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解读《易传》,阐述了它的虚假错误观,揭示了蕴涵于其中的两种超越论。虚假产生于人的意志行为与“时”的背离,而错误则产生于“见仁见知”的主观标准的客观化。为了解决虚假与错误的存在所造成的困境,《易传》开显了两条道路。一是无我而任物,直观天地万物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提前避免虚假与错误的产生;一是自觉知识的有限性,超越现有的知识,克服已产生的虚假与错误。前者的问题是:人与本源性的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后者的问题是:人能否以自身的知识上合天道?这两条道路触及到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基本课题:天道性命相贯通如何可能。

  • 标签: 虚假 错误 知几 超越
  • 简介:关于内幕交易的立法思考卢小毛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暴涨暴跌的证券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截止95年3月份,全国股份有限公司已有6000余家,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共293家,市价总额3200多亿...

  • 标签: 证券内幕交易罪 泄露内幕信息 内幕人员 证券市场 内幕交易犯罪 内幕交易行为
  • 简介:集体私分国有资产是我国新刑法增设的新罪名。本文拟就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主体、客体、犯罪的对象、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对犯罪的处罚以及该与其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这一新罪名

  • 标签: 私分国有资产罪 单位犯罪 新刑法 犯罪对象 贪污罪 以单位名义
  • 简介:本文从界定举证责任分配出发,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关于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同学说的历史生成、哲学基础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途径;(1)基本理8念转换;(2)相关立法完善;(3)司法制度变革。

  • 标签: 大陆法系 举证责任分配 英美法系 确定性 创造性 民事诉讼
  • 简介:在证据理论领域,已有学者开始冲破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关于证据作用观点的范囿,将证据作用从控诉与辩护职能的简单界定发展到更精确地涵盖控诉、辩护与定案三种职能,从而将证据划分为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三种。定案证据是审判人员在经过双方当庭质证和辩论之后,...

  • 标签: 刑事诉讼证据 控诉证据 合法性 证据理论 证据能力 证据形式
  • 简介:针对我国侦查强职权主义的特点,学界提出了侦查程序诉讼化理论,期望运用现代诉讼的基本原理改造现有的侦查程序,引进司法权的介入与控制,增强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平等对抗的能力。侦查程序诉讼化理论契合了现代诉讼程序保障权利、限制侦查权滥用的价值追求,但由于对侦查程序的内涵把握不准,在司法介入的性质和犯罪嫌疑人地位的定位上难以做到理论白洽和符合侦查实践。不同于审判程序,侦查的过程既存在侦查机关单方面调查活动,又包含了控辩双方及其他程序参与人的参与。因此,我国侦查程序改造的路径选择应当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展开。

  • 标签: 侦查程序 诉讼化 路径选择 程序改造
  • 简介: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 标签: 证明权 程序权保障诉 讼证明方式 民事诉讼构 造审前程序
  • 简介:"两高"出台的关于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司法解释,将明星代言假药、劣药的行为纳入刑事法规制范围。基于正当性和合理性两方面的考虑,对代言行为科处刑罚确有必要。代言行为作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帮助犯,应具有帮助的故意与帮助的行为,还要以正犯成立犯罪为前提。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认定代言行为人的"明知"及"宣传行为",对其处罚宜以财产刑为主、自由刑为辅。

  • 标签: 代言行为 共同犯罪 帮助犯 明知