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自我国1997年刑法典确立单位犯罪制度以来,理论上对于单位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至今尚未完全厘清,使得实践中对于单位共同犯罪案件的处理颇感棘手。在当前单位犯罪高发的形势下,明确单位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 标签: 单位共同犯罪 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案件 单位犯罪 刑法典
  • 简介:在认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英美刑法传统上坚持“不得谴责被害人”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不符合被害人学的原理,而且,在英关刑法中,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例如被害人同意、自我防卫与挑衅行为中均承认了被害人的共同责任。承认被害人的共同责任,具有合理的规范性基础。根据权利的限定性原理,被害人共同责任可区分为自愿的权利减少型和非自愿的权利减少型,在此基础上考虑行为人与被害人在具体案件中相关权利的重要性程度、比较因果关系与比较罪责等因素,从而为被害人共同责任的适用提供了具体的判断标准。英美刑法的被害人共同责任原理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不得谴责被害人 被害人共同责任 自愿的权利减少 非自愿的权利减少
  • 简介:受"犯罪共同说"理论影响,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犯意联络是共同犯罪主观方面必备要素,没有犯意联络,即便有共同的故意和行为,实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司法实践中,共同故意伤害犯罪的犯意联络表现形式复杂,可以区分为形式上有犯意联络和形式上无犯意联络两大类。可以从犯意联络的存在范围、表现方式、发生时间、行为体现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犯意联络是否存在及具体内容。

  • 标签: 共同故意伤害 犯意联络 刑事责任
  • 简介:应当在兼顾报应与功利,并且由报应限制功利的框架下,确定共同犯罪案件死刑适用的总量标准。在最主要的主犯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而被从轻处罚,没有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他主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不能因此而对本来只需判处死缓的次要主犯提升刑罚,改判死刑立即执行。在一人犯数罪的情况下,较轻的罪行因体现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可以影响到对最严重的罪行的死刑适用。

  • 标签: 共同犯罪 死刑适用标准 数罪
  • 简介:法律解释共同体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法学研究中的一种共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源于法律追求的普遍性特征。但是,如何在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建构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律解释共同体还有待深入探索。借鉴韦伯和鲍曼关于共同体的理论可以看到,利益上的分离解构着法律解释共同体的形成。我们需要从最低意义上的解释共同体做起,基于中国法治的现状去重构法律解释共同体。

  • 标签: 法治 法律解释 法律共同体 唯一正解 法律职业
  • 简介:本文着重讨论了美国、欧盟、法国关于电子商务平台商在网络商标侵权中的共同责任问题,从判例中总结出,在特定情况下的审查能力与注意义务应当加以扩展,从而脱离安全港规则的保护,这有利于强化平台商积极应对网络商标侵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同时,笔者提出建立与强化电子商务中商标商品的来源审查与备案制度,可以强化平台商的审查能力,促进电子商务业的良好发展。

  • 标签: 电子商务 平台商 商标 侵权 注意义务
  • 简介:<正>一、前言在现代社会中,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为多数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规范其成立要件及其法律效果的共同诉讼程序规则的重要性也逐步提高。笔者自2007年11月起在中日两国政府协议合作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及仲裁法修改项目》中担任日方委员,共同诉讼的有关规则也是该项目的重点探讨课题之一。据清华大学张卫平教授所言,现行中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共同诉讼的规定较少,民事诉讼法理论中有关共同诉讼的研究相对其他领域也较为薄弱。而且,中国的共同

  • 标签: 普通共同诉讼 必要共同诉讼 固有必要共同诉讼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 简介:11月20日,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米绍林与市人大代表、市关工委副主任谢春光、全国人大代表王晓琳、区人大代表刘春帼、滕跃玉一行五人莅临渝中区检察院,就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工作进行巡视评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标签: 人大常委会主任 渝中区 立体网络 社会帮教 全国人大代表 关爱
  • 简介:正根据国务院2011年11月批复的《平潭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将在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两岸同胞建设共同家园的新模式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力争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加快实验区开发开放,对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综合实验区 交流合作 两岸合作 开发开放 新模式 发展规划
  • 简介: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相关判决理由基本上否定了着手后脱离共同正犯关系之可能,认为只要犯罪既遂,则所有共同正犯皆成立该犯罪之既遂犯,一律排除中止犯之可能性。对于这种既遂排除中止犯成立之原则,有必要借助共同正犯之脱离的概念作更深的探讨。借鉴德日刑法理论,作者认为,在共同正犯脱离的场合,即便结果发生了,若其欠缺与行为之间的归责关联,不论根据无相当因果关系抑或是客观不可归责,都将排除结果之归责,在此种情形当然不应否定中止犯成立之可能。

  • 标签: 共同正犯 共同正犯之中止 共同正犯之脱离
  • 简介:对辩护律师作用,现行法的质量标准是"客观性辩护",而更高的要求是"有效性辩护"。以D县为个案的考察发现,就律师辩护而言,存在一种笔者称为"作用分离"的现象,包括过程作用分离、结果作用分离以及客观表现与主观评价的作用分离。这是一种弱作用状态上的"作用分离"。从制度层面,这一现象主要与辩护权配置不均衡、"权力—权利"关系构造的压制性有直接关系。只有按照权利化思路对刑事诉讼制度进行结构性调整之后,律师辩护的"作用分离"现象才可能缓解,有效性辩护方可期待。

  • 标签: 辩护律师 客观性辩护 有效性辩护 作用分离
  • 简介:法律体系是指在宪法统率下,以各基本法为主要框架,由各种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宪法发挥着立法依据作用,制定法律必须要以宪法为依据,必须从宪法中寻求合法性来源。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法律文本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表述。

  • 标签: 法律体系 宪法 有机联系 立法依据 法律文本 基本法
  • 简介:量刑程序一旦获得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位,那么量刑辩护以及辩护律师在量刑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尤为重要。量刑辩护有利于限制法官的量刑裁量权、保护被告人权利、提高诉讼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帮助实现量刑程序的预设功能。从域外经验来看,英美法系国家的量刑辩护主要是围绕量刑前调查报告来展开的。我国量刑程序要想实质化,量刑裁决要想实现公正,法官必须通过量刑程序来获取充足的、真实的量刑信息。基于此,我国量刑辩护制度必须以量刑信息的收集、开示和辩论为切入点,具体包括:律师对量刑证据的调查、量刑证据的开示、量刑答辩与量刑建议、法官在判决书中对量刑辩护的回应。

  • 标签: 量刑辩护 量刑程序 量刑答辩 量刑证据 量刑信息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辩护是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公诉机关的指控,并提出那些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的事实和证据,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在现代刑事法治下,在一个人遭遇犯罪指控的时候,国家不能直接动用其刑罚权,而是要在中立的法官主持之下,与被告人展开一场冷静的对话,以决定是否对其施加制裁,这便是现代刑事诉讼的法治基础。正如孟德斯鸠所言:"一个人,即使最卑微的人的生命也应受到尊重。……国家控诉他的时候,也必定要给他一切可能的手段为自己辩护",这一立场将刑事辩护推向了历史舞台。从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刑事诉讼程序来看,辩护原则乃是一项基本原则,不仅适用于审判前阶段,也适用于审判阶段,当然也适用于定罪之后的量刑阶段。然而,一直以来,在我国定罪与量刑程序合一的模式之下,量刑辩护很不充分,许霆案便是最好的例证。在许霆案中,控辩双方在一审、二审和再审中,整个法庭都是围绕着被告人是否有罪的问题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辩护律师是不可能提出那些从轻、减轻的情节的,否则便是自相矛盾。而检察官关注的中心乃是定罪问题,也不可能

  • 标签: 量刑程序 无罪辩护 量刑情节 量刑问题 刑事辩护 证据开示制度
  • 简介:检察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解决专门性问题的手段,在检察业务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它的独特功效,在完成检察监督、打击刑事犯罪、惩治贪污腐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正处于传统技术与现代化技术交汇阶段,今后检察技术工作应是朝着现代化、体现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要在人才培养、设备投入和技术机构与技术鉴定人员关系合理化上下功夫.这是法庭科学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检察技术 审查监督 方向发展 工作思路
  • 简介: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是一种共同犯罪,在对共同犯罪中的行为人进行认定时,必须借助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才能对案件做出妥当的处理。此外,'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所造成的人身危害后果应当仅限于轻伤以下。由于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没有像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有特殊的拟制规定,即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所以,如果寻衅滋事导致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并不必然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要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必须从客观上考察行为人的行为是不是刑法上的伤害或者杀人行为,主观上是否具备刑法上伤害的故意或者杀人的故意,但不管如何,行为人在寻衅滋事这部分内仍然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

  • 标签: 寻衅滋事罪 共同犯罪 承继共犯 实行过限 部分共同犯罪
  • 简介:未成年人犯罪生成中的网络作用机制表现为:沉溺网络造成传统社会联系疏离;筹集上网费用诱发财产犯罪动机;通过网上不良信息习得犯罪方法;网络环境为团伙成员互动提供途径;网吧及周边地区成为犯罪的重要情境。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采取控制上网时间、屏蔽有害信息、设立公益性网吧、严格网吧监管等干预对策,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生成 网络作用机制
  • 简介:<正>一、德国民法典与"民族精神"德国民法典,正式名称为《民法典》,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于1896年公布,1900年正式生效的一部法典。与差不多一百年以前诞生的法国民法典相较而言,这部法典更为朴实、严谨;它没有如法国民法典那样被定名为《法兰西人的民法典》,更没有像《拿破仑

  • 标签: 德国民法典 民族精神 萨维尼 历史法学 学说汇纂学派 法学方法论
  • 简介:近来频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煤矿爆炸、桥梁垮塌等公共安全事故深深地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国家公共安全刑事立法现状的探讨。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国务院关于禁毒法实施和禁毒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增设“毒驾罪”等三条建议;《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将研究推动将客货运车辆严重超速、超员、超限超载等行为列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在风险社会语境下,刑法应如何有效发挥法益保护机能,

  • 标签: 风险社会 大学教授 刑法 道路交通事故 华东 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