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谭云山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并且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谭云山一生有两大目的:一是促进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二是办教育。谭云山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与他的大同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大同理想一方面来源于孔子、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作为最主要的筹办人之一,他协助泰戈尔创办了中印学会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担任中国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谭云山、陈乃蔚夫妇回到祖国,在湖南长沙捐资创办了大同学校。谭云山的大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印度、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激励两国的青年人致力于中印友好工作。

  • 标签: 谭云山 大同思想 教育 中印关系
  • 简介: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人员尹锡南的新著已经于2005年10月由台湾圆神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这是该研究所第一次在台湾出版关于印度文学研究方面的作品.

  • 标签: 发现泰戈尔 台湾出版 泰戈尔台湾
  • 简介:<正>《印尼华侨史》即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出版。本书是我校华侨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杰勤教授主编的《东南亚华侨史丛书》中之一部。由历史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李学民及黄昆章执笔撰写。两位作者都是印尼归侨。他们在朱教授指导下,在搜集大量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学术专著。全书共三十万字左右,分七章。上溯秦汉,下限断在1949年。以1870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实行土地国有法和糖业法作为印尼华侨史近代部分的开端。

  • 标签: 华侨史 印尼归侨 殖民主义者 华侨研究 东南亚研究 学术专著
  • 简介:近日,傅浩译《阿摩卢百咏》已由中西书局出版。《阿摩卢百咏》是大约于公元七世纪在印度结集的一部古典梵语艳情短诗集,作者据说是一位名叫阿摩卢的国王。现存四种版本,各版本所收诗作数量和次序颇有不同,一般为百颂有奇,但主题都集中于男欢女爱、悲欢离合、争风吃醋、打情骂俏等儿女情态,风格一以

  • 标签: 卢百咏出版 阿摩卢百咏
  • 简介:苏联为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冯存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50年了,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长达40余年。昔日的盟国美苏两国相互贬低对方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各自向全世界散发了数以亿计的专著、小册子和论文,已使评价盟国各方对二战的贡献趋于复杂,真伪互见;而...

  • 标签: 苏德 存诚 法西斯国家 莫斯科战役 纳粹德国 西西里岛登陆
  • 简介: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服务,满足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人士了解中国和东盟各国有关资讯的需要,由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管,广西东南亚研究会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吕余生,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庞汉生共同主编的大型国际综合性年鉴《中国-东盟年鉴·2011》于2011年9月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中国-东盟博览会 综合性年鉴 出版发行 广西东南亚研究会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简介: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这一事变震憾着祖国大地,也震动了千百万海外侨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生存,素有爱国爱乡传统的海外闽籍的数百万华侨,也和辛亥革命关心祖国的政治前途一样,纷纷加入了抗日救亡斗争的伟大行列。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支持和参加抗日战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救国 日本侵略者 马来亚 救国公债 国民参政会
  • 简介:陈楚楠祖籍福建厦门禾山,1884年生于新加坡,卒于1971年。他的父亲陈泰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商人,家境富裕。青年时期的陈楚楠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在邱菽园的影响下,他曾倾向保皇,但不久就抛弃了改良主义,转而接受革命思想。20世纪初,作为新加坡乃至南洋地区著名的华侨革命者,陈楚楠积极投身于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斗争,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辛亥革命 青年时期 改良主义 革命思想 南洋地区 封建帝制
  • 简介:<正>电影是1896年从欧州传入印度的。印度的第一场电影是由电影发明家、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孟买放映的。从1913年摄制第一部印度影片算起,至今已有72年的历史。但它的有声电影仅有54年的发展历史。印度电影事业兴旺发达。1984年摄制故事片833部,是1954年274部的3.04倍。最近六年共摄制故事片4536部,每年平均产量达到756部(见表二),连续十四年占世界电影生产大国的第一位。目前用37种语言制片,其中绝大部分为彩色影片。拥有66家制片厂、38家

  • 标签: 南印度 故事片 电影事业 有声电影 外国电影 彩色影片
  • 简介:<正>印度的通信事业发展很快,在多功能、大容量的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等方面都居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前列。一、印度的电话通信印度的电话通信有悠久的历史,在贝尔(1847—1922)发明电话仅五年之后,于1881年首先在加尔各答已建立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有50条线路的电话中心,迄今有了106年的历史。独立初的1948年,印度仅有电话机8.6万门、电话交换机321部、电话线路十万条,其中能正常工作的仅8.2万条,长途公用电话局仅338个。

  • 标签: 印度政府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通信业务 通信卫星 电话通信
  • 简介:维特回忆录是研究维特生平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史以及中俄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备受俄国和西方史学界重视,在俄罗斯至今已有七种不同的版本问世,俄国学者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维特回忆录的研究。

  • 标签: 维特回忆录 中俄关系史 俄国史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民国时期华侨与闽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以探讨闽西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社会发展的作用,俾供今天进一步建设闽西可供借鉴之用.

  • 标签: 海外华侨华人 下洋 中川村 胡文虎 东肖 苏维埃政府
  • 简介:越南东面和南面临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在越南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越南将海洋看作是与国内4个大经济区同等重要的一个特殊的经济区。越南能从海洋中获取和利用的资源,据其本国学者的统计,主要有:海产、石油和天然气、矿产、海盐、海洋化学物质、海洋能源等等。越南对海洋的开发仅是初步的,但已获得了巨大收益。例如,海产、石油天然气、海盐、

  • 标签: 海洋事业 大经济区 沿海地区 发展概况 化学物质 和南
  • 简介: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合作,组织从事中越关系和经贸业务的权威人士、越南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撰写,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古小松博士主编的《越南国情报告·2010》已于2010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出版发行。该报告自2000年起逐年编撰,今年已是第十年出版发行,以加强对越南现状的基础性研究,为越南问题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实际工作者以及对越南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准确、翔实的系统性研究报告和最新资讯。

  • 标签: 越南问题 2010年 出版发行 情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院
  • 简介: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消除贫困和落后则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诸多原因,贫困一直困扰着中国。严峻的现实,深刻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贫困、落后、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扶贫工作 医疗卫生 饮水工程
  • 简介: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 标签: 沃兹涅辛斯基 政治经济学 苏联 经济理论
  • 简介:近日,李颖博士的专著《'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属于2016年度'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系列,采用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进路,文史互证,图文并茂,得到北京大学段晴教授等多位学者的一致推荐。《'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以吴哥寺'翻搅乳海'主题造型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以主题所承载的神圣王权及神王关系作为研

  • 标签: 中的神 乳海 吴哥寺中的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在面向东南亚“走出去”、与东南亚各国出版业合作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双方在市场体制、版权保护、人才结构、合作贸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试图分析目前中国出版业在东南亚市场上面临的障碍及其成因、影响;对中国出版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对策展开探讨。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 出版业 合作
  • 简介:惊闻著名学者、学界楷模姜长斌先生仙逝,《西伯利亚研究》编辑部和全国苏联史、中俄关系史学界的工作者一样,感到无比的痛惜。姜长斌先生早年曾工作于黑龙江省,是我国苏联史和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西伯利亚研究》的重要作者和长期读者。2004年他曾为《西伯利亚研究》题写了“推动中俄友好、造福子孙后代——《西伯利亚研究》创刊三十周年谨志”的贺词,并始终关心和支持《西伯利亚研究》的发展。值此悲痛时刻,我们发表姜长斌先生的弟子和同事左凤荣教授的纪念文章,以表崇敬与怀念之心。

  • 标签: 楷模 中俄关系史 西伯利亚 学术 恩师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