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正>身处纷纷扰扰的世界,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人生、功名、应采取什么态度?如何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既幸福又有价值呢?一个人如果有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健全的体魄、并有理智清明、洞察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的心理,这些都不是身份财富所能代替的。有了这些,即使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

  • 标签: 心理健康 物质自我 社会自我 自我安慰 道德行为 理郁
  • 简介:择偶在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偏好并参照一定的标准来选择自己认为是具有"优良品质"的伴侣,而人类特有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挑选"高品质"配偶的有力工具。本文从Haidt的道德五基准理论出发,探讨道德规范与人类择偶标准间的联系,系统地阐述了道德的五个基准:伤害/关爱、互惠/公平、内群体、等级/权威和贞洁/圣洁准则对于个体择偶标准及心理的影响。未来研究应重视文化差异性、道德理论本土化等问题,并考察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标签: 道德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五基准 择偶理论 择偶标准
  • 简介:全国第一届体育伦理研讨会于2017年7月19-2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学者围绕“人民体育与国家责任”主题,展开体育伦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研讨交流。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市伦理学会和湖南省体育伦理学会协办,上海体育学院休闲艺术学院和体育健康伦理E-研究院承办。

  • 标签: 体育伦理 国家责任 伦理困境 中国体育 人民 上海体育学院
  • 简介: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心理支撑,筑牢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遴选标准和现代转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在遴选标准的建构上,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构建由政治遴选标准、伦理遴选标准、"生态"遴选标准和"生产力"遴选标准构成的遴选标准体系。在现代转换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现代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 标签: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遴选标准 现代转换
  • 简介:社会地位综合症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健康等级的差别事实。健康公平要求消除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系统性差异,即由社会经济制度等人为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健康差别。结果公平和手段公平是健康公平的两种价值诉求,应当以手段公平来促进健康的实质性公平。健康不公平的判断标准是,该健康的差别事态是可避免的、非个人自由选择的且归因于一个责任主体。

  • 标签: 健康公平 结果公平 手段公平 责任
  • 简介: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理想,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难点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公正原则受到社会现实的极大挑战,公正原则的普遍实现与否,将决定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的成败。基于上述理由,笔者从公正的制度化基础、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公正原则实现的条件等几方面阐述如何以公正为伦理标准来推进城市反贫困工作。

  • 标签: 公正 城市反贫困 伦理标准
  • 简介:<正>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和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和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 标签: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 论道 评价主体
  • 简介:本文分析梳理了儒家思想关于个人健康责任的观点,并将其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等流派对个人健康责任的观点进行比较,认为儒家思想既倡导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道德责任,同时个人对他人健康也有关爱救助的责任,这对于深入思考个人在健康促进中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 标签: 儒家思想 个人 健康责任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重塑竞技体育伦理精神必须建立合理的竞技体育伦理道德体系,加强职业伦理培训,加强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教育,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自身修养和倡导公平竞争、平等和谐的竞技体育氛围。

  • 标签: 竞技体育 伦理精神 重塑
  • 简介:道德健康重要性的凸显,使得道德健康教育应运而生。道德健康教育研究是一项理论课题,也是一项社会实践课题,同时也是德育谋求学科发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人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文章对道德健康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如何进一步进行道德健康教育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道德健康 教育 研究 综述
  • 简介:高校学生工作即德育工作,虽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这对于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德育主要是通过德育课程来完成的。高校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设计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及特征,客观确定其价值取向,科学设计其课程内容。

  • 标签: 高校 德育课程 隐性 设计
  • 简介:兴奋剂使用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特别是高水平体育运动竞赛中最大的问题。由于兴奋剂使用的历史时期长,使用背景复杂,使用药物和技术日益高科技化,国际反兴奋剂使用的斗争面临许多的困难。虽然“反”和“堵”是世界体坛的主旋律,但也不乏建议“堵”“疏”并举的声音。然而,它们都面临着伦理学的追问和反思。从兴奋剂何以进入伦理学思考的源头开始,寻找现代及未来体育的价值根据和行为准则,正视体育运动的层次性和领域分化拓展的事实,人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运用科技和伦理的双层智慧,超越或化解兴奋剂使用和反使用的矛盾。

  • 标签: 体育运动 兴奋剂 行为 价值 伦理
  • 简介:<正>全国首次健康道德学术讨论会于今年3月7日至10日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1990年重点学术活动之一。会议由该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主持,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4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会长杜治政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演讲。大会专题发言和报告之后,与会代表着重就健康道德的概念和原则,健康道德社会、环境和人群保健,健康道德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

  • 标签: 健康道德 学术讨论会 医学伦理学 医学道德 中华医学会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 简介: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的权利未能得到平等保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以法伦理学视角审视失地农民的体育权利现状,透视、剖析其中的原因,思考保障失地农民平等享有和实现体育权利的对策,是实现失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宪法和法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 标签: 失地农民 体育权利 公平正义 保障
  • 简介:从根本上说,德性不仅是完成人们的内在利益所必需的品格,同时也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格。德性作为一种品格,它在成就人的至善行为中能稳定和促进人的向善能力。

  • 标签: 德性 动机 自控 人格
  • 简介:<正>富有仁德是什么关系,它们是统一的,还是相矛盾的?自古以来人们就谈论它。春秋时期有个叫阳虎的人说过:“为富不仁,为仁不富”,认为富有和德行是互不相容的。庄子也讲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意思是诸侯富人能窃取财富和权势,也能窃取仁义道德,道德本不为诸侯富人所有。这的确道破了阶级社会中富有和仁德之间的联系。阶级社会中的富有者都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他们就是以此对完全丧失了生产资料或仅有极少量

  • 标签: 诸侯 阶级社会 富人 道德水平 真理性 生产资料
  • 简介:<正>我们所主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就是要领导中国人民为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要向全社会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使广大群众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但是共产主义理想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不能把理想当做现实,要是理想就是现实,那理想也就失去其存在意义了!反之,现实也不等于理想,要是现实就是理想,人们奋斗就没有目标了,人类也无法前进了。二者是不能等同的。这是不是否认理想现实具有同一性,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呢?当然不是。理想

  • 标签: 共产主义理想 理想与现实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端正党风 存在意义 广大群众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要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的关键在于对德治内涵的界定。传统的儒家“德治”思想不同,以德治国不是将某种特定的道德观强制在社会推行,而是一种示范性的伦理观,这种道德观尊重道德主体在道德上的追求选择,它以法治为前提,强调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并倡导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实践的竞争。

  • 标签: 法治 德治 法治的道德性 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