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对地方政府、企业与公民的责任安排,指出其某些做法值得我国在今后的类似立法中予以借鉴。

  • 标签: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地方政府 企业 公民 责任安排
  • 简介:《民法总则》的制定是民法典编纂的关键一步。《民法总则》的制定受到中国当下的既有立法、法源体系结构以及民法典编纂的组织模式的深刻影响,强调对《民法通则》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民法总则》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所作出的抉择,对民法典分则的编纂会产生系统性影响,《民法总则》对具体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司法适用。但《民法总则》也遗留了一些问题,表现出与先前的立法类似的缺陷,并且制造出一些问题,例如对人格权问题的规定过于简略,不合理地拆分了债法体系。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分则部分的立法中,以替代性的方法予以弥补。

  • 标签: 民法典编纂 民法总则 法律行为 人格权 债法体系
  • 简介:人们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未来获得充足食物的权利的关注催生了新的社会需求。农业食品领域区分了质量的不同类型,并采纳了一些公共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方案以满足不同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次描述了社会责任的新发展,并提出不仅经济主体要采取行动满足社会需求,消费者自己也必须负责。他们在购买食物和养成消费习惯时应当养成考虑自身切实需求以防止疾病(个体负面后果)和食物浪费(社会负面后果)的意识。

  • 标签: 质量要求 社会需求 消费者 食物浪费
  • 简介:在控制死刑的背景下,徒刑制度必须合理承接遏制犯罪的社会功能。与域外徒刑制度相比,中国徒刑制度的缺陷是刑期遇低,执行期限遇短,减刑遇陡,因而需要给予宽严相济的改革。

  • 标签: 死刑控制 徒刑制度 改革
  • 简介:公共新闻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新闻理念诞生是对全球传媒体系、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综合作用的反叛,是从传媒消费主义时代向媒介公民时代的回归与转向.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反民主趋势正在加剧.公共新闻则致力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闻自由的捍卫.因此,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媒体民主功能式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论演进的新阶段.但是,公共新闻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保持(媒介的)利益与联系社会公众的现实悖论.

  • 标签: 公共新闻学 社会责任理论 新闻工作者 新闻报道
  • 简介:网络经济在现代社会带来的创新和面临的挑战已经毋庸置疑,然而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制度也受到包括网络经济在内的各种冲击,从而面临着不断的改革。税法改革与网络经济的发展的不同步,既可能表现为税法的滞后性,也可能表现为税法对网络经济不完善面的补正。近年来,我国在税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既包括实体层面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也包括征管层面网络发票的制度推进,这一切对于网络经济在某些程度上既带来了新的挑战,却又在某些程度上给予了新的合理的诠释。此外,由于网络经济的无国界和税收利益的国家化,一方面不同国家的税制差异既可能带来对资本吸附的黏性差异,也可能带来新的税收筹划;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推进税制改革的趋同性,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单一模式税制运行无法暴露的缺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日益放大,成为制度后进国家的改革的动力之一。由此可见,网络经济和税法改革之间的互动既有宏观层面,也有微观层面,本文将以税法改革为逻辑起点,着力研究全球经济、网络经济下的应对与完善,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网络经济 税法改革 C2C
  • 简介: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雷德·斯科特一案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于宪政和种族平等的众多案件之一,从初审到终审历时l0年有余,对美国内战产生了诱导性的作用;它以“1850年妥协案”,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和1856年的大选为背景,且共同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托克维尔所描述的当时美国多数人统治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多元社会中处理少数人与多数人相互关系的某些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德雷德·斯科特 案件 背景
  • 简介:期待可能性是指立法者对特定的行为人作出一种特定的期待,期望其在特定的处境下能够实施一种特定的合法行为,而放弃选择实施不法行为。这种立法意境是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以期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并且具有生动的语言感染力的境界。要创造期待可能性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犯罪与犯罪论这一对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法律适用的理性主义思想意义与法律适用的安全主义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罪责阻却 客观违法性 法律效力 三级层升性犯罪论
  • 简介:公司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各国公司法产生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共同规律。但是我国清末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其诞生与西方各国公司法的产生却没有共同规律可言。为什么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动因。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就清末和西方国家公司法的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公司法律制度 西方国家 清末 主导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 共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