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飞机登机牌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不同航空公司所采用的登机牌在信息内容和布局设计等方面均缺乏相关的设计规范,因此有必要从可用性角度对登机牌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采用KANO问卷法对登机牌上的文字信息要素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设计出新登机牌;然后,从搜索绩效和主观偏好两个方面对新旧登机牌进行比较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登机牌上必须呈现的信息主要包括登机时间、登机口、航班号、座位号、姓名、日期和目的地七项必要信息,以及可提高旅客使用体验的预计飞行时间信息,但登机牌上不能呈现旅客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②基于信息要素研究结果重新布局设计的新登机牌在搜索绩效和主观偏好方面均显著优于现有登机牌.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的登机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登机牌 信息搜索 绩效 主观偏好
  • 简介:在多轮次动态和一次性静态两种呈现方式下,采用出声思维研究20名大学生潜藏与矛盾情境的问题发现特点。研究表明:(1)动态呈现促进被试更全面加工信息,发现问题数量和变通性优于静态呈现,但也阻断信息间的关联,不利于发现跨区问题。(2)动态呈现下,问题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并按轮次先后顺序出现,静态呈现与此相反。(3)被试在新信息呈现后发现的问题分全新、改变方向、改变程度、一致性和联系性五类,潜藏情境中问题与先前信息关联更多。(4)被试对新信息影响做出积极评价。

  • 标签: 问题发现 动态信息呈现 静态信息呈现 多轮次信息 出声思维
  • 简介:人既是各类事故中的受害者,往往又是肇事者,同时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生力军。而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取决于拥有过硬的安全技术素质之外,安全心理状态也直接左右了人的安全行为。本文从心理学对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安全心理对平台员工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对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 标签: 安全 心理 EAP
  • 简介:现场中的信息缺失会影响人类对事件的记忆,这对证人证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对之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信息缺失范式,采用视频录像材料,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间隔时间和记忆负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时间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但信心水平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记忆负荷高低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却影响了错误记忆,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降低记忆负荷可以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3)信息性质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的条件。

  • 标签: 错误记忆 信息缺失范式 间隔时间 记忆负荷
  • 简介: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负相容效应中启动项与目标项关系对阈下信息加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语义水平的负相容效应。两个实验分别以双箭头和汉字为掩蔽启动项,考察启动项和目标项重复、加工水平相同及加工水平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两个实验的重复及加工水平相同条件下都出现负相容效应,且重复条件下启动量最大,加工水平不同条件下则无启动。这表明:(1)启动项与目标项的知觉重复影响启动量,但不是负相容效应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启动项和目标项加工水平相同时,才出现负相容效应;(2)存在语义水平上的负相容效应,阈下语义信息可得到加工并表现为对后继同类反应的抑制。

  • 标签: 启动项-目标项关系 掩蔽启动 负相容效应 阈下语义启动 加工水平
  • 简介:在西方宗教的研究脉络中,多数学者认为,只有少数人的宗教信仰是在经过一番研究和慎思之后,通过有意识地追求而获得的,大多数人的宗教认同基本是通过家庭的宗教社会化而获得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社会的宗教徒,其宗教认同是一个在自我发现和自我指导中不断建构的过程,其中,人际网络的导引是认同建立的初始媒介,个人特定的宗教体验则是认同建立的关键要素。

  • 标签: 宗教信仰 宗教认同 教义 宗教皈依 人际网络
  • 简介:大学生的迷信及信仰宗教现象及其人格基础备受关注。将迷信和信教的两个群体进行区分,并比较其人格特征发现,迷信大学生在神经质、内控性、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等维度及总分上都显著高于信徒,回归分析发现,迷信和信教大学生在人格基础和作用机制上也存在差异。揭示了教育中的不同对策需求。

  • 标签: 迷信 宗教 人格 大学生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及东北等地区55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以考察人格特征、工作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适应、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工作适应影响因素模型拟合指标良好,人格特征和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适应和工作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适应在人格特征、职业生涯规划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2)工作价值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工作适应在工作价值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3)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价值与工作适应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

  • 标签: 大学生村官 影响因素 工作适应 工作绩效 中介和调节效应
  • 简介:“无我”不仅是佛教心理学的核心,也是佛教心理学关于自我本质的独特见解:微细难知的末那识是自我产生的根源;东方式禅定是自我研究的方法;自我是五蕴和合的幻相,无我是假我与真我的统一。佛教心理学以“无我”揭示了自我的真谛,是对西方心理学自我研究范式的一种补充与超越。

  • 标签: 无我 佛教 自我观 末那识 禅定
  • 简介:这部影片所讲的故事是寻找一具尸体,并围绕着这具尸体展开的。当后来找到这具尸体时,他的死因便成为人们所要调查和了解的谜团。实际上,尸体是人们用来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通过分析和深入调查死者,所有人都可以驱除掉那种形式的自杀本能。

  • 标签: 心理分析 本体 苦闷 内心 尸体 所有人
  • 简介: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Scale)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0名高中生,运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住Bootstrap方法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威胁知觉和情绪不安全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同时检验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威胁知觉对其情绪不安全感的不同维度存在不同影响,从而更为完善地揭示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内部机制。具体来说,父母冲突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通过威胁知觉的中介作用;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特别是消极表征的中介作用;通过依次影响威胁知觉和情绪不安全感(特别是消极表征和情绪失调)而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交焦虑。

  • 标签: 青少年 父母冲突 威胁知觉 情绪不安全感 社交焦虑
  • 简介: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 标签: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