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产权博弈的方法来研究我国农地合约,得出我国的“土地发展权”是农民、村集体与政府三方长期博弈的均衡解的结论,并进而论证“农地发展权分享”合约将是我国在既有约束条件下利益各方基于理性选择的结果,从而为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农地发展权分享”的政策性建议作出经济学解释。

  • 标签: 公共领域 农地产权 土地发展权 产权博弈
  • 简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凸显出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看,农村土地产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农地制度制约了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通过明确界定农地的主体、完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以及缩小征地范围等措施,加快农地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农地产权 征地制度改革
  • 简介:囿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与经验的不足,与其他产业领域的改革相比,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为了进一步改革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解放农村土地的生产力,特别是化解农民权益与农地权属的矛盾等问题,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除了需要进行稳定角度的考量外,还需要以创新的法律思维探索立法,以保护适合中国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避免产生农地流转“大跃进”式的推广模式,充分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农地 产权制度 土地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 简介:随着家庭承包从经营层面到分配层面的转移,权利内容从使用权到处分权的扩展,家庭承包权已经转变成了-种次级所有权.家庭承包权的性质转变引起了农地分配结构、经营结构和处分结构的变化.

  • 标签: 家庭承包权 次级所有权 农地产权结构
  • 简介:制度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共同作用不断动摇着矛盾的初始均衡状态,导致制度非均衡状态的产生和加剧.制度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又不断内生着对制度非均衡状态的否定因素,最后导致新的制度均衡的实现.中国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必将是以强化承包权、明晰所有权、激活使用权为核心内容的农地制度创新.

  • 标签: 制度 制度环境 制度均衡
  • 简介:在过去大量有关产权理论的讨论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权力能在产权形成、界定和保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文献并没有很好地解释国家权力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产权的形成和变化的,更没有强调在产权的形成过程中,国家(政府)的目标函数并非完全一致。在"产权管制结构-可信承诺机制-共容利益形成"分析框架下,通过剖析农地的改革过程可以发现,在国家垄断权下形成的农地管制结构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农地的缺失,从而无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产矛盾倒逼地方政府做出可信承诺以暂时平衡各方利益。但是,这样的利益平衡局面只是暂时性的,只有形成"共容利益"才能构建相对稳定有效的农地制度。

  • 标签: 农地产权 产权管制 可信承诺 共容利益
  • 简介:<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土地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得到了充分认识,土地的稀缺性和难以逆转性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开放在广大农村的全面拓展,农民的土地产意识日益增强.国家的农业政策、三高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清产核资、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无不与农村的土地产相关,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也迫切要求通过土地产登记手段提供管理上的保障,这都是目前农村土地产管理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如何实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产管理,已成为管理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但我们目前的体制又使农村集体土地产登记成为难点.下面就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工作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 标签: 农村集体土地 产权登记 集体土地产权 产权管理 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
  • 简介:地产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该文剖析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制度的基本特点:集体所有,村民使用;依法拥有,集约利用;保障安居,限制流转。揭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产制度的局限性:与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意愿相冲突,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取向相冲突,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相冲突。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宅基地产制度,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化,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产权制度 建设 宅基地 农村
  • 简介: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以补偿为条件而强制取得他人所有的土地制度。我国不存在私人土地所有权,土地征收唯一的对象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收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侵害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上。解决问题的方案有: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征收客体和补偿范围,以公益诉讼保护集体土地合法权益等,

  • 标签: 集体土地产权 土地征收制度 土地征收制度的改革方案
  • 简介:《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2月22日报道,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经济学家》创刊2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30年农村土地改革,中央强调土地承包期要足够长,土地承包期要比较稳定。十七屑三中全会决定又提出一个更新的概念:要长久不变。这很清晰地表达出中央在土地制度上的意图,就是承包期要长,承包关系要稳,给农民以足够预期。

  • 标签: 土地流转 中央农村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 土地承包期 办公室主任 农地
  • 简介:文章通过总结归纳农地融资的主要创新实践,阐述分析以农地所有权融资与农地使用权融资法律关系的异同以及农地融资各方权益维护的风险利弊,反思现行法律制度的疏漏与不足,提出完善农地融资主体资格与客体内容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地 融资 所有权 使用权 立法
  • 简介:农地流转再度成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而如何在农地流转中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却成为流转中的难题,应慎重对待农地流转,设置对农地流转的必要限制,明晰农地农用的准确内涵,以程序公平来实现实体公平。

  • 标签: 农地 农民 农地流转 农民权利保护
  • 简介:本文将从公法的视角,分别运用“意识形态-社会现实”和“权利-义务”两个分析框架,重新梳理过去90年间(1921—2010年)中国农村土地产制度变迁史,从而一方面向人们清晰地展示在不同“集体化”或者“被集体化”阶段——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以及后人民公社时代,中国的农村土地产到底发生着怎样的“权利-义务”变化,另一方面,解释这些制度变迁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将是本文的重要工作之一。

  • 标签: 土地产权制度 制度变迁 意识形态 公法视角
  • 简介:农地保护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美国在法律管制、经济激励、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应用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农地保护政策措施,维护了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了农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值得我国农地保护借鉴。

  • 标签: 农地保护 土地发展权 美国
  • 简介:虽然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地征收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趋势。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征地补偿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征地不仅会造成财富的损失.而且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对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土地征收补偿 法律问题 征地补偿制度 农地 耕地保护制度 客观趋势
  • 简介:农地所有权转让与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农地规模经营是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动力。依据当前国家政策和法律,国家通过强制征收制度垄断了农地所有权交易市场,农地的自由交易仅限于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证明,这种二元交易机制导致效率和公平双重损失。该文提出,深化农地市场改革,重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各种形式的利益侵蚀行为。

  • 标签: 农村土地 市场化 交易机制
  • 简介:农地并非无人耕种温铁军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调研,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土地自由交易必然导致土地的集中,大量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却难以在城市体面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落入到城市贫民窟中,成为反对秩序的重要力量,也构成了这些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基本力量。他甚至发现,诸如印度、拉美等实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中国家,国内普遍存在以获得土地为目标的游击队在进行着的武装斗争。相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我国政治稳定,没有大规模贫民窟,这多少要归功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温铁军因此一再提醒,中国三农政策的底线是不能允许土地自由交易。

  • 标签: 农地集体所有 温铁军 劳动力再生产 政治不稳定 规模经营 承包权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30多年后的今天,上一代承包人退休,进入第二代承包期。有的第二代承包人和子女分户,由于农户数增多,农地细碎化的程度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阻抑农地进一步细碎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大势所趋:一是为了推动农地流转,进行农地区分所有制创新;二是进行农地继承制度创新,实行一子继承制;三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四是进行土地整理机制创新,提高农村生产效率。

  • 标签: 土地细碎化 阻抑 制度创新 区分所有制 一子继承制
  • 简介:现有土地制度缺陷是阻碍土地流转的根本因素,土地流转遇到了来自土地所有权上的瓶颈。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重心应该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转移到所有权制度上,应该以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为指导,在土地公有制下,设立“土地两级所有权”。

  • 标签: 土地流转 土地所有权 “土地两级所有权”
  • 简介:地产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一系列土地权益所组成的权利束。土地产制度是对土地产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等不同权利主体之间进行划分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其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或者必然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过渡的问题。土地产制度问题,本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问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国家性质的适应问题;是生产方式与传统文化的适应问题。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土地流转增值权运行不畅等问题,完全能够在秉持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之下得到解决。通过科学配置和规范落实不同权利主体所拥有的土地产,集体所有前提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农民权利、实现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土地产权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综合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