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国家养老政策框架下,不论是在政策价值、社会价值还是产业价值上,开展多层老旧住宅建筑的“适老”化改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改造 旧小区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 政策框架 机构养老
  • 简介:社区社会组织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近年来,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在政府的培育支持和自身努力下,数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尚处在培育发展阶段,在实践中面临着专业化水平低、获取资源能力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 标签: 社区社会组织
  • 简介: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动员一切积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由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社会民主在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西式社会民主治理的困境对我们广泛而有效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动员提出了警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背景下的现代社会治理需要对社会民主进行批判性反思:尊重特定的民俗风情,科学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与关系,贯穿公共性旨趣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

  • 标签: 社会治理 社会民主 共建共治共享 政治哲学
  • 简介:社会治理精细化是改革粗放型社会管理模式,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治安治理精细化具体可以从治理主体精细化、治理体制机制精细化、治理方式方法精细化、治理结果精细化等方面来思考。

  • 标签: 社会治理 精细化 微治理
  • 简介:湖北省武汉市社区矫正工作紧紧围绕“管得住、改造好”这一总体目标,坚持“规范、创新”两手抓,全面落实“监督、教育和帮扶”三大职能,管理与服务并重,努力打造全方位无缝隙武汉监管模式。13年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社区矫正重大监管安全事故,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1%以内,为和谐武汉、平安湖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标签: 社区服刑人员 社区矫正工作 监管模式 重新犯罪率 武汉市 安全事故
  • 简介:中央政法委-201435号文的出台,对在监狱服刑的职务犯来说,改造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对监狱来说,这一群体面临更严的刑罚惩罚。如何对他们进行改造。尤其是如何认定他们改造好,需要一个客观、真实、可操作的评估工作。从刑罚执行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大向度出发,对当前职务犯的改造工作进行思考,可以破解监狱对职务犯教育改造所面临的新问题。

  • 标签: 三大效果 职务犯 改造
  • 简介:补课是孩子们的“成长痛”,补课是家长们的“心头病”——补课的话题,也是我等退为旁观者的饭后一乐。补课蛮多苦,补课也多趣。放寒假了,在电梯里遇见一位退休多年的大学校长,问他“忙吧?”答曰:“忙,我比上班忙,他比上学忙。”校长所指的“他”,是其读小学的孙子。假期所忙,补课也。

  • 标签: “补课” 社会分裂 大学校长 旁观者 “他” 孩子
  • 简介:留守儿童社会政策从政策试点到全国推行,都是在中央政府强烈推动下完成的。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政策试点,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政策在试点不同阶段的政策扩散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处在政策试点的不同阶段,中央政府运用不同的干预手段来推动政策扩散。政策前试点阶段,中央政府主要通过政策信号释放和“弱行政指令”;试点阶段则通过全面参与和“强行政指令”;后试点阶段,中央政府在“强行政指令”的基础上,增加政治激励,加速留守儿童社会政策扩散。

  • 标签: 留守儿童 政策创新 扩散机制 政策试点 央地关系
  • 简介:我国作为多宗教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引导宗教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党的十七大写入党章,其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宗教工作 适应问题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践行治本安全观,实现监狱工作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关键在于教育改造工作中心地位的确立,教育改造工作实效性得到足够提升。但是,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认识边缘化、制度虚无化、内容机械化、形式单一化、管理粗疏化、教育环境单调化、教育改造队伍杂化等。理清影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效性的制约因素,有利于监狱破解罪犯教育改造低效的难题。

  • 标签: 监狱 教育改造工作 影响因素 实效性
  • 简介:笔者常听社工同行抱怨社会工作的社会知晓度较低,开展服务时很难快速建立起关系。即使在一线城市,社区居民在第一次听说“社会工作者”时,大都也是一脸茫然。由此可见,向社会宣传社会工作至关重要。既然广而告之的宣传至关重要,但为什么却鲜见社会工作者出现在新闻头条甚至是地铁口的公益海报上呢?

  • 标签: 社会工作者 社区居民 社会宣传 公益海报 知晓度
  • 简介:社会救助是我国民生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代,社会救助正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为中国未来发展筑牢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基石。一、新时代社会救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社会救助发展成效显著,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救助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 标签: 社会救助制度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路径 保障民生 保障体系 长治久安
  • 简介:要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共治的新局面,破解监管不力的困境。一是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监管部门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监管失位、缺位或错位的发生。

  • 标签: 社会协同 政府 企业 共治 监管部门 协调配合
  • 简介:2017年以来,河南省兰考县认真落实民政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部署要求,针对敬老院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农村特困老人的供养需求的突出困难,把敬老院综合改造提升作为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政治任务,采取强基础、补短板、重投入、快提升等措施,找准工作方向、明确提升重点、狠抓改造落实。预算投资1.2亿元,先期投入1200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美化了院容院貌,增强了服务保障功能,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打造了温馨幸福家园。现将其做法编发,供各地交流借鉴。

  • 标签: 综合改造 敬老院 河南省 服务保障功能 工程 基层基础工作
  • 简介:我国近4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有利于更好更快实现现代化转型,但也必须看到,快速城市化给我国的各大城市带来诸多矛盾和风险,从而快速积聚了各类城市社会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将延误发展,甚至影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从表征与种类的角度分析国际视野下大城市社会危机,将国际大城市社会危机的普遍性和我国大城市社会危机的特殊性研究相结合,从城市居民与政府的视角对我国大城市社会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大城市社会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提出构建大城市社区治理参与平台、提升城市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聚焦大城市社会危机中的特殊群体、完善大城市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等举措。

  • 标签: 城市化 社会危机 治理能力现代化
  • 简介:“福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习用久远的语汇。党的十六大以来,“福祉”一词不断出现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福祉”观,包括人民“福祉”观、改革“福祉”观、生态“福祉”观、法治“福祉”观、人类“福祉”观,进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福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社会“福祉”思想体系由人民“福祉”思想、民族“福祉”思想、人类“福祉”思想等构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标签: “福祉”观 习近平 新时代 社会“福祉”思想
  • 简介:"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共产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为解决重大政治理论和政治路线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政治概念。这个概念虽然源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但是超越了阶级分析框架,着眼于把不同社会集团结成一个广泛的政治联盟。这是一个具有鲜明统一战线特征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 标签: 新的社会阶层 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
  • 简介:本文尝试以汶川地震为主要案例,结合国内外多个其他灾害案例,阐明灾害社会学研究的两大视角,分别为灾害和现代性视角,以及灾害和社会变迁的视角。论文指出,人类行为的在先性(humanprioractivity),已经成为灾害生成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机制,因此,人类认知和行为改变,以及人类普遍的灾害预防努力,便成了我们理解灾害现代性的两大核心内容;其次,民族国家内部救灾努力的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危机后紧急规范的引入,也是例证灾害与高度现代性之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第三,整个救灾社会过程的逐次展开,同时也是低度现代性和高度现代性相互遭遇的一个重要场合,因此构成了社会科学家实地观察社会互动的一个良好案例。在把灾害导致的社会变迁(及其后果)区分为三个层面——灾害相关的宏观社会动力机制、灾区中观社区形态变迁和灾民微观适应行为——之后,论文也对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多个类型的社会变迁做了细致分析。

  • 标签: 灾害 现代性 人类行为的在先性 紧急规范 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