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纵向府际关系协调是顺应治理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其运行逻辑应遵循交易成本最小化原则。纵向府际关系协调机制选择受跨区合作性质、跨区合作风险、区域间差异化程度、政治权力分散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具体治理工具则包含战略规划方式、项目评估审核方式、法律法规规章方式、制度介入刺激方式、联席会议方式、政治动员方式等。在上述因素基础上,应当根据跨区环境治理合作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探讨纵向权力介入时机、程度、方式,以实现与横向府际关系协调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跨区环境治理合作绩效,打造绿色共同体。

  • 标签: 区域治理 环境治理 府际关系 交易成本 合作治理
  • 简介:从第三代政策执行理论视角发现,我国跨区警务合作现实困境主要是由于地方各级政府合作动力不足、缺乏相应经费保障或者没有适当补偿机制等。因此,推动跨区警务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必须以“合作互惠”理念来推动区域警务合作、丰富警务协作内涵、构架警务协作网络机制、强化警务协作信息共享、并加强区域警务合作立法工作。

  • 标签: 跨区域警务合作 政策执行 合作互惠
  • 简介:跨区犯罪作为很有时代特点犯罪现象,呈现出许多新型特点,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跨区犯罪也越来严重。我国目前跨区犯罪侦查协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横向联系不足以及协作水平低下。所以应对跨区犯罪侦查协作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找到促进我国跨区犯罪侦查协作工作发展途径。

  • 标签: 跨区域犯罪 侦查协作 体制 侦查机关
  • 简介:公共危机日益呈现出跨区特点,构建跨区应急联动机制已经势在必行。跨区公共危机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要求树立区域共同体意识,建立跨区中枢指挥组织系统,建立跨区应急联动法律制度、跨区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跨区信息沟通共享机制、跨区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以及必要技术支持和充足的人力、资金、物资等应急资源保障。

  • 标签: 突发事件 跨区域 危机管理
  • 简介:公共危机日益呈现出跨区特点,构建跨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跨区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现存问题基础上,从主体素质、组织架构、制度平台、技术支持及资源保障五个方面探讨了跨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路径。

  • 标签: 公共危机 跨区域 协调 联动
  • 简介:如何实现生态利益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之间适度均衡与共享是区域生态治理关键所在。基于协同视角考量区域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事务治理问题,强化共容意识,致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努力形成一种"综合决策、联合执法、组织激励、信息共享"生态治理协同机制,是生态资源特性内在要求、政府治理创新实践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实然要求,也是实现区域生态共容利益应然逻辑。

  • 标签: 协同 区域:生态治理 共容
  • 简介: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战略性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属性。2009年世界水日主题(跨界水:共享水、共享机遇)引发了各国对跨界水资源治理制度关注。典型市场治理或科层治理机制已经无法解决跨界水资源多维属性复杂问题,其治理效果和效率在不断降低。本文从我国水资源共享冲突区域现实及"9+2"合作区构建出发,认为我国区域水资源共享冲突治理需要借鉴西方网络治理模式,以提高治理效率。西方学者提出共享型治理、领导型网络治理和行政型网络治理三种不同网络治理结构模式在我国不具备独立存在环境,认为水资源共享治理创新将涉及流域沿途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层次各部门。应该建立一种兼具领导型网络与行政型网络复杂治理结构,即按照传统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建立纵向权力层次,并按照新兴各种利益集团组织建立横向行动规则,形成区域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共享供给和实施决策机制。

  • 标签: 区域水资源 共享冲突 网络治理 治理模式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治理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区域治理主张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合作协力。而从长三角区域整合进程来看,地方政府扮演主要角色,是一种不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问题缺乏治理模式,要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从区域管理转变为区域治理

  • 标签: 区域治理 长三角 都市圈 区域整合
  • 简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意义重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意志和决心。'奎-独-乌'区域地处新疆沿天山北坡城市经济群发达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心区,在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必然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重点合作领域。'奎-独-乌'区域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约生态文明因素,正确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生态建设稳健发展则显得异常重要。

  • 标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大气污染 治理
  • 简介:文章对中国“丝綢之路经济带”与美国“新丝綢之路计划目的、规刻、规模、产生动因、在本国战略体系中位置、对外开放度及对于俄罗斯和蒙古态度等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两者之间明显差异和相似之处,揭示“丝綢之路经济带”以共同发展、多予少取、共同担当为义利观,与霸权国家力推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服务于地缘政治为深层目的“新丝綢之路”有着本质不同.

  • 标签: 丝綢之路经济带 新丝綢之路计刻 中国 美国
  • 简介:通过分析库鲁靳台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针对该区域环境保护和草原改良治理措施。

  • 标签: 生态环境恶化 原因 治理措施
  • 简介:大气污染防治是党和国家关心重要问题,建立共治体系是解决区域大气污染根本路径。同时,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创新也成为环境治理研究重要议题。基于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现状,大气污染共治体系建设症结在于治理边界模糊、主体单一、连接不畅,从而缺乏有效内生驱动力。四川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践案例表明,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创新方向应为实现从传统型治理体系向数据驱动型治理体系转型。数据驱动型治理体系以数据型专业组织驱动为连接,驱动实施党委领导、政府协调、公众参与大气污染共同治理模式,从而有利于实现系统化、数据化、多元化治理目标。

  • 标签: 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 污染治理 区域治理 联防联控 大数据
  • 简介: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有市场内生动力推动,也离不开有效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因此.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高低与政府间跨域治理机制创新密切相关。治理机制创新需要围绕政府间合作法律制度安排、政府间合作组织职权定位、政府间合作财政资金、合作绩效评价与问责、信息共享、利益协调与补偿等问题展开,最终寻求一种适应与契合一体化发展治理机制。

  • 标签: 区域一体化 政府间合作 跨域治理
  • 简介:要有效治理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难题,不仅要从理论上阐释区域治理必要性,更需要全面分析当前城市群内政府问横向合作面临现实困境,提出有针对性解决路径,提升城市群内政府间合作成效。

  • 标签: 区域治理 城市群 政府 合作困境
  • 简介:贫困已不再是简单饥饿、吃饱饭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发展问题。从区域贫困来看,致贫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基于行动资源和行动机制视角,构建了区域贫困治理逻辑分析框架,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条件对减贫作用呈现明显区域差异,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仅在东部地区产生明显减贫效果,劳动力资源禀赋条件也仅在中部地区产生积极减贫作用;无论是不同发展时期还是不同地区,技术要素禀赋条件对区域减贫作用均较为理想;资本要素禀赋条件和制度质量减贫异常化效应则比较明显;制度质量与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禀赋条件交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减贫效果。研究认为,在区域贫困治理过程中,应积极避免"资源诅咒"现象,着力提升制度供给质量,充分利用有效制度杠杆撬动"资源福音"。

  • 标签: 要素禀赋 制度质量 区域贫困 贫困治理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范围和规模不断拓展,已成为提高区域及国家综合实力重要途径。较之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地方管理方式改革明显滞后,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制约因素。如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作用,已成为区域合作顺利发展关键问题之一。

  • 标签: 区域经济合作 地方政府管理 问题 治理
  • 简介:近几年环境监测数据表明,京津冀区域各项环境污染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最后10位城市中,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基本上要占据6个~8个席位。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现状,要求京津冀三省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必须通力合作,通过协同治理使该地区环境质量取得根本性改善。京津冀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如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目标的偏好不同、区域内环境治理法律规范不统一、环境监管分别执法、环境协同治理缺乏制度性保障等。为了使京津冀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达到预期目标,应着力统一区域内环境治理规范,建立区域内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和环境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完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并明确地方政府责任。

  • 标签: 京津冀区域 重污染 协同治理 制约因素 制度保障
  • 简介:灾害具有外溢性、扩散性和跨区性特点,基于属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灾害发展属性不相契合,由此导致灾害管理失灵。整体性治理理论倡导通过合作,解决复杂公共问题,契合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重构现实需求,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国目前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无论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均比较有限,防灾减灾救灾各自为政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突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需要重视区域协作这一重要因素和薄弱环节,通过理念变革、制度创新、模式重塑、组织整合和治理机制整合,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制度化和常态化,推动灾害从属地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以真正提升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标签: 防灾减灾救灾 区域协作 整体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