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在近代社会学的众多开创者中,有三人位居首要,贡献甚伟:马克、迪和韦伯。在经典三大师中,迪最少牵涉政治纷争。也正因如此,他的思想体系最严整,学术影响最深远。作为迪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犯罪学思想,拥有十分重要地位。

  • 标签: 犯罪学思想 迪尔凯姆 功能论 社会学思想 思想体系 学术影响
  • 简介:德国学者赫尔曼·勒帮助日本制订了第一部公司法(草案),其中关于股份公司的一般规则,特别是股份公司机关的法的构造奠定了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厚基础,了解这些可以掌握公司法中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历史流变和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脉络,并体会公司治理仍存在的制度性困惑。

  • 标签: 勒斯勒尔草案 董事会 监事会
  • 简介:继戈德伯格诉凯利案将正当程序保护扩展至社会福利领域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在马休诉埃德里奇案中对正当程序的具体衡量标准予以了明确。就程序正当性问题而言,本案的争点为,终止社会保障伤残津贴决定前,是否需要采取正式的听证程序。对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了“情境化”的衡量标准,即行政程序是否符合正当程序条款的要求,需在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的基础上,个案化地作出判断:第一,可能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利益;第二,因为现有程序而使相关利益遭到错误剥夺的风险,以及附加的或替代性程序保障所可能具有的价值;第三,政府利益,包括所涉及到的行政职责、采用附加的或替代性程序所造成的财政及行政成本。经过上述两个判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逐渐扩大了正当程序条款的适用范围,同时又确定了灵活的判断标准。

  • 标签: 正当程序条款 听证 衡量标准 伤残津贴
  • 简介:众所周知,德国是受失业困扰最为严重的欧洲国家之一。“促进就业”已经成为德国政府不惜代价去争取的目标,而劳动力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将随之发生诸般变化,这使得平素以严谨和保守著称的德国法律开始变得越来越积极,因而德国国内法也越来越多地遭受来自欧盟法的挑战,本文所引案件即揭开了这诸多挑战的冰山一角。

  • 标签: 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法 基本框架 欧洲法院 指导性 非全时工
  • 简介:自面世以来,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叙事艺术研究,精神分析学批评,存在主义的解读.前两者笔者已专文详述,至于第三方面的解读则比比皆是,遗憾的是感悟式评价居多,把作品特别是其中的萨拉形象简单地读作萨特存在主义的传声筒,忽略了作者福对存在主义的消化和修正.本文认为,在自由面前,蒂娜犹豫回避、非本真地存在,萨拉则决断前行、本真地存在着,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面对"逆某"时,分别采取了顺从或反抗的生活姿态,查尔斯则游移于顺从与反抗之间.逆某思想正是福对存在哲学升华的结果,小说的成功得益于逆某思想的艺术性表达.

  • 标签: 《法国中尉的女人》 存在主义 逆某思想
  • 简介:巴克莱诉西案被誉为不当得利法中的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因为在西案之前,英国不当得利规则只散见于有限的特定情形中;在西案之后,英国不当得利规则首次被整合出了一般条款,尽管该案只涉及不当原因为错误的类型.具体而言,只要甲基于事实认识错误对乙做出给付,且错误与给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甲原则上就可以要求乙返还这份利益.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乙就可以抗辩甲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第一,甲基于合意或法律的推定,无论相关事实如何,总是希望乙保有这份利益;第二,乙就接收这笔钱已经提供了对价,尤其是这份利益是甲用以偿还先前欠乙的债务;第三,基于事实或法律的推定,乙的得利已经丧失,且得利丧失时乙为善意.

  • 标签: 不当得利 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 得利丧失 支票
  • 简介:在祖国最西部的巴鲁克山与塔尔巴哈台山之间近130公里的中哈国境线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叶提垦区的4个边境团场在此屯垦戍边。40多年来,三代军垦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如今他们借西部大开的历史机遇,把团场建成了花园式的小城镇,农场职工的生活也一天天的富裕起采。然而与之不相协调的是,在这些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牧团场,土地是赖以生存的

  • 标签: 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检察院 职务犯罪 犯罪预防
  • 简介:有关机关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提起的海洋环境诉讼,其所保护的客体是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根据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框架,海洋环境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与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都有提起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资格,其中又以海洋环境行政机关为优。因海上油污损害引起的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兼具海事与环境公益双重性质,应同时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与环境公益诉讼特别程序,两者乃互补关系,而非竞合关系。在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上,除了在因果关系上应继续适用证明责任倒置这样的减轻证明责任措施外,还应当进一步减轻原告方的证明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规定,由法院酌定损害赔偿数额。

  • 标签: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侵权之诉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 公益诉讼
  • 简介:盖章有效,这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公章有大有小,形状有方有圆,级别有高有低,但都是一个人或部门单位公权力的象征,时时刻刻显现公权力的威严。切不可小觑一枚小小公章的能量,它一旦盖下,或可以主宰一个人的生死.或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更大者关乎一个国家的荣辱兴衰。这绝非危言耸听,正如公权力是把“双刃剑”一样,公章同样具有“双刃”的特性,用好了造福人民,用不好祸国殃民。

  • 标签: 公权力 公章 双刃剑 个人 人民
  • 简介:《维比海法》继承了《奥列隆惯例集》的传统,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广为流行。《维比海法》原名为《哥得兰海法》,首先成文于1505年,由位于哥本哈根的GodfreyofGemen出版社出版。本译文选自《海事黑皮书》第四卷所收录的TheLawsofWisbuy,《维比海法》的英文译本首先收录在1705年的AGeneralTreatiseoftheDominionoftheSeaandthecompleteofSeaLaws(《海权与海法大全通论》)。《哥得兰海法》,原文共66条,译成英文后共70条。据北欧学者研究,《维比海法》并不全部源自哥得兰,而是分别源自波罗的海地区(前14条,第7条除外)、佛兰芒或者加科涅(第15条至第39条)、荷兰(第40条至第66条)。xxvii-xxviii就内容而言,《维比海法》涵盖船长、船员、船东之间的权利义务、海难救助、船舶租用、船舶抵押、船舶碰撞、共同海损、船舶优先权等。《维比海法》继承了《奥列隆海法》的内容,对于调整15世纪北欧的海上贸易起到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被美国海事判决所援引。

  • 标签: 维斯比 海法 海难救助 引航员 英文译本 海上贸易
  • 简介:<正>韦伯的权威理论是其政治社会学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部分,而且,根据莫森的见解,也是韦伯社会学体系中最为成熟的部分。然则,这一部分恰恰是韦伯权威理论中最难理解、最多歧义的部分。

  • 标签: 韦伯 法律权威 政治社会学 合法性 支配 理论体系
  • 简介:一、案情概况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以下简称“粮油公司”)1980年11月以FOB价格条件从美国购买三号黄玉米25000吨。粮油公司委托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以下简称“外运公司”)代办运输事宜。外运公司以承租方式租用新加坡克帕贝船务有限公司所属“卡洛森林”号货轮(以下简称“卡”轮)承运该批货物。

  • 标签: 卡洛 对外贸易运输 保赔协会 进出口总公司 价格条件 粮油食品
  • 简介:中国轻工进出口总公司和其保险人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于1987年9月22日就与“达达”轮船东、期租人、次租船人、订舱租船人、卖方间的货损索赔争议向美国夏威夷州法院提起诉讼,经一审法院审理后判决该轮船东对因火灾造成的三舱货损1668795.37美元及利息损失免责,仅负责支付货方其它舱部分

  • 标签: 租船人 一审法院 提起诉讼 期租 进出口总公司 承运人责任
  • 简介:一、密的生平和著作亚当·密1923年出生于英国,曾先后在格拉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一书,为政治经济学创立了科学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最杰出、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亚当·密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国富论》中,全书共分5篇:第一篇论述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及劳动生产物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顺序。第二篇论述了资本的性质以及积累和用途。第三篇论述了财富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发展。第四篇

  • 标签: 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 劳动者 自然价格 《国富论》 劳动生产力
  • 简介:提起米海依·戴尔玛-马蒂(MimineDelmas-Marty)夫人,恐怕在法国学习法律的中国留学生无人不知。他们喜欢尊称她为“戴教授”,显然这带有浓厚的中国味。早年留法的卢建平博士说,“戴教授”的中国弟子们还称她为“MDM”(法语“夫人、女士”的速记符号)。

  • 标签: 戴尔玛斯——马蒂夫人 法国 法学教育 法律文化
  •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施塔勒所弘扬的这套理论归入自然法学的范畴,奉为加世纪著名法治文化现象即自然法复兴运动的主要策源地之一。然而关于施塔勒的理论归属及其认定标准并不是完全没有疑问的。本文借助于现代自然法讨论中的几个常见坐标或参照元素,即实定法、道德和正义,通过梳理施塔勒对待这些问题或事情的态度,尽可能中立地审视和重构施塔勒法哲学的性质、立场、问题意识和建构方法。经研究发现,施塔勒虽然秉持着在整个法律世界甄别和落实正义的雄心壮志,但在诸多关节要害处的立场却跟法实证主义者别无二致。

  • 标签: 施塔姆勒 自然法 新康德主义 正义法的理论 批判的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